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测定植株样品的干物质和各样品的氮(N)、磷(P2O5)、钾(K2O)含量,对不同生育阶段谷子对氮磷钾吸收速率及吸收量进行测定和对比,以研究谷子在丘陵沟壑干旱山地上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谷子对N-P-K三要素通常表现为前期吸收速率慢,吸肥量少,中期吸收速率快,吸肥量也逐渐达到高峰,但P素的吸收高峰比N和K要晚些,N-P-K三要素在生长后期吸收速率又逐渐减慢;N,P2O5,K2O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29∶0.55,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相似文献   

2.
基质高产栽培番茄氮磷钾优化施肥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固态N、P和K肥施用量对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长季节番茄产量的影响,建立了N、P和K肥施用量与番茄产量形成之间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N、P及K对长季节栽培番茄的早期、中期和后期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番茄前期的最佳施肥量(单位:g/株·次。以下同)为N=0.72,P2O5=0.32,K2O=1.04;番茄生长中期N、K肥的需求量增加,番茄中期的最佳施肥量为N=0.85.P2O5=0.22,K2O=1.40;番茄生长后期,N和K肥需求量都稍有所下降,最佳施肥量为N=0.78,P2O3=0.25,K2O=1.27。  相似文献   

3.
不同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根据N、P、K三要素不同水平设12种不同的养分比,对江西宜春幼龄油茶进行配方施肥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生长有促进作用,N、P一定时,增加K肥有利于树高、冠幅和叶面积的增大;N、K一定时,增加P肥有利于幼龄油茶叶面积的增大;P、K一定时,N的施用量为0.50kg·株-1·a-1,不利于幼龄油茶的生长.所设11个施肥处理中,以N2P1K1(2:1:1.3)和N1P1 K2(1:1:2.6)两处理表现较优,对树高、冠幅、叶面积、叶绿素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肥料对卡特兰叶片及其假球茎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卡特兰叶片及其假球茎都是贮存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卡特兰生长前期用N、P、K比例为20—10—20的肥料,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促进营养生长;生长后期用N、P、K比例为9—45—15的肥料有助于提高植株中C/N比,为花器官形成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结构对甘蓝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洞庭湖平原的冲积性菜园土条件下不同施肥结构对甘蓝生育期间的物质积累、甘蓝对N、P、K养分的吸收规律以及土壤有效N、P、K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什蓝超过50%的物质积累以及的N、P、K的吸收均集中在移栽后的第30天到第80天的生长旺盛期;各施肥处理甘蓝对N、P、K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19:0.72,对N、K要求较多,P素需求量最低;经一季作物栽种后,土壤肥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K素耗竭,土壤通过释放非交换性K补充K源提供作物生长需要.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生长旺盛期的肥料尤其是K肥补充.  相似文献   

6.
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需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最适合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生长的施肥比例。[方法]采用4+X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油菜在不同N、P、K肥施用量组合下各生物学性状与施肥的关系,并对所设5个处理进行对比,寻找出最优施肥量组合。[结果]春油菜在相同时期对N、P、K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苗期养分吸收为N〉K〉P,抽薹期至盛花期对养分的吸收为N≈K〉P,结荚期对养分的吸收为K〉N〉P,成熟期对养分的吸收为N〉K〉P。因此,根据油菜的需肥规律,在苗期、抽薹期、花期和成熟期均应注重施用N肥,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加强P、K肥的配合施用。[结论]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生长的施肥最佳N∶P2O5∶K2O配比为1.00∶0.14∶0.94。  相似文献   

