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国丰棉198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最适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对国丰棉198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江淮丘陵地区的中下肥力水平条件下最适密度为25 000株/hm2,而在长江流域平原棉区高肥力水平条件下最适密度为22 200株/hm2。  相似文献   

2.
在黄河流域棉区,设置4个密度(1.80万株·hm-2、2.70万株·hm-2、3.60万株·hm-2和4.50万株·hm-2),研究了棉花抗虫杂交种中棉所72在麦棉套种条件下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成铃数差异显著,但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3.60万株·hm-2和4.50万株·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总铃...  相似文献   

3.
谢志华 《中国棉花》2010,37(8):13-14
麦套棉模式下鲁棉研28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在济宁麦套棉栽培条件下,鲁棉研28适宜种植密度为3.76万株.hm-2,皮棉产量达1616.72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环洞庭湖棉区的桃源县进行湘杂棉8号的种植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培管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间农艺性状、籽棉产量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籽棉产量以24 000 株/hm2处理最高,为环洞庭湖棉区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方式对合丰50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合丰50在不同播法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播法对品质、产量和所有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中穴播对产量、脂肪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正向效应均是最大的.密度对百粒重、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它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在不同密度处理下,26万株·hm-2、23万株·hm-2与2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26万株·hm-2为合丰50高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荆杂棉166 F1产量和产值的密度、化调、氮肥、钾肥四个重要的栽培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密度3.23万株.hm-2、初蕾,盛蕾,打顶前各喷雾缩节胺15 g、30 g、45 g.hm-2、施用氮肥187.5 kg.hm-2、氧化钾300 kg.hm-2时,荆杂棉166 F1皮棉产量达到最大。荆杂棉166 F1皮棉产量受栽培因子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氧化钾化控;产值最优化的栽培措施是:密度3.23万株.hm-2、初蕾,盛蕾初花,打顶前后各喷雾缩节胺15 g、30 g、45 g.hm-2、施用氮肥187.5 kg.hm-2、氧化钾225 kg.hm-2。  相似文献   

7.
以鲁黄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氮磷钾肥料配比及灌溉对鲁黄1号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肥水条件下,大豆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鲁黄1号适宜密度为20~ 30万株·hm-2,最佳密度为25万株·hm-2左右;不同灌水处理间花荚期灌水增产效果最好,鼓粒期灌水次之;氮磷钾配施、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增产效果好;花荚期灌水配合N75P112.5K112.5施肥配比产量最高,达到3 250.8 kg·hm-2.淮北地区鲁黄1号的建议施肥量为氮肥50~90 kg·hm-2,磷肥和钾肥70~ 120kg·hm-2.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肥力土壤和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天农青饲1号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茎茎粗、单株分蘖数、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呈下降趋势,鲜干物质产量以13.5万株/hm^2密度处理为最高,各密度处理子粒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豫黄泛区不同密度对泛棉3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金  姬跃辉 《江西棉花》2009,31(5):39-41
通过2007—2008年对泛拂3号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对泛棉3号的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项指标在36000-42000株/hm^2时迭最大值。从而得出黄泛区泛棉3号的最佳栽培密度应在36000—420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南方双季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最优群体配置结构,以常规双季糯高粱国窖红1号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糯高粱和大豆不同密度配置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密度下,随糯高粱密度的增加,两季糯高粱株高均增加,穗长、千粒重、穗粒重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随两作物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糯高粱总产以高粱9万株·hm-2、大豆9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8 701.39 kg·hm-2;大豆产量以糯高粱7.5万株·hm-2、大豆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1 875 kg·hm-2;两季作物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产投比均以糯高粱9万株·hm-2、大豆密度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分别为10 097.22 kg·hm-2、46 511.1元·hm-2、29 193.6 kg·hm-2、2.69。双季糯高粱、大豆1.8 m开厢,"2∶2"间作模式下,国窖红1号、南豆12密度分别为9万和12万株·hm-2是常规双季糯高粱、大豆高产高效最优群体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豫东地区进行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条件下棉花统一密度、不同行距的试验,以探讨简化栽培并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植棉模式.结果表明:麦套棉行距76 cm、株距19.5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麦后移栽棉行距76 cm、株距17.5 cm,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这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得出了"云麻1号"的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逐渐减小,而分枝高度、小麻率逐渐增加;栽培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产量降低.小区产量试验表明,"云麻1号"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密度以46.95万株/hm2为宜,干茎杆产量可达15708kg/hm2.  相似文献   

