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秸秆粉碎旋耕播种复式作业机具,存在技术集成度不够、配套性差、作业效果不理想等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同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设计原则以及技术参数,确定了播种施肥装置的结构与参数。通过应用实践表明,该机具有结构合理、紧凑等特点,适应范围广,能实现秸秆粉碎、旋耕整地、播种施肥、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稻秸秆还田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稻秸秆全量还田的自由振动深松开沟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解决我国浅旋耕埋茬全量还田带来的土壤秸秆比太高影响下热作物生长问题。创新和发展我国局部耕作秸秆露地越冬工艺,解决了一般机具作业效率低、播种离散度大、深施肥易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稻秸秆还田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稻秸秆全量还田的自由振动深松开沟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解决我国浅旋耕埋茬全量还田带来的土壤秸秆比太高影响下熟作物生长问题。创新和发展我国局部耕作秸秆露地越冬工艺,解决了一般机具作业效率低、播种离散度大、深施肥易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稻麦轮作区稻秸秆数量多,若全部埋入土壤或全部覆盖地表会影响小麦播种作业质量。为此,综合秸秆的还田效应和覆盖效应,研制了一种全量碎秸覆埋还田施肥播种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除茬混土、智能施肥播种及覆秸镇压等复式作业,且具有种肥余量监测、施肥播种异常报警功能,使整个施肥播种过程在智能调控监测系统下有序顺畅作业。进行机具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选取秸秆粉碎长度、秸秆粉碎合格率、覆盖率、施肥和播种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顺畅,作业质量高,各项作业指标均符合稻麦轮作区小麦种植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秸秆无法实现全量还田的耕作现状,设计了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可同时满足大耕深和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既能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又能提高作业效率;利用ANSYS对机具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其前15阶固有频率,发现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率,可确保机具工作时不会因共振而遭到破坏,也说明了该机具的结构设计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每年水稻收获后,遗留下2 000多万t的稻秸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及后续小麦机械化种植,是农机及农业部门所面临的新问题。水稻秸秆粉碎埋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是指应用相关机械在水稻收割后对稻秸秆进行处理,而后用复式作业机具进行小麦机械化种植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能完成水稻秸秆粉碎、埋茬,一次性完成小麦整地、施肥、播种、  相似文献   

7.
目前,江苏省小麦、水稻的耕整地作业常用秸秆还田→旋耕(或犁耕)→播种施肥(旋耕播种)的农艺作业模式,工序繁复,拖拉机下地次数多,对土壤的压实大,会造成漏水漏肥、土壤板结和犁底层加厚等问题。另外,目前普遍使用的复式作业机具,缺少智能化控制系统,很难监控播种施肥精度,不利于出苗率和秧苗质量。为此,太仓市项氏农机有限公司研发了2BFMG型灭茬旋耕智能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该机具能够一次完成秸秆还田、旋耕、播种、施肥、开沟、镇压等多道作业,弥补了省内复式作业机具工序繁复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宁陵县通过实施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建立花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等办法,将品种、种植模式、作业机械和技术规范、机具操作规程系统集成,构建和完善夏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工作机制,引导农民采用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夏直播种植技术。一、技术模式、工艺路线花生夏直播的技术模式为:小麦秸秆还田,旋耕施肥覆膜播种或旋耕施肥平播播种,杂草防治、病虫害控制;收获时,实行花生挖掘、晾晒、  相似文献   

