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幼虫蛴螬是高尔夫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直接影响球场草坪质量以及运动性能。深圳市蛴螬危害主要发生在2个时期,春季未期和夏季末期。应用绿僵菌生物农药防治蛴螬.分别进行了小区试验和高尔夫球场大区试验.结果发现.小区试验绿僵菌对蛴螬的杀灭率平均为67.6%.适宜施菌量为2g/m^2;大区试验绿僵菌对蛴螬的杀灭率秋季平均达59.97%。  相似文献   

2.
深圳高尔夫球场草坪蛴螬发生及其生物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深圳2个高尔夫球场春季草坪蛴螬发生情况,研究了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茵对球场不同龄期蛴螬的致病性。调查发现,不同草坪样地的虫口密度为0-16只/m^2,对草坪危害不严重,草坪质量为中等偏上;虫口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虫口密度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草坪色泽、根系完整性都与虫口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草坪密度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二者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从球场采集到主要为害虫为红脚绿丽金龟成虫,经产卵和孵化饲养获得幼虫用于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对各龄期幼虫均有较强致病力,其中对1龄幼虫作用最强。在土壤舍菌量66.7×10^8孢子/kg和33.3×10^8孢子条件下,1龄幼虫分别在6和9d内死亡率达到90%;在土壤含菌量16.7×10^8孢子/kg时,对1、2、3龄幼虫致死中时LT5。分别为7.3,14.3扣18.0d。增效剂能加速绿僵菌对蛴螬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在家畜外寄生虫病防控中的应用,试验通过培养棕色绿僵菌获得分生孢子,稀释至浓度为1×104个/mL后统计其萌发率,在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对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的杀灭作用试验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浓度的试验组,即将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分别放入5个不同浓度的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及0.5%孢子洗脱液中停留5 s,在25℃条件下每日定时观察幼蜱和成蜱的虫体死亡情况及作用时间。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培养至第3天时所得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到90.40%;对草原革蜱幼蜱杀灭作用明显,用试验所得的最佳作用浓度1×106个/mL作用至第7天时草原革蜱幼蜱的死亡率高达100%,成蜱的死亡率为80.00%。说明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可以用于防治家畜外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4.
应用绿僵菌及其复合剂防治青海草原蝗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0年 7~ 8月在青海省同德县进行了绿僵菌及 4种不同复配剂型防治草原蝗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绿僵菌 (油剂、高孢粉、饵剂、绿饵 )、绿僵菌和绿百克混合液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3 77%、81 14%、78 19%、80 0 8% ,绿百克、高效氯氰菊脂为 70 54%、83 0 3%。喷施过绿僵菌的蝗虫死后 2 - 3天 ,失水形成僵虫。室内镜检施药后 30天收集的虫尸 ,体内均出现绿色粉状绿僵菌孢子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不同剂型金龟子绿僵菌对青海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开展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各设置3个试验小区,分别为A1、A2、A3区和B1、B2、B3区,A1和B1区为平地,A2和B2区为上坡地,A3和B3区为下坡地,同时设CK对照区;于施药前及施药后第5、10、15、30天对各试验区进行草原蝗虫虫口密度调查,计算施药后第5、10、15、30天的虫口减退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试验区的草原蝗虫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药前各试验处理区的虫口密度与CK对照区差异均不显著(P〉0.05),绿僵菌2种剂型施药后第5、10、15、30天,各处理区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CK对照区(P〈0.05);施药后第10天,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15天,A1、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30天,6个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均高于65%,绿僵菌油悬浮剂在下坡地施药效果最佳,虫口减退率达到71.86%。总体来看,绿僵菌油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绿僵菌可湿性粉剂,且施药于下坡地时防治效果更佳。金龟子绿僵菌2种剂型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扩散能力,施药当年控制草原蝗虫持续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田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种剂型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防治草原蝗虫效果试验表明:绿僵菌饵剂手撒后,祁连山痴蝗Bryodema qilianshanenensis等几种蝗虫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大田样筐取样调查显示:7 d的平均虫口密度由52.3头/m2降至17.6头/m2,防效66.5%,12 d的平均虫口密度降至11.8头/m2,防效76.7%;在绿僵菌油剂中,按1:1:3的比例加入绿百克和0号柴油,静电超低容量喷洒于蝗虫暴发区后,其防效较绿僵菌饵剂有所提高,大田样筐取样调查显示:7 d平均虫口密度由39.1头/m2降至9.4头/m2,防效75.8%,12 d的平均虫口密度降至5.6头/m2,防效84.6%;蝗虫感病试验观察发现:施药后3~4 d出现感病死虫,此时的虫态多为4~5龄若虫,成虫的死亡出现在施药后25 d;2种试验剂型的持续控制效果较好,施药后37 d收集僵虫时,成虫仍在陆续死亡;绿僵菌对其他草地昆虫无害,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绿缰菌复合油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试验设试验药品2.5%绿僵菌复合油剂(cl Bioc)和对照药品4.5%氯氰菊酯乳油2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分3个剂量水平,即:450、600、750 mL/hm2。试验结果表明: 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对防治草原蝗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与氯氰菊酯450 mL/hm2在防治草原蝗虫时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选择绿僵菌450和600 mL/hm2的剂量水平进行防治。绿僵菌750 mL/hm2剂量水平与对照药品氯氰菊酯的中等剂量水平(600 mL/hm2)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草原蝗虫密度较高时可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出适宜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原蝗虫的最佳病源微生物农药,本文选择了0. 4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SC、2. 5%绿僵菌OL、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P对草原蝗虫进行防治试验,比较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速效性好于蝗虫微孢子,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 01%和84. 12%,显著高于蝗虫微孢子的防治效果;而蝗虫微孢子持效性好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药后30d防效为72. 32%,且残存蝗虫感病率30d时达到70. 01%,显著高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蝗虫感病率。  相似文献   

9.
