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干旱草原和半荒漠地区的放牧地是俄罗斯东南部发展养羊业的主要基地。放牧场的生产力取决于气候条件。放牧地的无限制利用导致其退化,近25年内生产力下降30%,而里海沿岸的放牧地生产力下降到最低水平(可食的干物质为2一4公担/公顷)。在放牧地营造防护林是改善牧地和提高畜牧业生产力的有效方法。在伏尔加河流域下游,通过在护牧林带栽培黑梭梭,优若藜、柽柳、沙拐枣等,能够提高丛生牧草的  相似文献   

2.
<正> 吉尔吉斯的天然饲料地约占整个土地面积的86%,其中850多万公顷是放牧地。由于利用不当和缺乏管理,生产率比较低。大面积的放牧地常常受到侵蚀而发生退化,尤其是坡地,侵蚀过程表现特别明显。许多研究指出:吉尔吉斯的土壤生草层之所以破坏是由于无系统、无节制的过度放牧造成的。由于放牧过度,山地草原的优良草层被适口性差的或家畜不能吃的劣质草层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正在研究改良荒漠和半荒漠草地的有效耕作制度,如建立梭梭草地防护林带、建立永久性秋冬季放牧地、夏季放牧地和适于四季利用的放牧地等。现在将耙地提高荒漠放牧地生产力的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卡拉库尔羔皮羊的生产。在乌兹别克,播种草地的总面积有200万公顷以上,而合理利用新的荒漠饲料基地的问题却研究得不多。当然,合理利用荒漠播种草地的问题的范围相  相似文献   

4.
<正> 在北高加索和西普里卡斯比耶的极干旱区,雨雪少,土壤易遭风蚀,天然饲料也由于过度的和无系统的放牧,近年来生产力降低到危险的程度,而提高产量的农业技术应用很困难。干旱区的土壤和地形形形色色,降水稍多的地区,可种植多年生牧草,但改善天然刈草地和放牧地的复杂性也很大。不定降雨量区,土壤、地形、开垦程度及土壤受侵蚀程度也不同,在这里改善坡地及面积很大的盐碱地的产量问题特别紧迫。雨量丰富的地区,大多数土壤都可以播种,虽然山  相似文献   

5.
<正> 在俄罗斯用于天然饲料地的土地面积有8.76×10~7hm~2,其中天然放牧地6.42×10~7hm~2,刈草地2.34×10~7hm~2。此外,还有3.281×10~8hm~2鹿的放牧地。在总的农用地结构中刈草地和放牧地占俄罗斯土地面积的39.6%。天然饲料地实际上是中生和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构成其植被覆盖的生态系统。作为放牧地和刈草地利用的不仅有以此为目的的地段,而且还有可进行土壤  相似文献   

6.
<正> 天然饲料地(割草地与放牧地)在苏联占有很大面积,是全部衣用土地的0.5倍或为栽培饲料作物耕地面积的4倍。但是,草地中放牧地的饲科在总的饲科平衡中占的比重仍然很低。这并不是因为这些草地放牧地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测定放牧地生产能力的现行方法有畜牧学法和刈割法。畜牧学法是统计畜产品生产所需的饲料单位数、其它用途的放牧地牧草所含饲料单位数及放牧期给家畜补饲情料等的饲料单位数。前两项指标之和与第三项指标之差,再除以放牧地面积,即  相似文献   

8.
<正> 苏联白俄罗斯共和国有960万公顷农业用地,其中耕地620万公顷、割草地150万公顷、放牧地180万公顷。割草地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地带,地段和面积零碎,一般每块0.9~8.3公顷,个别地区1.0~60公顷,各省平均为2.6公顷,排水地段割草地面积平均为10.2公顷。因此,造成了机械割草困难。放牧地地块面积与割草地相似。  相似文献   

9.
<正> 蒙古人民共和国以传统的草原畜牧业著称于世。天然放牧地,是蒙古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天然放牧地约占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即13,260万公顷。天然放牧地每年提供的饲草约占蒙古饲草总额的95%,即折合干草约为5,000万吨。据蒙古农牧业部提供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 集约化饲料生产包括这样一些环节,改良大田饲料生产和天然刈草地和放牧地,建立永久的灌溉栽培放牧地,提高饲料的质量、全价营养(根据蛋白质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平衡),广泛应用先进的收获和制贮技术。大田饲料生产的改良主要是改善饲料地的结构,栽培高产作物。根据地区条件首先应是苜蓿和玉米。扩大苜蓿和玉米的播种,  相似文献   

