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衣原体、结膜支原体或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山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红眼病"、"换眼睛",其特征是羞明流泪,结膜和角膜炎,角膜混浊和溃疡.  相似文献   

2.
姜久华 《新农业》2023,(5):66-67
<正>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羊群中具有传染性的眼疾,其临床症状为角膜与眼结膜产生炎症变化,伴有长期流泪与视力下降的情况,对行走、采食等行为产生严重影响。作者旨在探讨该病的流行特征、病因等方面,目的是为养殖户提供临床治疗依据。1流行特征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被俗称为红眼病,当牛、羊或其他牲畜感染此病时,眼睛发红,表现为明显的发炎症状。多种病原微生物均可引发此病,包括李斯特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病毒等,主要病原菌是鹦鹉热衣原体;另外正常寄生于羊眼结膜的摩拉菌,由于强光的刺激,  相似文献   

3.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衣原体、结膜支原体、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引起的山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红眼病"、"换眼睛",其特征为羞明流泪,眼睛流出大量分泌物,结膜和角膜炎,角膜浑浊和溃疡,甚至失眠。  相似文献   

4.
仔鸭衣原体病也叫鸟疫或称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仔鸭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鼻炎、结膜炎和下痢。本病在欧洲流行较为严重。我国有的鸭场发现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牛摩拉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反刍动物眼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随后发生角膜浑浊或呈乳白色。1病原本病是由多种病原造成的,包括牛摩拉氏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等,其中以牛摩拉氏菌为主要病原菌。其大小约为2微米×1微米,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牛摩拉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反刍动物眼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随后发生角膜浑浊或呈乳白色。1.病原本病是由多种病原造成的,包括牛摩拉氏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等,其中以牛摩拉氏菌为主要病原菌。其大小约为2微米×1微米,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相似文献   

7.
正山羊"红眼病"又称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衣原体结膜支原体、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引起的山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羞明流泪,眼睛流出大量分泌物,结膜和角膜炎,角膜浑浊和溃疡,严重者导致失明。该病是非致死性疫病,但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由于局部刺激视觉扰乱,妨碍行走和采食,造成山羊生长发育减缓,直接影响山羊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衣原体、结膜支原体或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山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红眼病”、“换眼睛”,其特征是羞明流泪,结膜和角膜炎,角膜混浊和溃疡。本病不是一种致死性疫病,但由于局部刺激和视觉扰乱,妨碍行走和采食,体重减轻、生长发育减缓等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山羊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县的龙街、锦屏、景福等乡(镇)的部分羊群于每年6~9月发病,经治疗,除极少数病羊角膜穿孔失明淘汰外,其余痊愈。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摩拉氏菌病,俗称红眼病.它是由摩拉氏菌等多种病原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病牛羞明、流泪、结膜和角膜发炎并发展为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和溃疡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由牛莫拉氏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犊牛群,常引起肉用牛体重减轻,乳牛产奶量下降、失明等。 1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1.
<正>衣原体病(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也是畜禽和人类共患的传染病之一。本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给人,使人发生一种类似流感样的传染病,如发高烧、流鼻液和流泪等。鸭衣原体病亦可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职业健康问题,应注意防范。1流行病学病原为鹦鹉热亲衣原体,是一种仅能在动物细胞内繁殖的球形微生物。鸭衣原体的毒力一般较低,在禽类衣原体中属低毒力株,很少造成暴发,常呈无症状感染,但饲养管理不良或有其他感染并发时易造成流行。不同年龄的鸭对本病的易感性不同,一般幼龄鸭较成年鸭易感。衣原  相似文献   

12.
<正>1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症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一种危害牛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秋季,每个品种的牛都有可能感染上这种病。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根据不同致病原因,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病症为角膜混浊、溃疡和结膜炎,严重的情况会发生角膜穿孔造成永久性失明。  相似文献   

13.
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结膜炎、腹泻、消瘦、肌肉萎缩、痉挛等症状,常无症状感染,但在北京某番鸭场饲养的120日龄番鸭引起严重的衣原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鸭群采集血清及部分病变器官进行衣原体病检查,经综合分析,判定为鸭衣原体感染。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仔鹅衣原体病也叫仔鹅鹦鹉热或称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而引起仔鹅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结膜炎、鼻炎及腹泻。本病除感染鹅外,也感染鸡、鸭、火鸡、鸽等。各种年龄的鹅均易感,但雏鹅的易感性较成鹅高。死亡率也高。本病的传染源是病雏鹅和带菌禽类。传染途径主要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病仔鹅的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和空气,  相似文献   

15.
家畜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具有地方流行病性质的眼科疾病。本病多发生于牛,并且有很多报导,亦可发生于马,但对山羊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却是罕见的。这次(1962年11月)某机关农场发生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情甚重,经我们深入疫区约需一个多月的时间,详细观察了此病的病状,进行了试验性的预防和治疗,获得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材料,特向大家汇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损害仅局限于眼部,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的流泪,随后角膜混浊或角膜溃疡,云翳,导致失明。其病原一般认为由滤过性病毒或由立克次氏体引起。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山羊及绵羊均易感染,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相互不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正绵羊、犊牛、山羊和猪等均可发生衣原体性多发性浆膜关节炎(传染性浆膜炎),其病原是致病鹦鹉热衣原体。病史调查和发病关节及其他器官病理变化的仔细检查具有初诊价值。从发病关节中分离并鉴定出病原即可确诊。本病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预防,在发病早期可采用文中提及的抗生素疗法。1病原与流行从犊牛和绵羊感染关节分离到的致病鹦鹉热衣原体是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禽源鹦鹉热衣原体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扩增MOMP基因,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株禽源鹦鹉热衣原体MOMP编码基因全长为1176 bp,与国外报道的火鸡鹦鹉热衣原体TT3株的MOMP基因同源性为91.9%,与鹦鹉鹦鹉热衣原体6BC株MOMP基因的同源性为83.1%。  相似文献   

19.
牛的传染性角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极为危险且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引发根源来自于衣原体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病菌等其他微生物细菌,该病的临床特征包括角膜炎、结膜炎、流泪及角膜浑浊等,导致牛出现失明、体重急剧下降等情况,对养殖牛户的经济损失十分明显,本文就防治牛传染性角膜炎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鹦鹉热嗜衣原体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 psittaci)引起,并可由带病鸟类传染给人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虽然有巢式PCR和多重PCR被开发用于C.psittaci的检测,但是这些方法较为繁琐.本研究应用了32株衣原体和嗜衣原体菌株,24株来自鸟类及人的肠道与呼吸道的细菌菌株,此外还使用606个禽鸟粪便、泄殖腔棉拭子及人体气管分泌物的临床样本.笔者以C.psittaci的MOMP基因(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gene)为靶基因而开发了PCR检测方法.该最低能检测到100fgDNA(相当于10个衣原体)相当的鹦鹉热嗜衣原体.该靶基因区域涵盖了除C.pneumoniae、C.pecorum、C. trachomatis、C.suis和C.muridarum以外的鹦鹉热嗜衣原体所有的菌株及其他部分嗜衣原体菌株.606例临床样本中有29例鸟类粪便样本、25例泄殖腔棉拭子样本和2例人源样长检测为阳性.结果表明,该PCR检测法是检测鸟源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