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蝗虫病原真菌,可在蝗虫种群中流行传播,实现多年持续控制。以亚洲小车蝗3龄蝗蝻为试虫,油剂处理后3天与野外网捕相同虫龄亚洲小车蝗混合饲养,试虫病、健比(单位:头)10∶50、20∶40、30∶30、40∶20,结果显示:病虫可以将绿僵菌疾病传播给健虫,疾病传播几率分别可达24.6%、31.0%、39.0%和52.0%。与健康短星翅蝗蝗蝻混合饲养,疾病传播几率分别可达15.6%、23.5%、32.7%和40.0%。野外圆心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区外疾病感染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处理后40 d施药区外400 m疾病感染率八个方向均值可达8.95%。不同方向疾病感染水平无显著差异,绿僵菌传播主要与草原蝗虫的活动、顺风风向显著相关。野外间隔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蝗虫移动扩散的习性可以有效地将病原传播到未施药区域,距离30 m、60m、120m间隔区域,药后49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58.39%、63.41%、57.17%,因此30m、60m间隔施药方式在应用绿僵菌防治蝗虫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以2006年绿僵菌油剂处理区为基础,2007年调查411头蝗虫混合种群,39头感染绿僵菌,感染率9.49%;2008年调查532头蝗虫混合种群,8头感染绿僵菌,感染率1.5%。进一步利用绿僵菌M189菌株特异性SCAR标记技术,调查不同年份处理区绿僵菌土壤宿存能力,油剂处理区3年、4年、5年、6年后绿僵菌土壤检出率分别为6.36%、7.69%、9.15%、9.05%;饵剂处理区3年、4年、5年、6年后绿僵菌土壤检出率分别为17.78%、17.54%、16.13%、14.88%。  相似文献   

10.
复方402防僵粉,原名防病2号,是以402、甲醛为主剂,酸性陶土为掺和剂复配而成的新蚕体蚕座消毒剂.经试验证明:对蚕的真菌(白僵、绿僵、灰僵、曲霉菌)、细菌(苏云金杆菌车倒亚种、大杆菌、灵菌)和病毒都有杀灭效果.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及有关科研、教育单位鉴定及农村中间试验结果证明:复方402防僵粉具有杀菌面广、防僵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售价低廉的特点,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甲霜灵在高尔夫球场根系层和淋溶水中的残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常智慧  韩烈保 《草地学报》2005,13(2):159-161
对高尔夫球场草坪根系层和淋溶水中甲霜灵的残留浓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每周施药量等于或低于0.15g/m2条件下,甲霜灵在根系层和淋溶水中的残留浓度均小于0.1mg/kg;依据2000年新西兰饮用水水源标准判断,淋溶水中的甲霜灵残留不会对球场地表水产生污染。连续18周每周施用0.3g/m2,甲霜灵在草坪根系层和淋溶水中的残留浓度分别于16周和11周后超过0.1mg/kg,对高尔夫球场地表水产生污染;甲霜灵施用量应控制在每周0.15g/m2以下。  相似文献   

12.