11.
<正>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Schrad〕(一种饲用半灌木)在解决提高苏联阿里德地区放牧地生产力的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木地肤的特点是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对恶劣环境因素具综合的高抗性、具良好的饲用特性和较高的生产力、在放牧植物群落中有较高的共生能力和对放牧动物较强的耐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北高加索山地草原天然牧草的生产力已明显地降低,并且在这种草地上刈割的干草质量也有所下降。通过施入氮肥的方法可以改善牧草的生长和提高放牧地的生产力。但是1976—1980年期间的研究结果证明,大量施入氮肥后,在明显提高牧草含氮物质的同时,却降低了饲料中碳水化含物的含量。这样会导致蛋白质的浪费,并对家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都会  相似文献   

13.
<正> 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天然山地饲料地提供的饲料大约占家畜放牧饲料的50%,而在高山养羊业地区提供的饲料占到70~75%。但是,由于放牧地的载畜量很高,无系统的利用和缺少改良,因而导致放牧地的生产力下降。有价值的饲料作物逐渐从草地草层中消失,而有毒、有害、家畜不采食的和低产的牧草占据着这些地方,长满杂草的草地导  相似文献   

14.
<正> 草地经营集约化的最重要措施是灌溉、施肥和选择牧草种类与混播牧草组合类型。因此大多数国家的灌溉放牧地和割草地面积在逐年增加。牧草耗水量的增加迫使放牧地和割草地必须灌溉,降水量的变动从波兰、捷克的550—560毫米到意大利的700—850毫米。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维数的放牧地秃斑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钊齐  林慧龙 《草业学报》2011,20(2):156-162
通过野外数码成像获得放牧地秃斑图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 3.2a)计算其面积、周长,以此为基础计算放牧地秃斑的形状指数及分形维数。运用该方法对放牧地秃斑的特征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显示退化高寒嵩草草甸上放牧地秃斑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分别为1.8和1.1,在形状指数相对变化率<5%和分维数相对变化率<0.5%的条件下,退化高寒嵩草草甸上放牧地典型秃斑沿边界走向最少插入点数为120。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测定的特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方法的引入给解释放牧地秃斑出现的一些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或将成为放牧生态学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饲料地利用现状苏联有3.21亿公顷割草地和放牧地,其中割草地0.35亿公顷,放牧地2.861亿公顷。最近几年,农用地面积增加了,由1971年的5.459亿公顷增加到1979年的5.528亿公顷。据苏联中央统计局资料,每年播种饲料作物面积6340万公顷(1973年)—6730万公顷(1979年),分别占耕地的28.1—29.9%,个  相似文献   

17.
<正> 禾本科灌溉放牧地的生产力主要以无机肥料,特别是氮肥的利用率为前提,但是在增加氮肥用量的情况下,不是所有施入的氮都被植物用来形成产品,其中要损失掉一部分。提高牧草利用氮肥的效果是草地经营的重要任务。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应用抑制硝化物质,保证施肥申的氮保持铵态以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正> 全世界干旱土地约占4900万平方公里,也就说占陆地表面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土地的大部分被用来作为放牧地。干旱土地的主要部分位于发展中国家。在非洲大陆上放牧地的面积约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26%,在拉丁美洲占27%,在中东占24%。在大多数国家里干旱草地都具有低产特点,而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存  相似文献   

19.
载畜量     
载畜量是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广、使用最方便的衡量草地生产能力的指标之一。载畜量一词,原指在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和放牧适度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原面积内,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对间及放牧头数。草食家畜的饲养以全年放牧为主时,人们使用载畜量这一指标来衡量放牧地的生产能力。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用来割草、青饲或青贮的草地面积越来越大,天然放牧地面积逐年缩小,草食家畜的饲养向舍饲或半舍饲的方向发展。所以载畜量的含义也随之扩展、即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或单位面积的草地生产的可利用饲草(加必要的补饲)可以正常养活的家畜头数和时间。这里所说的“可以正常养活”,是指草地利用适度,家畜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力水平。现在使用的载畜量指标,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上述含义;另一是指一定面积或单位面积的草地生产前饲草实际饲养的家畜头数和时间。为了区分这两种含义,用理论  相似文献   

20.
苏联欧洲地区的东南部有着大面积的放牧地,其生产力很低(1—5公担/公顷干草),并且产量随年度和季节有很大变化。许多放牧地被践踏,因而造成草群退化。譬如,在阿斯特拉罕省南部地区的放牧地上,有些有价值的饲用植物像鹅观草和伏地肤几乎从草群中完全消失,而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尤其是荒庭荠,完成生育期早,从而广泛蔓延。许多情况使天然放收地变为不适用的。饲料地的这种状况对今后畜牧业发展范围受到抑制,特别是养羊业。因此便提出了研究关于提高干旱放收地生产力有效方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