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水产科技》1992,(5):42-42
廉江县养虾(集团)公司1992年在8068亩连片虾池中,采用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虾,获得成功。最近由省水产局组织了现场验收鉴定。专家们认为:这种养殖方法不仅可以取得稳产、高效益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减轻虾池污染,减缓虾池老化,防止虾病,同时饲料来源有保证,可减轻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该公司使用的是1992年5月获得全国饲料工业新产品交流会特别金杯奖的《珊瑚牌》对虾饲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品牌的斑节对虾饲料与养虾池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关系.选用两种品牌的对虾饲料。在4个虾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粤海脾斑节对虾饲料三个斑节虾池中,水质正常,有利斑节对虾生长的浮游生物种类占优势。浮游生物数量多、且稳定。对虾生长正常.中途没有虾瘸发生。按计划收虾。养虾产量较高,另一品牌对虾饲料.喂养斑节对虾。在养殖的中后期出现严重的虾病.产量低。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养虾池快速捕虾问题、研制了“海水虾池微型脉冲电赶虾机”.本文介绍了该机的设计原理、结构、性能及特点、为快速捕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叶建生 《水产养殖》2006,27(1):20-21
我国的对虾养殖池塘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由于当时虾池建设的标准低,经过多年的养殖.虾池的老化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这些虾池养虾产量低,易出现病害。使很多养殖户养虾严重亏损。甚至有一些虾池荒废。造成资源闲置。随着养虾业的发展,沿海地区适合开发养虾的地方已经开发利用。再大面积开发土地发展养虾已很有限。要使养虾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改造低产老化虾池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市对虾人工养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特别是1993年,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达80%,造成严重的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改革养殖工艺,开展虾池综合利用,利用现有的虾池开展虾、蟹混养,以达到稳定虾池水体生态平衡、降低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引导全市养虾业走出低谷。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今年2月-8月底,我们进行了“虾池综合利用”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3年和1995年河北省连续出现暴发性虾病,仅绝产面积就达3万亩,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对虾养殖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科研人员和虾农采取了利用地下海水作虾池水源,推广虾池生态控制养殖技术,调整养殖方式及品种结构,强化行政管理等对策和手段,较好地控制了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1998,(1):28-28,33
针对我市养虾业的虾池老化、虾病严重、对虾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实,电白县爵山、龙山等沿海镇的部分对虾养殖户采取高位池养虾的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对养殖水源采取过滤、沉淀、消毒等措施,避免虾池养殖水体与海区污染水体自由交换,  相似文献   

8.
解承林 《海洋渔业》1982,(5):221-223
<正> 虾池是养虾的基础。因此,虾池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虾产量的高低。搞好虾池的建设,首先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实施。其次要注意虾池配套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力求虾池当年发挥效益。建池场地可根据沿海地形、地势、底质、水质、潮流、风浪等状况,结合水文、气象等有关资料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调整养虾生产内部结构,使养虾业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健康稳定地发展,1990~1991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池内繁殖饵料生物养虾的实验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虾池条件及设备实验在乐亭县北港杨春生对虾养殖场进行。该场1985年建成并投入养虾生产,养殖面积615亩,共有虾池11个。虾池为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内设环形沟,平均池深1.5m,  相似文献   

