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猪,能保持种猪群较高的生产性能.因此,抓好后备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对种猪场来讲非常重要.从仔猪育成阶段到初次配种前,是后备猪的培育阶段.培育后备猪任务是生产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种用价值高的种猪.  相似文献   

2.
后备猪是指育仔阶段结束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公母猪.后备猪培育的目标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后备猪分为纯种后备猪和二元杂种后备猪.纯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原种猪场纯种猪的后备力量,二元杂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商品猪场繁殖猪群的生力军.后备猪一般占保种猪场或商品猪场猪群的25%~30%,是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结构比例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国外引进的种猪通常称为洋猪,洋猪后备猪的乏情比例高。近年来英系种猪作为"洋猪"引进国内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对英系种猪的培育技术鲜少报道。英系猪养殖场想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管理好种猪,特别要不断优化种猪群质量,这样才能提高母猪生产力。而优化种猪群质量必须要重视后备母猪的培育技术,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4.
后备猪是指育仔阶段结束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公母猪。后备猪培育的目标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后备猪分为纯种后备猪和二元杂种后备猪。纯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原种猪场纯种猪的后备力量,二元杂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商品猪场繁殖猪群的生力军。后备猪一般占保种猪场或商品猪场猪群的25%~30%,是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结构比例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出生后5月龄至初配(8~9月龄)前留作种用的小公母猪统称为后备猪。加强后备猪的饲养管理,选拔培育出优秀的后备猪,是种猪生产的基础和关键。1选拔培育养猪场户每年应选拔培育出占种猪群25%左右的后备猪,以补充和替代年老体弱、繁殖性能降低的种猪。  相似文献   

6.
<正>种猪是猪场生产的命脉,健康的种猪是猪群健康的源头。母猪一生的繁殖效率起于后备阶段。后备母猪是猪场提高生产水平的限制因素。笔者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1后备母猪培育常见问题猪场后备母猪培育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引进不健康的带毒后备母猪。引种前未对种猪来源场的种猪健康状况进行多方了解或只重视种猪价格而忽略种猪质量,一些猪场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引种的猪只体重偏大(大于80 kg)、后备母猪未完成免疫程序和隔离驯化就开始配种,导致第  相似文献   

7.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西宁市下辖县,海拔2280~4622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县各类养殖业虽然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但饲养量比较大.截至到目前,全县有各类养殖基地48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16个,全县存栏猪12.95万头,出栏猪26.33万头,猪肉年产量达1.65万t以上.为了使养猪生产始终保持较好的生产水平,每年都应选留一些或从其他种猪场引进和培育后备种猪,数量占种猪群的25~30%左右.培育后备猪的任务,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用以补充、顶替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下降的种公、母猪.只有这样,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才能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集约化猪场均搞自繁自养,且猪群更新快,后备母猪是保证猪场连续性生产的后备生力军,不断挑选和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提高母猪群体的生产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后备母猪的选择母猪群体的生产力是商品肉猪生产的基础,不断选拨培育优异后备猪作种猪非常关键,因此,种猪场必须在猪只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精选,对不合格种猪及时育肥出售,以减少不必要饲料浪费。在初生和断奶阶段,根据种猪系谱记录,后备母猪应选择来自高产、初生重和断奶窝重大、雌性仔猪多的窝群。据有关研究报道,来自一窝中雌性仔猪少于3头的“后备母猪”以后不易…  相似文献   

9.
<正>后备猪是指仔猪育成结束,到初次配种前留做种用的青年公母猪。培育后备猪的任务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选择后备种猪应坚持多留精选、严选的  相似文献   

10.
吕帆 《吉林畜牧兽医》2013,(2):25-26,29
后备猪是指仔猪育成阶段结束到初次配种前即在生产中按体重为50~120kg或按周龄为16~36周龄的青年种猪。由于品种、饲养管理、营养、环境、性别等因素会略有差异。培育好后备猪将获得发育良好、符合本品种典型特征和具有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基础。1繁育种猪场选育按照现代育种要求,后备猪的选育种猪场分  相似文献   

11.
种猪的生产性能关系到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优良的种猪才能繁殖出良好的后代,要想获得大量优质的仔猪,必须有高质量的种猪群。在生产实践中,要合理的选留后备公、母猪,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才能有效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后备猪的优劣决定了一个猪场的未来,只有培育出或引进优秀的后备猪,才能保证猪场持续的生产能力。培育优秀的后备猪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工作,要求具备良好的育种设施、专业育种知识丰富且操作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那么,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猪场就需要引进优秀的后备猪,从有实力、讲信誉的种猪场引进后备猪后,再根据本场条件对后备猪进行驯化,最终保证本场后备猪生产潜力的最大化发挥。本文通过对后备种猪引进的各个环节包括引种目标场的筛选、考察,后备猪的选择,种猪的  相似文献   

13.
种猪承担着培育后备猪的任务,而后备猪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却要肩负生长与繁殖的双重责任,因此,按照传统的饲养商品猪的营养要求来饲养后备猪,会造成后备猪的营养透支。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针对后备猪的生理特点,提供专门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种猪场配制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猪承担着培育后备猪的任务,而后备猪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却要肩负生长与繁殖的双重责任,因此,按照传统的饲养商品猪的营养要求来饲养后备猪,会造成后备猪的营养透支。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针对后备猪的生理特点,提供专门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后备猪,作为养猪场用于繁育后代的的贮备力量,对养猪场生产与经营相当重要。后备猪是猪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养猪场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因素。后备猪的培育与管理直接关系着成年猪的生产性能、外形体态,还会影响到种猪的利用年限。因此,掌握正确的后备猪培育与管理方法对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后备猪是猪场的未来,选留出优秀的后备猪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后备猪是指从保育结束至初次配种前的母猪。选择后备猪的目标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以满足猪群繁殖或更新、扩群的需要,从而使猪场的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种猪群体结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集约化猪场后备猪的选留及引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场要想长期将生产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就一定要重点关注后备猪的选留和引种,可以说后备猪是一个猪场的未来,及时补充后备猪是猪场将PSY做到22头的一个关键环节。1后备种猪引进流程1.1生产厂长和配种主管根据生产母猪存栏、淘汰计划、后备存栏、后期生产计划等推算下一年度后备种猪引进计划;  相似文献   

18.
林太明 《中国猪业》2018,13(7):46-47
规模化猪场的后备种猪饲养管理关系着猪场的稳定,在生产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猪蓝耳病阳性场的后备种猪更为关键。本文就猪蓝耳病阳性场中后备种猪的防控要点做一总结,为生产实践中猪蓝耳病阳性场中后备种猪群平稳过渡进入生产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种猪场后备母猪选育培育重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善波 《猪业科学》2012,29(10):88-90
后备母猪是猪场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很多猪场都要在后备猪的培养上面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结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根本上分析,原因就在于好多猪场的后备培育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培育程序。通过对后备母猪的选育种流程、饲养管理和疫苗保健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就后备培育与种猪性能测定相结合做出初步的探讨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后备种猪作种用繁殖后代任务重一、工作目标:后备母猪使用前合格率在90%以上,后备公猪使用前合格率在80%以上。二、本舍实行"全进全出",当一批猪全部转出后,立即对猪舍内外进行卫生打扫、积粪清除、沟渠疏通并消毒,消毒后至少闲置、净化2 d后才能进猪。三、从保育舍进入本舍的后备母猪(70~75日龄),需经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选育和检疫合格后方能入舍,待到种猪出售或初配日龄(8月龄左右)时离开本舍。四、后备种猪适合平地圈养,每个猪舍不宜超过10头,猪群进入本舍时,应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