7.
施氮对寒地粳稻还田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秸秆腐解释放养分同时,存在与植物争氮现象,掌握合理施用氮肥和秸秆腐解规律,对秸秆养分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定N0,不施N肥;N1,施纯N,130 kg·hm-2,共2个施肥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秸秆中碳、氮、磷、钾4种养分含量随时间变化的释放规律。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后,2年的腐解速度为慢—快—慢—快的过程。秸秆在冬季几乎不腐解,在生长季呈现第1年快速腐解、第2年缓慢腐解。第1年腐解速度N1N0。秸秆腐解养分的释放规律,秸秆中总C含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N含量呈现一定波动性;P含量呈现前期快速下降后期平稳的趋势;K素含量呈现前期快速下降后期平稳的趋势。各营养成分释放速度为KPN、C。施入氮肥(N1)与不施氮肥(N0)比较,秸秆总N第1年的灌浆期、成熟期N1N0,差异显著;秸秆C/N第1年,成熟期N1N0,差异显著。秸秆总C、P、K素含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施用氮肥,可促进水稻第1年秸秆腐解,抑制第1年秸秆中N素的释放,未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丹参的生长及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猪粪、菜籽饼和无机肥的不同配施,研究了施肥对丹参的生长及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试验设2个营养水平:Ⅰ.每盆含N1.25g、P0.99g、K1.46g,Ⅱ.每盆含N2.50g、P1.98g、K2.92g。结果表明:施用1/2猪粪Ⅰ+1/2无机肥Ⅰ混合肥料(每盆含N1.25g、P0.99g、K1.46g)的丹参,其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最高;施用1/2菜籽饼Ⅰ+1/2无机肥Ⅰ混合肥料(每盆含N1.25g、P0.99g、K1.46g)的丹参,其根干质量最大,单株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总量最高。表明,N、P、K用量分别为每盆1.25g、0.99g和1.46g且有机与无机肥配施有利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不同用量的自制腐植酸复合肥与油菜利用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土培试验定性选定肥料品种的基础上,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自制腐植酸复合肥与油菜利用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可促进油菜对N、P、K的吸收,提高N、P的利用率和K的回收率。随施肥量的增大,油菜对N、P、K的吸收增加,无机肥和腐植酸复合肥施肥量均达900kg hm2时,油菜对各养分的吸收最高,再增加施肥逐渐降低。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上,再增加施肥,无机肥组中,油菜对各养分的利用均呈下降趋势;在腐植酸复合肥组中,油菜对K的利用呈下降趋势,而对N和P的利用高峰均在施肥量为600kg hm2时,再增加施肥逐渐降低。同时,腐植酸复合肥刺激油菜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的合成,施肥量在1005kg hm2时,最高产量达69 19t hm2。油菜的后效试验也体现了腐植酸复合肥具有缓释、长效和利用率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包膜复合肥料对大田玉米缓释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玉米试验,研究3种自制的包膜复合肥料对玉米的养分释放速度的影响。通过测定土壤中的速效N、P、K,对包膜肥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膜复合肥料在前期释放较少,在后期大量释放。在玉米收获期,CRF-2和CRF-1碱解氮含量比复合肥高29.8%,41.2%。CRF-1的速效磷含量比复合肥提高了38.9%。在玉米的收获期,CRF-3的速效钾含量最高,比复合肥料提高了50.7%。  相似文献   