10.
三屿虾场位于榕江的出海口,原是一个面积1.5万亩的大鱼 ,1987年建成虾池8400亩。终年池水比重较低,最高只有1.010,常在1.004-1.006之间。多数池塘底质淤泥,池底在低潮线下不能露空。这些虾池连续生产三年淤泥累积,池塘迅速老化。近年来,当虾长到7厘米以后,经常发病,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日照市东港区不断探索虾池综合利用,总结推广了“三茬车虾二茬梭子蟹”养殖模式,虾池养殖潜力得到充分发掘。2001年,全区虾池亩均产值4 000元以上,亩均效益2 500元以上,产值、效益都超过了1993年虾病暴发前的水平。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几年对虾病毒病害在我国北部沿海暴发流行的现状,我们在山东圣海集团养虾场进行了1年三茬养虾试验,现将主要技术措施和经验介绍如下:1 放苗前准备工作 面积为80亩的虾池1个,东西长方形,池底为沙泥底质,中间筑土坝平均分成两半,一半蓄水,另一半养虾。虾池两端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虾病的引发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福亭 《齐鲁渔业》1997,14(3):18-19
根据泰国和我国一些单位虾病防治高产经验,高产虾池生态环境因子突变是引发虾病的重要因素。提出虾池以10-20亩下文形为宜,水深维持1.5m以上,增设沉淀池。回水池和充气设施尽量保持池内生态稳定,改单一的换水生态调控方法为换水与充气相结合的半封闭内循环养殖方法,减少对虾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虾池中病毒介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至1995年,作者调查了大连地区有关虾池中病毒介体-底栖甲壳动物。通过电观察发现虾 池中的蟹和蝼蛄虾的肠组织的细胞中存在有肝状病毒粒子和细菌。这种底栖甲壳动物是虾池中对虾病毒的介体(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本文详细地介绍限蝼蛄虾 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对养殖对虾的危害情况。同时对刚放池的养殖虾苗(平均体长1vm)和纳地进入网听的近海钩虾进行了。得押有、肠等组织中均未见到有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15.
莫佛素 《水产科技》1993,(2):11-11,22
对虾养殖基地的进排水能否分家,直接关系到养虾池能否保持良好的水质,以致影响到养虾生产的成败。有些地方由于条件所限,进、排水共用一闸,不能实现排、灌分家,从虾池排出的水通常会残留一部分在排水渠道和大闸门以内,而在下次进水时,残留水又与新进水混合流进虾池。如此反复循环,将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虾病发生的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颇  张纪乐 《海洋渔业》1994,16(2):82-83
<正> 为探索对虾养殖高产技术,实现养虾高产量、大规格、高效益。日照市自1989年进行罗茨鼓风机充气养虾试验,当年在17亩虾池中,收获对虾3900公斤,平均亩产230公斤,平均规格达13厘米以上。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1992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市应用充气虾池由1991年的1处40亩迅速增加到59处1800亩,充气虾池平均亩产对虾250公斤,亩效益达3600元,与非充气虾池相比,亩增产量1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现就该市充气养虾生产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廉江县养虾(集团)公司龙营围万亩虾塘建于1986年并开始养虾。起初该场沿袭北方养殖模式,以小贝类、下杂鱼等生饵为主要饲料,而且投饵量过大,造成虾池污染严重,池底淤泥过厚,水质恶化,缺氧泛塘,细菌丛生,病害多,虾生产缓慢,成活率低。不仅连年失收,而且虾池提早老化,生产力受到破坏。为寻求解决污染的途径,从1990年起,  相似文献   

18.
提高罗氏沼虾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忠 《内陆水产》1998,23(6):22-22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营养价值高、市场畅销等优点,是近年来养殖较多的水产品种之一,但普遍存在产量不高、利润不丰的现象,而导致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虾的成活率低,现就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作一小结,供养殖户参考。l选择好虾池,把好消毒关1.l虾池的选择虾池面积为0.2-0.6hmZ,他便不渗漏,池底淤泥不超过20。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最好有微流水,水深能保持l.2-2.om。应注意的是虾池面积不直超过0.7hmZ,否则,一方面由于投饲不均或摄食不均造成个体大小悬殊,而导致目相残杀,降低成活率;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时冬晴  叶建生 《河北渔业》2006,(11):19-19,49
我国的对虾养殖池塘大多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由于当时虾池建设的标准低,经过多年的养殖,虾池的老化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这些虾池养虾产量低,易出现病害,使很多养殖户养虾严重亏损,甚至有一些虾池荒废,造成资源闲置[1~4].  相似文献   

20.
钱华 《科学养鱼》1995,(8):37-37
罗氏沼虾养殖水深的试验我市为了能大面积推广养殖罗氏沼虾,掌握养殖罗氏沼虾虾池适宜水深的技术,我们于1994年在紧邻长江岸利用原来的四个蟹池进行了养殖罗氏沼虾试验。其试验方法与结果如下:一、试验材料1.池塘四个池紧靠在一起,规格均为40×7米.水深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