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寄生虫性疾病 (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鮰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2.
正引起斑点叉尾鮰出现"白点病"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小瓜虫寄生和蠕虫幼虫寄生。一、小瓜虫寄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色的胞囊,故有"白点病"之称(图见彩中插2)。由于小瓜虫没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绝大多数淡水鱼类受其危害。目前,小瓜虫病不仅给鲤、斑点叉尾鮰、鳗鲡和罗非鱼等所  相似文献   

3.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小瓜虫病的研究大多从治疗方法上入手,而忽视了对多子小瓜虫的基础研究,本文就多子小瓜虫的生态特性、病理学特征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小瓜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淡水鱼类专性寄生虫,患小瓜虫病的鱼病死率很高,所以小瓜虫病又被称为鱼类的"癌症"。小瓜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小瓜虫属,寄生在鲤鱼、草鱼、鲫鱼、金鱼、大口鲶等鱼类身上,并导致大量苗种甚至成鱼死亡~([1-4]),是渔业生产中最常见的鱼病之一。Fouquet~([5])最早对小瓜虫进行了描述,将小瓜虫病的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小瓜虫病常在养殖场内暴发流行,给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5.
覃栋明 《科学养鱼》2005,(12):58-58
小瓜虫病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但成鱼患了小瓜虫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造成成鱼大量死亡,损失惨重。2005年4月份,笔者曾治愈一例网箱养殖草鱼成鱼所患的小瓜虫病,为养殖户挽回了损失。一、养殖概况该养殖户的网箱安装于江河中,河面宽阔,一共6个,连成一体,单个网箱规格为5  相似文献   

6.
陈祥树 《内陆水产》2005,30(2):30-30
近两年来.随着斑点叉尾鮰加工出口量的上升.其养殖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以至于2004年出现苗种和亲鱼脱销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小瓜虫病也日益加剧.不但发病面大.而且病情严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2004年,湖南、湖北两省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的发病严重,有的网箱或池塘在发病后7-10d内即出现大批死鱼现象;甚至出现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小瓜虫病是淡水养殖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以水质清瘦、养殖密度高的环境下发生最为严重,广泛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苗种和成鱼。目前,小瓜虫病的病原种类被认为只有1种,即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1876);不同地区和养殖品种感染的虫株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血清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正>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的生活史分为滋养体、包囊体及掠食体3个阶段(倪达書等,1960)。小瓜虫病有着分布广泛、暴发性强、致死性高等特点(Matthews R A,2005;Buchmann K等,2001)。目前对多子小瓜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病机理和免疫预防方面。顾泽茂等(2019)发明了一种多子小瓜虫的传代培养方法,但因小瓜虫与鱼共存于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金鳟幼鱼小瓜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治疗小瓜虫病单纯使用福尔马林杀体表的虫体效果不理想;辣椒和生姜合剂以及中草药等对小瓜虫的效果又太缓慢;福尔马林、盐和瓜虫灵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杀灭小瓜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长吻鮠常见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流行于6-8月,发病水温为20-28t,主要危害长吻苗种。一般在鱼池面积小、水质不良、苗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患此病。小瓜虫侵人鱼的皮肤和魄的上皮组织,先出现细微的小白点,以后小白点迅速增多,严重时遍布全县,体表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粘液膜。在绍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还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以上症状,用肉眼可观察到。长吻鳅患病后,鱼体很快消瘦,随即大批死亡。因此,在此病流行季节,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防:培育苗种的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当鱼苗长到3cm长时,及时疏…  相似文献   

11.
正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病原是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寄主的皮肤、鳍和鳃;感染部位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白色囊泡,鳍条被挤压变形;严重感染者,鳍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无鳞鱼、鳞片保护相对较弱的幼鱼以及免疫力低下的鱼更易受小瓜虫感染。小瓜虫病也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目前用以治疗小瓜虫的药物多数只能杀灭小瓜虫幼虫,对寄生鱼体的成虫由于有表皮囊泡包裹着加上有黏液覆盖,有效药物浓度很难到达寄生的  相似文献   

12.
多瑙河六须鲶为多瑙河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该鱼适温广、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2年我所从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苗种进行饲养观察,发现该苗种易感染小瓜虫病,在使用0.1—0.2ppm硝酸亚汞治疗时,苗种产生敏感性。现将我们的观察和治疗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淡水名优鱼小瓜虫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Fouquet)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原虫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眼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 ,呼吸困难 ,游动异常 ,有时与池内物体摩擦 ,导致表皮脱落 ,鳍条烂裂。小瓜虫侵入鱼眼可使发炎、变瞎。最终病鱼活动乏力 ,停止摄食 ,很快成批死亡。关于小瓜虫病的危害对象 ,国内多家资料已有共识 :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 ,对观赏鱼及食用鱼的苗种危害严重。笔者近十年来 ,在从事淡水名优鱼养殖及对豫北…  相似文献   

14.
将乐县鱼种场,自1972年9月11日起发生了多次草、鲢、鳙鱼种的小瓜虫病(系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色发黑,背部肌肉消瘦,背脊突出呈刀刃状,满身遍布白点,特别是鳙消瘦更为厉害。  相似文献   

15.
在2004年春季生产中,我市一养殖单位利用地热温泉水越冬培育的淡水白鲳苗种池发生了小瓜虫病,虽经抢救,仍使一些白鲳苗种死亡。现将其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4.3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主要症状:皮肤、鳍条、鳃上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虫体。用指甲轻刮可以将白点刮落基本可以确认。危害:发病快,中后期治疗困难,可以直接造成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7.
3.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黄玮  李安兴 《科学养鱼》2004,26(4):41-42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冶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19.
小瓜虫病是流行较广、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硝酸亚汞虽是防治小瓜虫病的特效药,但该药属剧毒药剂,对人、畜有毒性,汞剂又易在人、鱼、畜体内积累,有损人体健康。近年来,各地分别施用老姜、辣椒汤(《浙江科技报》第773期又有介绍)或孔雀石绿等防治小瓜虫病,都有良好的效果。我场原来在越冬、早繁罗非鱼苗种过程中,小瓜虫病严重,1979年后,  相似文献   

20.
4.3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主要症状:皮肤、鳍条、鳃上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虫体。用指甲轻刮可以将白点刮落基本可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