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平原地区有肥沃的土地,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农业经济区。绿化是平原农区大农业经济的一部分,乔木树种个体大,能充分利用肥力、水分和光能热能;通过科学规划设计,按一定规格要求栽植的乔灌木树种能充分发挥其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的生态效益,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高效能的生物群落和平原农业生态经济区域。近年来,平原绿化的重要性已被各级政府、广  相似文献   

2.
<正>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平原造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平原林业的进展远远跟不上农业的发展速度。据我们对沧州、衡水两地区的所  相似文献   

3.
平原绿化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搞好平原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德清县是半平原半山区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的提高,平原绿化已成为该县林业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自治区,有几处面积较大的平原,还有许多分布零散的小面积平原,如位于黄河两岸的河套平原,位于通辽市及赤峰市境内的西辽河平原的部分,位于大青山脚下的土默川平原等面积较大,各盟市农区还有许多面积较小的平原。这些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质也比较肥沃,大部分土地有条件进行灌溉,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由于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5.
一、以规划为基础,努力搞好我省平原绿化的第二次创业 (一)要充分认识搞好平原绿化规划的意义。我省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平原绿化在我省整个造林绿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也有一定影响。搞好平原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平原绿化工作的实践证明,科学规划是完善提高平原绿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是实现平原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道程序。博爱县70年代初对全县平原绿化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规划,十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平原林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大的平原地区初步形成了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并作为一种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高产稳产,提高农民收入,治穷致富,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平原地区人多地少,林业发展毕竟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因此,应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四旁林业用地,选择最优经营方式,以最大限度发挥林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阜阳地区平原林业现状,探讨平原林业的发展道路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河北平原包括110多个县的全部或一部。解放后,平原绿化取得了很大成绩,绿化面积已达900多万亩。现有四旁树8.8亿株,人均20多株初步改变了平原地区缺林少树的状况。对于建立新的农田生态系统,为农业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供木材自给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1977至1980年连续四年中央召开了华北、中原平原绿化现场会,1983和1986年又召开第五和第六次平原绿化会议,目的在于引导和敦促这两大平原的林业建设和发展。第六次平原绿化现场会,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之后,突出地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平原林业的认识问题,二是探讨发展平原林业的正确道路。 林业工作者历来反对普遍倡导高熵技术,尤其在平原农区,农、林、牧、副、渔以至水利部门,都不宜单纯强调本专业过高的系统状态程度,而排除其它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农林之间、林牧之间、林水之间,各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其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当前引起争论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否定相互间矛盾的存在,只能是强调某一方面而压制另一方面。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区别情况、分清主次;各有侧重、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不同生物的边缘效应,才能促进各业生产,进而达到不断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新农业生产结构以至“生态农业” 的提出;平原绿化以至“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其生态经济目标是一致的,不应事先相互排挤,事后相互争功。过去的农林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平衡。今后河北平原林业能否有突破性的发展?如何认识林业在平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平原农区生态林业建设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平原区是粮棉油主产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态环境正日益遭受严重 破坏。抑制环境恶化的重要措施是在平原农区发展生态林业。其途径是因地制宜,采用轮 耕、套种、间作、混交等栽培措施,立体配置,建立多物种的复合生物群落结构;对林产 品进行多次加工,多重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以促进平原农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平原农区林木稀少,自然灾害频繁;木材供需矛盾尖锐;燃料、饲料、肥料短缺。据统计每年需要调入华北平原的木材就达1100多万立方米。因此在平原农区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不仅可以在短期内扭转木材奇缺的局面,而且对改善这里的生态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也具有重要意义。但这里人口稠密,工农业比较发达,是粮、棉、油的主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12年开始,本市实施了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到目前为止,累计造林103万亩,环绕城市形成万亩以上大型森林区域30多处。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指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本市将继续在平原地区推进绿化造林建设,到2020年新增林木绿地38万亩,使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平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的主要生产基地。农田防护林为平原农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文中概述我国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发展成就以及科研进展等情况,分析我国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机遇及所面临的挑战,对未来10~15年内我国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的科技需求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1986年5月15至22日,林业部在河南商丘市召开了华北、中原八省市平原绿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参观会议的有林业部门、国家计委、轻工业部、华北中原地区各县市及科教新闻单位的代表300余人。与会代表广泛讨论了平原林业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振兴平原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听取了加速平原绿化的典型经验介绍,并参观了商邱地区及安徽亳县的绿化现场。会上,林业部向八省市140多个平原绿化先进地县(市)颁发了奖牌和证书。这次会议探索了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4.
平原绿化是榆次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奋战八年,绿化榆次大地”的总体目标,本着“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提高”的工作方针,一年一个新台阶。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农田林网25万亩,占宜林网面积的96%;建成园林村60个;道路绿化25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平原绿化县市。也是全省16个平原绿化试点县市之一。 一、突出示范样板 林网建设上水平 市委、市政府把绿化工作当作推动农业  相似文献   

15.
平原林业是整个林业事业的一部分。平原林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建国前,平原几近无树景观,没有“平原林业”这个概念。建国后到80年代,我们摸索出了以带、网、片、点相结合为特征的平原绿化体系,即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山东省的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平原林业在全省林业建设中,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平原林业的战略地位,对加快全省造林步伐,增强木材自给能力,进一步改善平原农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6.
平原绿化展新容文\图\张国荣商水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淮海腹地,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林业得到迅速发展。1986年实现平原绿化初级达标,1991年成为省颁高级平原绿化县,1992年被林业部确定为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县。被确定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年代初林业部制定《全国平原绿化五、七、九达标规划》以来,新疆平原绿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年,各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平原绿化工程结合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工程建设、防沙治沙、绿色通道建设、城镇绿化等生态建设,使我区平原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区造林面积成倍增加,十年来共完成人工造林和封育$'##'(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万公顷,累计完成义务植树'%+%%*#$万株;二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培育了森林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森林覆盖率从$%#%年…  相似文献   

18.
平原林业在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状况方面有着固有的特殊属性。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平原林业与平原农业、南方林区林业进行对比,指出了林权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平原地区在借鉴吸收国外和南方林区的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林地制度创新、林木制度创新和配套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全面论述了平原林果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及其与增强农业后劲的关系,并结合本区实际,提出了平原林果业发展的方向及合理的结构模式。按照“三三制”的种植结构,以深州蜜桃、故城冬枣等名、特、优、稀产品为龙头,建立林果商品生产基地,带动林果业的全面腾飞。并提出了加快平原林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来较大范围内的调查及定点试验 ,针对北方平原农区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问题 ,探讨了实现林业在抗御自然灾害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的出路。并指出平原农区林业在林种 ,树种结构和配置上的最佳模式及农林间作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