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在闽西需半年之久,受越冬条件所限,越冬大规格鱼种生产最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养殖者的需求。为此,我们于1994年5月份,因地制宜,利用简易土池,进行快速培育淡水白鲳鱼种试验,仅35天时间就培育出4—6厘米左右鱼种,50天育成7—10厘米较大规格鱼种,成活率52.3%。这两批鱼种经过3至4个月养殖,大多达到了上市规格,取得良好成效。本试验为淡水白鲳当年繁殖当年养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将试验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卫如 《科学养鱼》1994,(11):13-14
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所以其鱼种越冬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显得至关重要。许多单位在这方面技术不过关,往往造成越冬量小,越冬成活率低等不理想状况。我所自引人该品种、自繁自育鱼苗,进行温室越冬以来,积累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鱼种在十月份下旬开始进入越冬,越冬入池时间宜早不宜迟,早人池有利于鱼种迅速恢复身体而安全越冬。在越冬前的一段时间里,鱼类摄食量大,必须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使淡水白鲳在越冬前体内多积累些营养物质,达到体壮膘肥,以供越冬时消耗。越冬的鱼种必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凡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撮食能力差的,都应尽量剔除。  相似文献   

4.
1996年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市沙塘园艺场水产公司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内先后发生过小瓜虫病和斜管虫病,由于发现得早及治疗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只有在发生斜管虫病时死了几尾鱼种,过程如下:一、小瓜虫病症状及治疗1.症状:11月13日上午在喂鱼时发现白鲳鱼种不摄食,而前两天鲳鱼种都抢食较狠,经观察,发现鱼种成堆在池角集中,鱼不时跳出水面,鱼体不断地和增氧机缆绳磨来擦去。捞出两条鱼种,刮取体表粘液和鳃上粘液在10×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鱼的鳃上和体表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有明显香肠形大核的小瓜虫。2.…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种越冬经验,将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间可造成大批死亡的几种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越冬鱼种比较娇嫩,一些养鱼户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和先进的方法,成活率较低,特别是长途运输,有的甚至整车整批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提高白鲳鱼种运输成活率的几点意见。1.凡温热水越冬保种池水温常年都保持在25~30℃范围内。而我国长  相似文献   

7.
王传东 《科学养鱼》1997,(12):22-22
九月底十月初,淡水白鲳鱼种由培育池转入越冬池,而后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间多数单位由于受热源及增氧设施的限制,越冬池水温不高,这就为腐皮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而腐皮病是越冬期间严重危害淡水白鲳鱼种的一种细菌性鱼病,它发病突然,来势凶猛,易复发,危害极大,常常造成大批死亡。我们从1992年开始进行淡水白鲳保种越冬,在最初几年由于经验不足,年年发生腐皮病,造成重大损失。如1992年11月23日,我县罗非鱼保种站保种的250多公斤白鲳鱼种,发生腐皮病,三天时间全部死亡;1993年11月20日,沂南温泉2号池发生腐皮病,死亡6千多尾…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体积165m^3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水泥池,采用空气压缩机增氧和热水锅炉加热的方法,进行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试验.投放4-5cm淡水自鲳鱼种8万尾,经过176天的越冬养殖,共获得8~10cm的淡水白鲳鱼种6.85万尾,成活率达85.7%,一次性收回全部投资并盈利4.1万元。  相似文献   

9.
王爵春 《内陆水产》1998,(12):13-14
淡水白鲳是热带性鱼类,耐寒性差,其鱼种在冬季需保温才能顺利越冬。目前,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形式进行淡水白鲳鱼种越冬:塑料大棚或温室,温泉水或地下温水,工厂余热。我场是利用地下温水进行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工作总结如下。l越冬前期工作1.l越冬条件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的越冬安全水温。本场有1000-4000mz不等的越冬塘,正常水深可维持1.5m,最深可达Zm。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SCC,盐度3g/l。可根…  相似文献   

10.
越冬鱼种几种常见病的防治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提高越冬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一、赤皮病:主要是并他拉网等原因造成的,鱼种在整个越冬期都有发生。病鱼体表局部或全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塑料大棚使池水温度较自然条件下升高7℃,提前31d达到淡水白鲳孵化用水标准。通过早育和稀放精养等措施,利用PVC塑料板片网箱,使淡水白鲳当年成商品鱼,750g/尾以上的数量达86.7%,较放二龄越冬鱼种提高收益61%。解决了当地淡水白鲳鱼种越冬难和夏初数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去冬,台山市利用有温泉水的苗塘和采取其他越冬的白鲳鱼苗达100多万尾。由于加强管理,注意控制水温,总的成活率达70%,其中用温泉水越枣的成活率较高。近日气温回升,经越冬后规格达到5—8厘米的白鲳鱼苗已陆续投放市场,既满足该市养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明晶 《科学养鱼》2006,(12):76-76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一、塘口条件及基本放养情况塘口面积333米2,水深1.7米,为淡水白鲳鱼种专养池,配备有功率为1.5千瓦叶轮增氧机一台。池中存有白鲳鱼种4.5万尾,规格为15~17克/尾。因鱼种放养  相似文献   

15.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问,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的大型鱼类。吉林市水产研究所为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池塘名特优生产,2000年3月17日于内蒙古余热家鱼早繁试验场引进淡水白鲳鱼种。用2辆汽车12个鱼,共运淡水白鲳鱼种1180.5kg,21000尾,经过14小时长途运输,成活率100%,现将淡水白鲳鲳鱼种汽车长途高密度运输技术总结如下: 一、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1.运输前对淡水白鲳鱼种停食12小时,使其排出体内代谢产物,防止水质污染。运输鱼种保持半饥饿状态,以防互相咬伤。 2.运输用水,采用电…  相似文献   

17.
台山市有两个天然的温泉,分别在该市三合温泉墟和都斛古逻村。为了解决鱼类怕寒品种的安全越冬问题,该市充分利用天然的温泉水保白鲳鱼苗过冬。去冬,这两个温泉共投放白鲳鱼苗40多万尾。由于加强管理,注意控制水温,  相似文献   

18.
1991年3月24~25日,广东阳春县鱼苗场从距场8公里外的温泉鱼池运回越冬淡水鲳鱼种65000尾,暂养在10号鱼池内。鱼种在出池后的两周内,出现两次大批死亡,共死鱼种34000尾,占半数以上,经济损失严重。鱼种死亡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3月25~26日,29日停止死鱼;第二个高峰期在4月3~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地处黄河中游,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年平均温度12℃~15℃,无霜期为170天~235天。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淡水白鲳生长的期限为120天~140天即从每年的5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宜规格的淡水白鲳鱼种8g~10g/尾左右在正常的放养密度范围内,经过4个月的生长期,足以长成商品鱼,并且可以实现高产稳产。因此,淡水白鲳在该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由于每年的5月份,规格在8g~10g左右的淡水白鲳鱼种往往要靠上一年的秋苗经越冬培育所得,因此,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越冬期冰下鱼种气泡病的发病情况、症状、防治方法以及池塘条件及管理措施对气泡病发生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并认为气泡病是越冬后期鱼种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越冬后期鱼种大量滋生水霉和目前鲤鱼种越冬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