13.
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135000、180000、225000、270000和315000株/hm25个棉花密度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结铃数呈下降趋势,以密度225000株/hm2皮棉产量最高。结合生产实际,南疆枣棉间作条件下棉花适宜种植密度为225000~27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豫杂35不同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 ,对杂交棉豫杂 35四个种植密度水平下的群体生产特点、产量构成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豫杂 35在中等以下地力条件下 ,密度不宜低于每公顷 3万株 ,在 3.75万~4.5万株较好 ;而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条件下 ,获得同等产量水平 ,种植密度弹性较大 ,每公顷 2 .2 5万~4.5万株 ,仍表现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霜前子棉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条件下,以3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设计,考察不同密度及行距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小行距可以提高3个大豆品种的株高;增加密度,3个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减少,结荚高度提高;不同行距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行距为30 cm时,大豆产量最高;密度为25万株·hm-2,行距30 cm时,3个大豆品种产量最高,铁丰31、沈农12和铁豆63的产量分别为4 961.2,3 840.0和3 539.1 kg·hm-2。  相似文献   

16.
简化整枝条件下泛棉3号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泛棉3号在简化整枝条件下适宜栽培密度的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高,叶枝数逐渐减少;叶枝成铃、单株总铃数和叶枝铃占总铃数的比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子棉总产在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范围内最高。  相似文献   

17.
全国棉花合理密植技术联合试验江西点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连续3年设12 000、21 000、30 000、39 000、48 000、57 000株/hm26个处理,在赣北中等肥力沙壤土上,进行合理密植技术及机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对棉花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棉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冠层内温度与湿度、群体光透射率、成铃分布、纤维品质以及产量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差异变化;根据试验结果和结合生产实践认为环鄱阳湖棉区中等肥力沙壤土湘杂棉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 000~39 000株/hm2,实际种植密度可根据上述密度按照品种株型松散宜稀、紧凑宜密和肥力好宜稀、肥力差宜密的原则适当增减,以获得最佳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大豆品种在四川的适宜种植密度,以便为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油6019、南夏豆35、南夏豆38、南农99-6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0万、25万、31.25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的株高、底荚高、平均节间长和倒伏率逐渐升高,成活植株率、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降低,而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变化不明显;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最高产量的适宜密度有所区别,油6019、南夏豆35、南农99-6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均在密度为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3049,2754和3182 kg·hm-2,而品种南夏豆38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985 kg·hm-2.由此可见,品种油6019、南夏豆35和南农99-6在四川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5万株·hm-2,南夏豆38为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为完善"麦/玉/豆"新三熟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玉豆套作体系下获取玉米、大豆共同高产的最佳玉米播期和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玉米群体对玉/豆模式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适当晚播(3月26日~4月5日)和密植(4.8~6万株·hm-2)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早播(3月6日)与稀植(3.6万株·hm-2)能降低大豆株高、增加茎粗、缩短结荚高度、增加分枝数,提高20 cm~60 cm层分枝荚数、粒数和60 cm以上层主茎英数与粒数,比晚播(4月15日)处理增产40.42%,比高密度(6万株·hm-2)处理增产35.79%;玉米适当早播(3月6日~3月26日)和适度密植(4.8万株·hm-2)有利于玉豆套作体系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研究秋大豆品种、施肥和密度因素对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秋大豆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秋大豆产量(P<0.05);施肥对秋大豆有效分枝数影响最大;株高、结荚高度和百粒重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决定;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受施肥和密度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重庆地区秋大豆的最优措施为:浙春3号施用过磷酸钙675 kg·hm-2+尿素75 kg·hm-2,密度为50万株·hm-2,此时产量可达2 268.5 kg·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