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着我国社会发展各方面,近年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生产者、媒体、政府等社会各主体协同配合,协同联动。本文从"三聚氰胺"事件出发,指出综合性防控的重要性,从生产过程和多主体两个角度进行阐释,以期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效能,实现有序管理与调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26-227
基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资源相对不足,完善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梳理农村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现状,针对主体治理观念、治理主体关系、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从多元主体思想观念、协同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角度为农村社区和谐有序的良性共治状态的达成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是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实现垃圾资源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垃圾治理主体、流程、政府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等方面,系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总体框架;从主体整合、流程再造、区域协同、机制协调和信息共享5个方面,重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对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治理一直是国家治理领域的焦点,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和社会幸福程度的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三治协同中的现实困境,并以桐乡模式为例进行启发探讨,剖析三治协同下的基层社会创新治理方案,并思考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村治理机制,完善农村三治协同治理路径,着力于农村自治、法治、德治3大工程,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切实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3个维度推演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认为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与时俱进提升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战略选择,我国乡村治理必将以多元协同的方式走向现代化。需求协同、组织协同和战略协同构成了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体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保障乡村治理现代化有序推进。为了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如期实现,未来乡村治理应重点从做好利益聚合和需求协同,扩大主体协同范围,有效整合各种治理资源,加强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自2016年我国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领域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不利于实现应保尽保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设计、参与主体以及外部环境三方面分析了"逆向选择"问题的成因,并由此提出了"逆向选择"问题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区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和薄弱环节。为了提升农村应急管理协同治理能力,结合农村应急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其在信息、决策、资源和参与等环节存在协同困境。为此提出构建以数据共享应急信息为基础,以技术理性应急决策为前提,以应急资源需求为导向,以多元主体联动应急参与为重点的协同机制,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应急管理协同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创始之初"和"过程之中"存在的"体制吸纳"现象正日益销蚀着乡村社会力量介入治理的可能性。而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自主力量的参与,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协同治理理念已获得学界的认同,但对协同治理各方力量不同程度的"体制吸纳"现象认识不足。文章以权利保障的要求为出发点,论述体制吸纳现象及其影响,探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旨向:协同治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有效地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农村治安治理的主要问题及路径选择,从协同治理的现代化视角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治安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着对协同治理理念认识不足、主体职责不清、手段过于强势、力量配置薄弱等问题,从理念、体制、手段、机制等四个层面提出协同治理视角下加强农村治安治理现代化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淘宝村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村相结合而产生的我国农村新形态,具有由"现实社会"向"网络社会"延伸、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过渡、由"单一化"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等特征。在此新旧特征转换背景下,我国淘宝村治理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逻辑及产业兴旺发展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为此,须要结合现阶段淘宝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更新治理理念、强化人才振兴、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推进产业集群和创新等方面,积极创新具有新时代淘宝村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愈显不足。政府作为传统的供给主体遇到了“政府失灵”的问题袁而社会组织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成为政府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有益且不可或缺的补充。借助协同治理理论,介绍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了两者协同供给农村养老服务所遇到的现实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两者协同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79-182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迫切要求,包括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社会自治创新和基层社会基础工作创新三个方面。基层社会基础工作是农村社会治理的"根基",探索基层社会基础工作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为例,重点分析了庙坝镇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社会基础工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灾害损失严重,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本文在综合考量地域、生态、民族等要素属性的基础上提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自然灾害治理的基本向度是从"碎片化管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治理方略是以"人、文、地、产"为着力基点,建设立体式防灾减灾体系;治理机制是构建涵盖政府、农户、社会等力量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模式面临的单项主体失灵和多主体协同增效失灵困境,在元治理理论的指引下构建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新模式,即协同政府、市场、志愿组织、家庭等多方力量,探索实现政府、社会及家庭三方协同供给的有效路径,以缓解当下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难。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69-27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重效率,轻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尤为严峻。农村环境治理存在主体职能、价值理念、资源共享等碎片化现象,整体性治理正是解决地方政府治理社会实践中的碎片化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治理模式。借此,本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范式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构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共治、创新治理价值观念,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综合长效机制、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28-230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创新以来,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成为学界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农村社区安全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伴随着诸多问题和风险,这给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仍要看到,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正经历了重大的"变迁",在变迁中孕育着新的治理模式。为了解决当前社区安全治理遇到的问题,必须建构新的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机制,这包括构建多元主体联接协同安全治理机制、矛盾化解机制以及农村社区安全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莉 《湖北农业科学》2022,(17):116-120+149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而农村河道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农村河道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其关键支撑。从治理理念、治理目标和治理模式3个维度剖析农村河道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目前农村河道治理存在相关机制不健全、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和专业化治理水平不足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构筑保障机制体系、构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和强化专业化治理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沈蒙淅 《乡村科技》2022,(3):136-139
过去10年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农业结构调整,而耕地"非粮化"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政府各部门对耕地保护工作职责不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自然资源部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耕地管护职责、治理目标不协同,造成耕地保护管控不力.因此,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梳理耕地"非粮化"的逻辑形成,对耕地保护利用目标、管理主体、...  相似文献   

20.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全国各地农村积极开展环境治理。通过对江苏省 96个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存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从环境治理模式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践,政府和村干部仍是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的主要主体,社会力量、村民和企业参与度不高。因此,应加大对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社区的政策支持,同时通过重塑农村社区共同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以及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农村环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