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抚顺市的森林景观为对象,进行绿地类型划分,并对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丰富度比、景观相对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绿地面积、占绿地总面积比例、占建成区总面积比例依次为附属绿地公园绿地其他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景观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度等四项指数均最大,而优势度最小;生产绿地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高,绿地斑块分布相对均匀,而丰富度、优势度所占比例较小;公园绿地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而多样性指数和斑块丰富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丰富度密度、均匀度、分离度、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域的多样性丰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对均匀,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破碎化程度较轻,经济林和农田等人工景观较破碎,表明人为干扰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3.
①斑块特征指数分析表明:各景观类型的密度、分维数指数都较小,植被景观的深展指数都不高,扩散比较均匀,没有极端复杂的形状产生,植被景观在演替系列中还没有普遍达到演替的顶级,斑块之间自相似程度较高。②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总体多样性程度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结果所包含的意义一致,这种一致性充分说明了各植被景观类型分布均匀,各景观类型地位相差较小。③空间构型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斑块密度为1.001,即1 km2上有1.001个斑块。这说明斑块数目较少。各景观类型分布也较均匀。保护区景观破碎度指数为0.007,这表明该区植被景观在研究期内所表现的生境破碎化程度是很低的。每一植被景观类型破碎度指数最高的是灌丛和灌草丛景观,其次为栲林景观,其余的破碎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内部生境破碎化指数以灌丛和灌草丛景观、栲林景观为最低,它们的单独斑块面积较大,故破碎化指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相差不大,这与植被顺向演替是相关的。景观分离度指数的排序结果与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粤西南华农场3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生产性用地中,斑块类型、块块数目与面积变化较大。70年代,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80年代,随斑块类型和斑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显著增加,破碎化指数增大,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90年代,一些斑块类型逐渐消失,景观优势、多样性和均匀性较80年代有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廊道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深圳特区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内的绿地类型以公园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绿地为主,城市绿地廊道主要是道路交通绿地廊道,特区内绿地景观多样性相对丰富,所占比例相对均匀,分维数居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性等指标,对福建省惠安县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景观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农田为主的景观结构,而林区景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仍比较严峻。整个研究区共有斑块7032个,其中最大斑块11.2km^2,最小斑块420m^2,斑块在大小上差异很大。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本研究利用帽儿山实验林场1999年航测照片及1999年调查材料绘制而成的110000的林相图,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9)和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及其它统计软件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帽儿山林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森林景观以软阔叶林为主,以其很强的萌糵能力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在帽儿山各森林景观斑块中,天然次生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大于人工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人工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高于天然次生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天然林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最高,其景观异质性程度也最高,但景观优势度小,各景观要素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弱,人工林则相反。图1表1参16。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7,(3):75-79
研究了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附近植物群落在火烧、道路、弃耕和砂石堆放等4种人为干扰类型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以弃耕地最高,其次为火烧迹地和道路干扰样地,砂石堆放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砂石堆放地最低,其余3种干扰类型样地差别不大。弃耕地与火烧迹地的相似性指数最高,而弃耕地与砂石堆放地的相似性指数最低;经过与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林场、经营所为景观基质,应用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和破碎度指标,对小兴安岭进行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景观中天然林景观占区域面积平均为6 7. 5 2 % ,并且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人工林景观呈递增趋势。景观的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区域平均值,说明景观基质未受强烈干扰,景观类型单一,森林群落相对稳定,部分区域景观破碎度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为1.02~11.2,shannonwiener指数为0.10~3.87,物种丰富度S为6~23,海拔及坡向对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坡度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农林复合经营结构对生物多样性有着较大的影响,柑桔种植类型通过复合经营物种丰富度S提高1~2.2倍,simpson指数提高72.5%~150%,shannon-wiener指数提高1.3~2.3倍;生物地埂、生物带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增强了防止土壤侵蚀的效能,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林下侵蚀沟的植被恢复与生态保育,以冀北山地典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侵蚀沟内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侵蚀沟内平均物种丰富度约为13.03,低于沟外,物种组成主要为耐干旱瘠薄物种,无明显优势种;沟内群落密度为131.3株/m2,明显低于沟外的211.6株/m2;沟内物种均匀度指数高于沟外,但两者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对比侵蚀沟两侧坡面多样性可知,半阴坡耐阴喜湿植物重要值较高,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半阳坡,而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关帝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物种多样性测度公式,对20块样地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分别计算物种多样数指数,结果各类群落的两种物种丰富度均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点;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在样地中总的趋势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在各层间表现出乔木层的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景观可划分为1个景观类、9个景观系、18个景观型,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315,丰富度较高;保护区景观破碎度为0.009,景观总体上较为完整;保护区的中海拔区域(2 