11.
苎麻养分吸收动态及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表明,除二麻中期受干旱影响外,头、三麻均以封行至黑脚期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强度最大。总积累量均为头麻 > 三麻 > 二麻 ,丰产麻 > 一般麻。吸收的氮、钾多于磷。经济系数为丰产麻 < 一般麻。在二麻中期干旱和三麻后期短日照诱导生殖生长的情况下,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发生不同的转移现象。各季麻生长前期养分浓度均高于后期,最终为叶中氮、磷浓度最高,皮中钾浓度最高。施用氮、磷、钾化肥均可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本身养分的吸收。氮、钾配合还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不同肥料用量对植株养分浓度和吸收的氮、磷、钾比例有一定影响。各种肥料均有增产作用,以氮、钾更明显,钾肥还有利于纤维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密度与氮量对复种油菜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油菜种植密度与施氮肥对麦茬复种油菜苗期和收获期耕层土壤(0~15cm)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种饲料油菜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有机碳(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质量分数以及氮利用效率,而土壤稳定性有机碳(SOC)质量分数与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K_(os))明显降低.在油菜苗期,随种植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先增后减,全氮不断减少,氮效率以及碱解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逐渐提高,随增施氮肥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均不断提高,氮效率与速效磷质量分数不断减少;在收获期,随种植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先增后减,全氮、全磷不断减少,碱解氮、速效磷和氮效率不断增加,随增施氮肥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逐渐提高,氮效率却不断降低,差异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种植密度和施氮肥水平提高,耕层土壤中OC,ROOC和ROOC百分比均不断提高,而SOC,SOC百分比和K_(os)均逐渐降低,差异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耕层土壤OC和K_(os)分别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p0.05或p0.01),表明土壤OC和K_(os)可作为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潜力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双季杂交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肥水平与杂交水稻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据此,提出了夺取杂交水稻高产的施肥技术。 杂交早稻亩产540公斤,需吸收氮10.9公斤、五氧化二磷4.9公斤、氧化钾15.9公斤、二氧化硅43.8公斤;杂交晚稻亩产560公斤,需吸收氮15.9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9公斤、二氧化硅63.8公斤.同一施肥水平,杂交晚稻比杂交早稻多吸收氮20%~27.5%,钾7%~24.1%,磷相似。杂交晚稻秧苗期、分蘖盛期吸钾量高于杂交早稻,齐穗后低于杂交早稻;杂交稻要获高产在氮磷水平中上稻田,施钾是第一位因素,杂交早稻应重视中后期施钾,杂交晚稻应重视苗期及早施钾肥;早晚杂交稻要获超500公斤产量其氮磷钾最佳拖肥量分别为12、4、10.7公斤/亩和12、4、12公斤/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了从2016年1月18日至3月9日共8个播种时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为确定晚播油菜绿肥适宜播种时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月18日至2月16日期间播种,油菜绿肥的鲜、干重没有显著差异,鲜重为18~20 t/hm~2,干重为2.6~3.3 t/hm~2,2月中旬后,随着播期的推迟,油菜生物量显著降低。地上部碳含量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氮、磷、钾含量以2月上、中旬播种的最高,表明生育期70~80 d的油菜绿肥养分含量较高。在1月18日至2月9日,油菜地上部碳、磷积累量分别达到1 295~1 472、7.35~8.10 kg/hm~2,2月中旬后随播期推迟逐渐降低;氮、钾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2月16日、2月9日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氮74.55 kg/hm~2和钾72.75 kg/hm~2。播期显著影响油菜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试验条件下为保证油菜鲜草产量,在不影响前茬作物的前提下应适当早播;但从绿肥翻压养分积累来说,播期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在2月上中旬播种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材,进行第1年新植蔗、第2年宿根蔗不同施肥处理田间试验,各生育阶段分别测定各处理甘蔗对钾的吸收强度、对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土壤中钾养分的盈余量,并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监测施钾和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结果】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各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生长量的增加,钾养分在甘蔗植株体内的稀释效应明显,植株含钾量以苗期较高,成熟期较低;增施钾肥后甘蔗吸钾量明显增加,新植蔗、宿根蔗对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4.3%~40.6%、29.4%~31.7%;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宿根蔗中施钾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则有所增加;施钾处理较不施钾处理耕作层土壤钾离子淋溶量明显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新植蔗和宿根蔗土壤中钾养分平衡均表现为P2K2、N2P2K3处理有所盈余,N2P2K2、N2P2K1、N2P2处理有所亏损,但以N2P2处理亏损最大。【结论】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以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和平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17.
控释肥料养分释放规律及对水稻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料与水稻专用肥不同施用方式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在水稻移栽初期对氮素有一定控制效果,至第9d氮素释放达到高峰,第9~50d氮素供应充足,50d以后氮素供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养分释放完全能满足水稻本田期需求.施用控释肥料,水稻总茎数与一级分蘖均比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增加,平均成穗数比后者分别增加16.7%和8.3%;在水稻生长后期叶绿素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水稻谷粒产量显著提高,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0.1%和18.2%。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能明显提高肥料氮利用率,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3.5%和22.7%,磷钾利用率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绿肥混播对稻田土壤N2O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筛选既高产稳产,又减排的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发展应用的绿肥混播种植模式.[方法]比较不同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比例(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  相似文献   

19.
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大豆结瘤[R#-(j1)]不结瘤[r#-(j1)]等位基因系进行氮磷施肥生理基础研究,明确了大豆生育早期主要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中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大豆生育后期由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素,转运率为50%左右,磷素转运率比氮素高10-20%,合理施用氮肥能够促进豆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达1.535-1.778。试验认为早期施用少量氮肥对大豆生育有利,氮磷比以1∶2或1∶3为佳。在135亩中等肥力土壤上连续4年亩产达152-200kg以上。同时研究了夏大豆高产生育指标和9项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