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 ,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 ,不引起感染发病。但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已被江苏省的王永坤和广东省的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1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 ,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1926年至60年代初期 ,在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国 ,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 ;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鸡副粘病毒病防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不引起感染发病。但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已被江苏省的王永坤和广东省的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出 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   一 .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   自 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七十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 1926年至六十年代初期,在 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地,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鹅副粘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有的学者称之为鹅的新城疫,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鹅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一.禽副粘病毒Ⅰ型的流行发生历史  新城疫病毒是属于副粘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1)唯一成员。根据其毒力的大小,可表现出从亚临床感染到高度致死率的不同程度的病情。新城疫的分布受到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感染率有很大的不同,在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地方性流行为特征,而欧洲大多数国家曾被认为非疫区。  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七十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1926年至六十年代初期,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城疫流行新特点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禽副粘病毒 型的流行发生历史新城疫病毒是属于副粘病毒科、腮腺病毒属、禽副粘病毒 型 ( APMV— 1 )惟一成员。根据其毒力的大小 ,可表现出从亚临床感染到高度致死率的不同程度的病情。新城疫的分布受到控制措施有效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感染率有很大的不同 ,在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地方性流行为特征 ,而欧洲大多数国家曾被认为非疫区。自 1 92 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 ,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 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 1 92 6年至 60年代初期 ,在 3…  相似文献   

6.
《山东饲料》2004,(8):23-23
鹅新城疫的病原体一鹅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它包括9个血清型,其中Ⅰ型禽副粘病毒是禽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由其原型病毒-新城疫病莓(NDV)所引起的鸡新城疫几乎在世界上所有养禽国家都有发生。近几年来,由NDV引起的鹅的临床感染在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有逐渐形成流行的趋势,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辛朝安等1997年首次发表“疑似鹅副粘病毒感染初报”以来,该种感染先后被称为“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鹅副粘病毒病”及“鹅类新城疫”等。  相似文献   

7.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养鹅的主要国家,近几年养鹅业呈现快速发展。同时,鹅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已经弄清目前危害鹅群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除小鹅瘟外,还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腺病毒)、鹅(禽)流感、鹅类新城疫病等。鹅类新城疫病又称鹅副粘病毒病,是自1997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其病原和新城疫病毒同属于副粘病毒科。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但我国学者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他们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的病例中分离到了对鹅具有强致病力的副粘病毒.随后,在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也陆续报道发生鹅副粘病毒病。2009年4月初,重庆万州地区某养鹅场1000只38日龄伊犁鹅开始发病,每天死亡20多只,用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诊断怀疑为鹅副粘病毒病。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9.
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员,为不分阶段的单股副链RNA病毒,引起鸡、鸭、鹅、鸽、孔雀等多种禽类新城疫(ND),造成严重危害,鸽Ⅰ型禽副粘病毒病又称为鸽瘟或鸽新城疫,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及珠海拱北动检所先后从进口种鸽中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已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养鸽地区,不但对养鸽业的发展构成严重损害,一直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当前鸡新城疫发病与流行的新特点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ND)又称亚洲鸡瘟,是由副粘科鸡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于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同年英国的新城(Newcastle)也发生了本病。经Doyle(1927)研究证明,它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疾病,并根据发现的地名,称为新城疫。以后本病传播到亚洲各地,现在几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有本病流行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