9.
根据秸秆施肥深埋还田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具有施肥、覆土、起垄、碎土等功能的秸秆深埋还田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的各项作业指标均能达到深埋还田的农艺要求,能够为秸秆深埋还田技术的推广提供机具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100~200 kW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复式作业旋耕机的应用需求,开发适应稻、麦、玉米、油菜4种作物秸秆还田需要的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旋耕机具,力求机具在不同秸秆的还田适应性方面、深旋耕刀具设计方面、复式作业的时空错落有序分布方面形成突破,解决我国适应秸秆全量还田的大功率、高效旋耕作业机械方面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稻秸秆粉碎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主要是通过水稻成熟前断水降渍,高留茬收割,秸秆粉碎,埋草整地,适墒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开沟、镇压等复式作业,实现苗匀、苗齐、苗壮,达到小麦生产省工、节本、增效、安全、生态的效果,是一项增肥改土、可持续发展的农艺农机化技术。一、前期准备1.配套作业机具根据当地土壤条件,稻麦联合收割机、80马力以上拖拉机、秸秆粉碎机、埋茬(草)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现有秸秆还田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等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多功能组配式耕种复式作业机,一次进地实现犁翻、旋耕、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通过试验表明,该机具工作性能稳定,秸秆埋覆效果好、播种深度均匀一致,作业效率高,能够满足旱田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现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该项技术属于免耕播种的范围 ,其作业工艺流程是 :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硬茬播种→喷施除草剂。使用的主要机具为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 1JQ - 15 0 (C/D)型甩刀式秸秆还田机和山东德州华北农机厂生产的 4J系列秸秆还田机械。其作业主要由三项环节组成 :小麦秸秆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秸秆还田后秸秆量增加拥堵玉米播种机械,碎秆与土壤的混杂减弱了镇压效果,造成播深不一致、出苗不整齐及缺苗断垄等问题,提出了在收获后秸秆覆盖的田间清理出一条带状播种区,然后在苗带上进行免耕施肥、播种作业的苗带清茬方案,研制了一种苗带清茬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着重介绍了机具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关键作业部件进行了设计,试制了样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整机结构稳定,通过性良好,播种深度、施肥深度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2.3%、94.3%,粒距合格率达到了93.0%,能够有效解决秸秆还田后的弊端,实现秸秆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农民急需能增产、增收、适合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机具,如: (1)小型深松、少耕、免耕机具。尤其与8.8千瓦(12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深松、起垅、播种的复式作业机械。 (2)农作物秸秆还田系列机械。目前,人们绝大多数将作物秸秆收割后作为燃料,烧成灰烬,沤制成土杂肥后再还田,这样肥份损失大。因此,农民急需一些小型的秸秆还田系列机械,能完成作物秸秆粉碎、深耕覆埋、耙压  相似文献   

16.
摘要:针对浅旋耕秸秆全量还田带来的耕作层秸秆比过高、秸秆吸氮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秸秆露地越冬隔季埋田和超深旋耕灭茬还田二种新工艺、新方法。通过条切条耕深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和秸秆全量还田双层切削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的使用可彻底解决以往稻秸秆还田工序繁多、能耗高、作业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带动农民积极主动实施秸秆还田。关键词:稻秸秆还田;分层切土;双轴旋耕;复合作业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介休市实施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第3年。为了全面提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程度,4月,介休市农机局在义安镇北盐场村建立了面积为10hm^2的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在示范过程中,主要选用运城施肥播种机厂和山西中天石公司生产的多用途旋耕施肥播种机进行玉米播种作业。这2种机型能够在玉米秸秆直立状态下一次完成秸秆还田、播种、施肥、  相似文献   

18.
王彩贤 《当代农机》2011,(11):58-59
阐述了玉米秸秆粉(切)碎还田作业工艺流程与农艺技术要求,并对秸秆切碎还田作业机具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一、玉米秸秆整株深埋还田技术原理该技术是指玉米成熟后 ,人工摘掉果穗 ,将生长在田间的玉米秸秆利用秸秆梳压耕翻复式机组 ,一次进地完成秸秆梳压并耕翻深埋于沟底的一种新型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它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 ,省去秸秆粉碎、耙茬 (或施耕灭茬 )等项作业工序 ,减少机具投入 ,降低了作业成本 ,提高了作业质量 ,促进了农作物持续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整株秸秆深埋还田的技术优势1 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 ,整株秸秆深埋还田时测定秸秆含水率为71 2 6 % ,而秸秆粉碎后若延迟 4天耕地 ,秸秆含水率仅为 13 89%。整株还田秸秆青绿 ,含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秸秆粉碎旋耕播种复式作业机具,存在技术集成度不够、配套性差、作业效果不理想、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精准智能化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对该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技术参数,以及播种施肥装置的智能控制原理。通过应用实践表明,该机具有结构合理、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适应范围广,能根据拖拉机的前进速度,智能化实现秸秆粉碎、旋耕整地、播种施肥、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