500~4 000 m)的斑块多度较高,破碎度和分离度较小,是保护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城市森林发展动态及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攀枝花市近十年城市森林主要定量指标数据和物种相对丰富度、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等4个主要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第一次从宏观角度对该市城市森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攀枝花城市森林覆盖率、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这3项指标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标准,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国家标准。市区有植物2 000种,研究区有植物1 326种,城市森林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为66.3%,城市森林破碎度指数0.0465,均匀度指数0.1242,优势度0.8758。综合各指数分析:攀枝花城市森林中街头绿地、单位附属绿地、行道树及其它绿地、苗圃地、果树林、竹林等几种完全根据人们的需要构建的城市森林类型,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大,分布零散,抗干扰能力差,在整个城市森林景观中不占优势,占面积比例为12.18%;而公园、城市近郊的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等城市森林类型,物种组成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多数都具有自我繁衍和发展扩张的能力,占面积比例为87.82%。攀枝花城市森林体系有着物种丰富,自然植被量大的先天优势,但由于起步晚,工业生产影响大等原因,存在分布不均,功能不完善,群落结构单一,单位面积生物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对云南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2010—2019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和统计,选取分维数、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破碎度、分离度、脆弱度指数、生态环境脆弱度等8个景观评价指标,探讨在景观格局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底,建设用地、农地、水域零...  相似文献   

16.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通过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测度,对区域内16个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分析,并与中亚热带典型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在层次中的变化趋势为灌层〉乔层〉草层;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凤翔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景观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依据公园空间类型将其划分为园路空间、地形空间和广场空间三种类型.抽样选取12块(20×20 m2)包含空间类型的标准样方,计算了样方绿地的均匀性指数、优势性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等量化指标.结果表明:①凤翔湿地公园的绿地空间植物景观多样性相对较低,园内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在遥感及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对甘南县山湾村近10 a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近10 a来,景观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林地面积有了较大提高,农田、废弃地面积略有降低,荒草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其余景观类型相对比较稳定。从而使景观均匀性、多样性、区域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景观优势度略有减少,说明在人为干扰下,该村景观格局正在逐渐发生良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济源市200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2008年绿化数据以及卫星遥感图、城市绿地现状图等相关信息作为数据源,选取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城市绿地破碎度指数等3个景观生态格局评价指标,对济源市城区森林和市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源市城区森林绿地景观的均匀度指数较低,景观多样性整体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域森林景观格局分布不均匀,少数森林景观类型控制着整个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20.
Mao‘ershan region is a representative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ed region in the ea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northeast of China. Under the support of ARC/INFO,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of Mao‘erhshan region were sudied by combining the forest type map (1:10 000), which was drawn from the aerial photographs (1999),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nd utilization map (1:10 000). The selected indices included patch number, patch size, patch density index, richness index,dominance index, evenness index and diversity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dominant forest type in Mao‘ershan region was softwood broad-leaved forest. In all landscape types, the average patch area of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forest. The patch density index of each landscape formed in artificial for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and landscape evenness index of natural forest were highest,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was also, but the landscape dominance was lower. In natural fores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landscape elements on landscape-structure, function and its change were weakened. The artificial forest was on the contr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