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一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2.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虽然在上世纪末,此病的研究与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柞蚕生产发展。但由于至今对患病柞蚕尚无法治愈,主要以防为主。由于在某个环节疏忽,目前柞蚕微粒子病又在一些地区重新蔓延。使有些国有蚕种场因无法生产出合格种茧,生产的种卵不能保证正常的丝茧生产而倒闭。笔者2005~2007年3年农村多点调查,春柞蚕微粒子病普遍在5~10%,秋柞蚕在40~80%,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3.
永吉县柞蚕虽然是二化地区,但是由于无霜期短,春、秋两季柞蚕容易遭受晚、早霜的危害而不能结茧,造成一年不能放养二季柞蚕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我县的柞林资源,大力发展柞蚕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成功的开发出柞蚕春季室内繁育技术。目前,永吉县正在全面推广,彻底解决了影响永吉县几十年的一年不能放养两季柞蚕的历史,取得了永吉县柞蚕史上重大的突破。同时,也使永吉县成为了全国主要的柞蚕种繁育基地。现将春蚕室内繁育技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爱华  吴文勃 《新农业》2013,(23):56-57
凤城市是全国闻名的柞蚕茧主产区,柞蚕放养规模与柞蚕茧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凤城市具有发展柞蚕生产的诸多有利因素,也有延长柞蚕产业链条的基础;只有挖掘柞蚕生产潜力,广延柞蚕茧深加工链条,柞蚕产业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二化一放柞蚕种茧由于长时间低温保种,对蛹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及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感温蛹、劣蛾发生较为普遍,在大茧生产中,制种群体中劣蛾的比例与柞蚕茧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制种群体中劣蛾比例增高,柞蚕茧产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提高二化一放柞蚕制种中的优蛾率,预防劣蛾发生,对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丹东地区柞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基地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情况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柞蚕生产是丹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市3县(市)、3区中有47个乡镇、297个行政村、3476个村民组放养柞蚕,分别占乡镇、村、组总数的60%、45%和51%。全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18%,是东部山区的重要绿色屏障。全市有3万农户从事柞蚕生产,年产柞蚕茧1.8万吨,年养蚕收入2亿元左右,养蚕户平均收入约6000元。  相似文献   

7.
柞蚕茧质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供试验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柞蚕雌茧 不同种级,茧质,不同出库时期,暖茧温度对卵量的多因子互作试验研究。有明:用克蛹转化卵粒数衡量柞蚕雌性生殖力较单蛾产卵量更科学。  相似文献   

8.
柞蚕茧全茧量变异原因初探秦利,冯绳祖,高玉章,张涛莫忠彦(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岫岩县三家子蚕业站)柞蚕茧全茧量不仅是评价柞蚕茧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茧质的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柞蚕茧的产量,必须从提高柞蚕茧的茧层量和全茧量入手。本文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  相似文献   

9.
柞蚕大型茧黄蚕新品种“沈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柞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是提高柞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年来东北及华北地区春季常发生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拟在东北地区选育黄蚕血统的大型茧品种,以适应柞蚕生产的需要.以青6号为母本、方山黄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2代分离出的黄色及全茧量高的个体继代,经过高温、低温冲击及抗病性筛选试验,经6年12代杂交选育,于2003年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统新品种一“沈黄1号”.该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秋分别为310粒及295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秋分别为52d及42d;小区及农村生产试验表明,分别比青6号增产16.4%及13.5%,每千克种卵平均单产达到507.1kg.  相似文献   

10.
放养柞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由种茧质量、制种技术、放养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柞蚕生产情况来看,影响柞蚕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是种茧质量问题。为利于柞蚕生产,使养蚕农户确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现就柞蚕种茧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种茧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柞蚕是辽宁省的特产,柞蚕茧常年产量占全国70%左右,丹东市最为集中,占全省的56.4%。柞蚕茧是缫丝织绸的主要原料,蚕蛹体富含蛋白质,美味可口,被广为食用。缫丝织绸用茧主要是秋蚕茧,秋蚕结茧化蛹后,进入滞育期,不在羽化,在茧内以蛹越冬,到来年春天4月份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将羽化出蛾,出蛾后,茧层出孔,一般不能缫丝,所以要在出蛾前进行杀蛹。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不同寄主产地柞蚕生物茧的剖腹卵被赤眼蜂寄生后.在人工气候务件下冷藏15、30、45、60d的赤眼蜂的羽化率。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柞蚕生物茧剖腹卵繁殖赤眼蜂的羽化率存在差异(永吉80.8%,西丰77.4%,营口77.2%,敦化66.2%),但主要受冷藏时间的影响,冷藏30d以上差异极显著。建议加强柞蚕生物茧的标准化生产,科学利用柞蚕卵寄生蜂的耐贮性,提高繁放蜂效率。  相似文献   

13.
柞蚕放养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吐丝昆虫,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人工驯养、利用的历史。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蚕)、蛹(茧)、成虫(蛾)4十发育阶段。其盂期在野外生长,以柞树叶为食,在有无然或人工柞林的地方均可放养柞蚕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柞蚕茧丝产品及柞蚕蛹、蛾的食药用需艰迅猛增长,柞蚕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罹柞蚕生产,不失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一、市场前景柞蚕浑身是宝,其茧的虾壳屉高级动物蛋白纤维,可以织绸,供衣着、装饰和工业用,柞蚕茧丝还能广泛用于军工、化工、医药等方面;柞蚕蛹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氮基酸,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柞蚕蛾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效,也是许多药品、保健品的原料。因此柞蚕茧无论是作为缫丝原辩,还是取其蛹作为食用销售,或是作为综合利用开发生柳产品的原料都不存在销售问题。目前是柞蚕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我国茧丝绸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预测国内外市场,今后20年,对柞蚕丝绸及柞蚕生物新产品的消费量将比20世纪末期增加3倍以上,价格也将持续上扬,而且前的柞蚕业发展状况,却很难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柞蚕产业在今后几十年内,几乎不存在产品销售的隐忧。目前辽宁省大部分柞蚕丝绸加工企业,包括国营、集体和个体企业,几乎100%开工不足,加工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主要症站是柞蚕茧原料的水足。而天热纤维,尤其是蚕丝纤维消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15.
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柞蚕商品茧的优质茧、劣质茧及蛹质进行了界定,规范和完善了在销售柞蚕商品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纠纷问题。实践结果表明:在销售柞蚕商品茧过程中,应用该项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正体现出以质论价,买卖公平,保证了双方的经济利益,值得在柞蚕生产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柞蚕绒茧蜂病药剂防治研究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应用10种药剂进行柞蚕绒茧蜂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初步确定药剂9901的防治效果最佳。不同浓度防效试验证明,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的最佳下限临界浓度为0.25mg/ml。  相似文献   

19.
李公章 《新农业》2006,(4):54-55
凤城市东汤镇柞林资源丰富,柞蚕场面积15万亩,年养春秋蚕1800把,正常年可产柞蚕茧1000吨,年收入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形成了养蚕、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这里广大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