高尔夫球场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县国际高尔夫球场为试验基地 ,依不同的植被种类及管理水平 ,将该球场划分为 3个区 :草坪区 (球道和高草区 )、水域区和林灌区。对高尔夫球场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中蛴螬 (White grub)的种类、种群动态及空间生态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据调查 ,共有 7个属、13个种 ,分别属于丽金龟科 (Rutelidae)和鳃角金龟甲科 (Melolonthidae) ;在草坪草全年的生长期中 ,蛴螬种群动态数量有 2个高峰期 :5月上旬至 6月上旬和 8月下旬至 9月中下旬 ;蛴螬种群数量变化的年际间无差异 ,高水平的草坪管理措施对蛴螬种群数量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春季是防治蛴螬的最佳时期 ,高草区、结缕草草坪、槐树林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内外的PM 2.5、PM 10、空气负离子、温湿度及噪音等生态效益因子连续14 d的实地监测,分析其日变化规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差异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球场内各生态效益因子的含量均优于球场外,并且乔灌草复合绿地对各因子的净化效率均高于乔草型和草坪型绿地。温湿度日变化曲线分别呈现单峰和单谷状,日平均气温降低2.1℃,增加相对湿度9.2%。PM 2.5与PM 10的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双峰趋势,早晚较高,午后较低,球场对两者的日均净化率分别为25.9% 和26.6%,并且两者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含量与温湿度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球场内空气负离子早晚较高,午后较低,其含量是球场外的4.95倍,与温湿度分别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和正相关性。球场内的噪声显著低于球场外,平均降噪率为11.8%,其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先上升,然后基本保持微小波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氮磷耦合效应对新建果岭草坪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智慧 《草业科学》2009,26(1):105-110
在北京地区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磷耦合效应对新建果岭草坪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水中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关键因子是氮肥施用量,其次是施磷量。硝酸盐淋溶质量浓度关键取决于施氮量,但当年施氮量大于33 g/m2时,增加施磷量也能减少硝酸盐的淋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在北京的气候条件下,新建果岭年纯氮施用量低于20 g/m2,月纯氮施用量控制在5.2 g/m2以内,不会发生硝酸盐淋溶污染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尔夫球场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胥刚  李舟  左昆  卢军 《草业科学》2009,26(9):216-220
高尔夫产业可分为设计、建造、管理3部分,建造、管理行业已基本实现本土化,国内设计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只占到市场份额的约30%,专业设计师人数也较少。从行业组织、政策法规、学术研究、认同感、市场竞争、高尔夫竞技、球场风格与维护角度入手,对我国高尔夫球场设计行业进行了剖析,得出本土高尔夫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市场的研究、知识产权维护、合作与交流、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应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这可为政府机构和高尔夫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尔夫球场发展模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左昆  胥刚  李舟  刘照辉 《草业科学》2009,26(9):221-226
现代高尔夫进入我国已经有20多年,在经济高速发展与高尔夫运动爱好者日益增多的双重刺激下,我国高尔夫球场数量日渐增多,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但随着我国高尔夫球场越建越多,社会舆论对高尔夫在我国发展的各种争议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片面之词。基于种种原因,政府的政策也从开始时的扶持到现在的控制等发生着变化。我国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困扰。通过对现今国内高尔夫球场的发展追求高规格、高档次、大面积的模式进行分析,并将我国高尔夫球场结构与高尔夫发展成熟的国家(美国)进行对比,提出平民化对高尔夫在我国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预测今后我国高尔夫球场将朝结构更加合理,偏向于大众化球场与练习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赵韦  赵春旭  刘芳芳  刘照辉 《草业科学》2011,28(9):1601-1605
最近几年我国高尔夫球场数量稳定增长,但是不合理的建造过程对球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如何科学高效的建造一个环保型球场已经备受业内人士关注。本研究针对林区球场的特点,介绍了高尔夫球场建造中清场工程的施工方法,将清场工程分为按图清场、彻底清场、局部清场和临时清场4个阶段,并分别介绍了这4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方法。从球场开工到竣工,测量工作贯穿了球场的全部建造过程。本研究还着重介绍了在清场工程前后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评价成都保利高尔夫球场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与CASA模型对成都保利高尔夫球场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13年成都保利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 242.35万元,其中,支持服务层级功能价值为972.26万元、调节服务层级功能价值为107.09万元、文化服务层级功能价值为2 160万元;(2)高尔夫球场是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经济等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空间子系统,其单位绿地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远大于其他类型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3)运营中的环境成本相比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例很小,合理建设能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4)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与运营会产生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城市生态建设发挥较好的综合生态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一家营业近20年的高尔夫球场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法、对比分析法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雨季高尔夫球场周围地表水水质特征。研究表明:雨季,球场两个内湖水的总氯、氨氮、总磷均大于农田沟渠水;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Ⅱ类水质限值相比,球场内外水体所含的总磷未超标;球场内湖水Hg,Cr超标,球场外围水只有球场出水口处Hg超标。球场内外水体农残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