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茶园土壤中分离出菌株TS1,通过含菌平板测定,确定其对茶树冰核细菌具有拮抗作用。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 S rDNA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将TS1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明确了拮抗菌的种属,为茶树霜冻害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育壳聚糖酶高产菌株.【方法】利用段杉建立的筛选模型,对螃蟹养殖地附近土样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鉴定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属的一个种,定名为:Strptomyces clavuligerus sp.P1,最大酶活力0.443U/mL。[结论】该壳聚糖酶产生菌的获得可为开发壳聚糖酶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的香蕉根组织内分离获得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BEB9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鉴定该菌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p.)。铁载体检测结果发现,该菌株属于极高产铁载体菌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2.52%,并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利普斯他汀(Lipstatin)的菌株GWL1.201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GWL1.2012与毒三素链霉菌形成一个类群,同源性高达99.7%,故将其鉴定为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并对菌株GWL1.2012发酵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以后的产业化开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健康的香蕉组织内分离获得22株内生细菌,从中获得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1号与4号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编号为BEB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鉴定等方面研究,确认为伯克霍尔德菌。研究还发现NA和YE培养基是其抑菌作用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一株拮抗椰子茎泻血病菌的链霉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昌椰子园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对椰子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放线菌FXJ-258,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孢子方形至长圆形,表面光滑,在高氏培养基上,气丝初期白色,随着时间渐变为浅灰色,基丝无鉴别色素,无可溶性色素;能利用L-阿拉伯糖,D-半乳糖, 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D-核糖,L-鼠李糖等碳源,不能利用D-果糖,肌醇,蔗糖,水杨苷等。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菌株FXJ-258的系统发育树,其与模式链霉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64%,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murinus。  相似文献   

7.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链霉菌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温泉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W1,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对该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在土壤中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其在PDA培养基上,内生菌丝无横隔、不断裂;孢子圆形,簇聚在气生菌丝上。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开始为白色,培养成熟后,气丝逐渐由白色变灰,最后因为产生孢子变为褐色,并可产黄色可溶色素。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菌株HW1的系统发育树,其与模式链霉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HW1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在土壤中的共培养试验表明,HW1菌株在45℃温度的生长环境中,表现出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抗茶树冰核细菌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菌中进行了冰核细菌拮抗菌的筛选,得到菌株Y1,通过对菌株Y1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βS rDNA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获得了茶树内生拮抗菌株,明确了菌株Y1的种属,有利于冰核细菌生物防治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为分离和鉴定具有促生作用的内生菌,开发潜在功能的微生物菌株,本研究以诺尼(Morinda citrifolia L.)为研究对象,从植株不同组织中共分离得到621株内生细菌,经复筛得到具有促生和解磷作用的菌株,命名为QN2MO-1。基于菌株的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的序列比对,该内生细菌与Bacillus siamensis KCTC 13613T(AJVF01000043)具有99.04%的同源性。药敏性分析显示,该菌对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明显的抗性。QN2MO-1可促进番茄种子的萌发;与对照相比,5%菌体发酵液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一株对红棕象甲幼虫和卵有致病力的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覃伟权  彭正强  阎伟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331-2335
从自然死亡的红棕象甲卵和幼虫尸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红色色素的昆虫病原菌HN-1菌株,经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确定为:为粘质沙雷氏菌亚种(Serratia marcescens subsp);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该菌得到了预期的1 408 bp条带,并与粘质沙雷氏菌亚种Serratia marcesce...  相似文献   

11.
细菌污染是甘蔗组培苗生产上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明确甘蔗组培中常出现的污染细菌的种类,本研究通过梯度稀释的方法分离污染细菌,结合生化特性、16S rRNA和phaC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2种不同类型污染细菌,除了甘露醇,其余9个生化指标完全一致。基因序列比对发现,2种类型分离物的种内2个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种间16S rRNA序列只有2个碱基差异,种间phaC序列有23个碱基差异。2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2种细菌遗传距离较近,并均能形成独立的2个分支。结合生化特征、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将2种污染细菌分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且首次报道阿氏芽孢杆菌为甘蔗组织培养中的污染细菌。本研究揭示了巨大芽孢杆菌可能来源于甘蔗的内生菌,而阿氏芽孢杆菌来源于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可用于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花生田中分离 获得了1 株拮抗细菌ZHX-10,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gyrB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并 初步测定了ZHX-10的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发酵液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ZHX-10菌株为暹罗芽孢杆 菌Bacillus siamensis,其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和发酵液均能有效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的生长;同时离体叶片接菌实验发 现ZHX-10菌悬液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够有效降低白绢病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ZHX-10 在白绢病菌生物 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禾谷镰孢菌为靶标,采用稀释培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采集的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选取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试验,挖掘对玉米茎腐病致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较高拮抗效果的根际促生菌资源。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得到5株禾谷镰孢菌拮抗菌株,其中菌株G1为高效拮抗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结合16S rDNA将菌株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拮抗菌株G1发酵液对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分泌吲哚乙酸和异羟肟酸型铁载体的能力。公牛链霉菌G1在由禾谷镰孢病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消毒的银杏叶片中获得两株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Zy25和Hy7;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该拮抗菌株,培养的菌液摩擦接种银杏叶片,分离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可在银杏叶片内稳定定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和DNA gyrase B subunit(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两个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利用特异引物对菌株的生防功能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bmyB、fenD、ituC、srfAA、srfAB、bioA、yngG和yndJ基因簇的片段在两个菌株中均存在,表明生防菌株Zy25和Hy7可能具有合成脂肽类物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