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描述侧多食跗线螨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研究,①明确了侧多食跗线螨在不同海拔地区发生程度明显不同;②掌握了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危害规律;③弄清了侧多食跗线螨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侧多食跗线螨天敌种类调查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侧多食跗线螨的天敌种类有16种,隶属于7个科,其优势种为塔六点蓟马和拟长毛钝绥螨。通过生态位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应用天敌昆虫控制侧多食跗线螨的可行性。通过天敌昆虫保护与应用技术研究,提出了增加天敌昆虫种群数量和有效控制侧多食跗线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广东桑园害螨发生与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园害螨发现5种,侧多食跗线螨、菜叶螨是桑园的主要害螨。本文首次报导了受侧多食跗线螨为害后,桑叶的含水量、蛋白质、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从采收方式及化学防治研究了桑园两种害螨的控制,打顶和正常采叶对两种害螨田间种群密度有不同的影响。以虫口减退率及种群趋势指数(Ⅰ)值,评价几种农药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石硫合剂和克螨特对家蚕低毒而对害螨控制效果良好,可以在桑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火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Chant)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控制能力,在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85±5)%、光照L∶D=16 h∶8 h的条件下测定草栖钝绥螨雌成螨对侧多食跗线螨各种螨态的选择捕食作用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草栖钝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的雌成螨、幼螨、卵和若螨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1.53、1.18、0.86及0.42,对雌成螨和幼螨表现出嗜食性,对卵和若螨表现出非嗜食性;草栖钝绥螨雌成螨对侧多食跗线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对侧多食跗线螨幼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其次为成螨、卵和若螨,捕食能力a/Th值分别为65.0430、56.8499、45.4918、23.3043;对幼螨、成螨、卵、若螨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09.8901、90.0901、54.6448、24.3902。研究表明,草栖钝绥螨可作为侧多食跗线螨的生防天敌。  相似文献   

6.
侧多食跗线螨的寄主种类及被害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侧多食跗线螨的寄主种类及被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的寄主种类114种,隶属26科。通过研究,明确了侧多食跗线螨对不同蔬菜作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危害较重的有辣椒、四季(芸、菜)豆、茄子等。  相似文献   

7.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王林  高九思  高阳  王健  王晓娟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69-169,173
总结了越冬期、蔬菜备播期、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初期、发生盛期、秋末等不同时期的侧多食跗线螨无公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侧多食跗线螨是农林上最重要的广食性害螨种类之一,对新兴能源植物麻疯树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文章综述了国外对侧多食跗线螨为害麻疯树的相关研究报道,介绍其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发生区、监测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等.侧多食跗线螨在我国分布广泛,相关麻疯树种植区要积极做好该害螨的发生监测与科学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黄茶螨、茶半跗线螨、茶嫩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几年来,茶黄螨在我市蔬菜上发生普遍,特别在辣椒、茄子上为害严重,一般减产30%左右,甚至更高。茶黄螨体小,危害症状与病毒病相似,部分菜  相似文献   

11.
茄果类蔬菜茶黄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黄茶螨、茶半跗线螨、茶嫩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华北地区受害较重。据多年观察,茶黄螨普遍发生在多种蔬菜上,一般造成减产可达30%~50%,甚至更高。近2年清丰县仙庄乡辣椒种植地大面积发生茶黄螨危害,由于茶黄螨虫体小、危害症状与病毒病相似,部分农户误作病毒病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研究探讨了侧多食跗线螨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在辣椒田呈聚集分布,这种分布主要是由该螨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在回归检验中,3种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但以Taylor(1961)的幂法则最优。  相似文献   

13.
玉米垄侧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操作简单、省工省时、增产潜力大的特点,适用于山区、半山区、平地、坡耕地,对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持续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垄侧栽培技术,只对耕层表土部分松耕、耕作以及采取化学除草,不具备免耕条件的地区应注重实行玉米垄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现笔者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垄栽胡萝卜     
孙茂明 《农家顾问》2001,(10):25-25
种植胡萝卜一般都采用平田畦条播或者平畦撒播,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胡萝卜的品质及产量.如果改平畦播种为起垄种植,可实现胡萝卜的高产优质.起垄栽培的优点是:雨水多时利于排水降湿,避免渍害;增加土壤透性,使胡萝卜品质好、产量高.据试验,起垄种植比平畦种植增产1~2成,裂根减少6%.在这里介绍一下胡萝卜起垄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茶黄螨为害枣树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螨(Polypa gotarsonemus),又名侧多食跗线螨、黄茶螨、茶半跗线螨、茶嫩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茶黄螨食性杂,原为茶叶害虫。现为害植物有茶叶、黄瓜、茄子、辣椒、番茄、菜豆、马铃薯、烟草、萝卜、芹菜、花椒、香椿、石榴、杏、海棠、枸杞、柑橘、葡萄、苹果等,寄主植物多达30科70多种。  相似文献   

17.
大豆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适合于本省自然条件和农村生产条件,对于雨水调和具有深翻深松基础的良好耕层的地区或地块可以不起垄,为了防寒增温和抗旱防涝可以起小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明,旱作马铃薯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和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为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土壤的降水保蓄率和降水生产率。与常规半膜栽培相比,0~60 cm土壤水分分别提高4.32、1.37个百分点,多贮水11.59 mm、10.29 mm,增幅分别达14.86%、13.19%,有效地解决了马铃薯因春旱无法播种和出苗的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降水生产率。与常规半膜栽培相比,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降水生产率提高40.58%,双垄面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降水生产率提高39.39%。  相似文献   

19.
玉米垄侧减免耕保墒栽培技术,不同于以往玉米传统的栽培模式,玉米垄侧栽培使玉米在生产程序上由精细到简单,在经济效益上由减产到增收,又不完全等同于玉米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从少耕向免耕,从传统模式向新型保护性耕作过渡的生产方式,增产机理明确,操作简便易行。玉米垄侧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省工省时、增产潜力大的特点,适用于山区、半山区、平地、坡耕地,对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持续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谯显明 《甘肃农业》2003,(12):72-73
膜侧栽培是对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 ,该技术改变传统地膜覆盖垄上栽培为膜侧栽培 ,有效利用自然降水及地膜增温、聚墒、保墒作用 ,增强了作物抗旱、抗灾能力 ,减少了生产工序及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