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明确草地退化背景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的增多对草地退化进程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退化演替提供证据,并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地退化过程中优势种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研究对象,探究高原鼢鼠扰动对其无性系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增加,植被群落物种总数、物种丰富度、香农维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降低,植物优势种由矮嵩草、苔草变为垂穗披碱草、冰草再到鹅绒委陵菜、车前等杂类草;鹅绒委陵菜地上、地下生物量亦呈减小趋势,根冠比则先减小后增大;中密度扰动下的鹅绒委陵菜盖度、重要值和株高均最大;鹅绒委陵菜在高原鼢鼠低密度区无匍匐茎,在中密度区其匍匐茎长度、间隔子数目及长度均大于高密度区。【结论】鹅绒委陵菜通过匍匐茎特有的调节策略来克服高原鼢鼠扰动所造成的不利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有效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姚峰  蔺银鼎 《草业科学》2016,33(4):700-705
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sericophylla)的生态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园林地被植物广泛应用,但目前其繁殖方法不能满足大田生产的需要,新的繁殖方式研究迫在眉睫。2014年7~(-1)0月在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苗圃开展了绢毛匍匐委陵菜适宜营养繁殖方式的研究,以引种到苗圃的绢毛匍匐委陵菜为材料,现场剪取其茎段,采用撒茎覆土法、开沟植茎法和压条法3种方式栽植。结果表明,3种繁殖方式中,撒茎覆土法繁殖效果最好,绢毛匍匐委陵菜成活率可达到96%;70d后盖度达到73%,分株数289株·m~(-2),匍匐茎数量57条·m~(-2);植物量积累较多,其中地上植物量为0.011g·cm~(-2),地下植物量为0.004 2g·cm~(-2);叶绿素含量较高,达到2.77mg·g~(-1)。因此,绢毛匍匐委陵菜撒茎覆土法可在大田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草地资源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对青海省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为草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植被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作为研究指标,利用 2010-2018 年青海省 8 月 NDVI、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 2015-2017 年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 反演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趋势,分析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获得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1)近 9 a 青海省平均 FVC 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 05),平均地上生物量呈增长趋势;2)近 9 a 青海省 16. 90% 区域的 FVC 呈极显著降低(P<0. 01),15. 42% 区域显著降低(P<0. 05);极显著好转(P<0. 01)面积占 0. 94%,显著好转(P<0. 05)面积占 1. 43%;3)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在近 9 a均呈起伏上升趋势,年际间呈负协同现象;4) FVC 与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呈弱显著相关区域占 20% 左右(P<0. 1);5)指数模型 y=496. 21e2. 4497x 为青海省地上生物量反演的最优模型 (R2 =0. 42,P<0. 01)。6)地上生物量减少趋势最大为 276. 71 kg/hm2 ,增加趋势最大为 544. 68 kg/hm2 , 占比为 69. 18%、30. 82%。【结论】青海省草地资源在逐步恢复,且其变化与人类活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旱地红豆草丰产、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红豆草 (Onobrychis viciaefolia)新品系 P1、P2、P3 和甘肃红豆草(O. viciaefolia cv. Gansu)、蒙农红豆草(O. vi- ciaefolia cv. Mengnong)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0. 8 MPa 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0、3、6、9 d)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红豆草株高和根平均直径呈增大趋势;叶面积显著减小(P<0. 05);地上干重、根尖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显著增加(P<0. 05);地下干重、根冠比、根系活力先增大后减小(P<0. 05),并在胁迫 3 d 时达到最大。在整个胁迫期间,新品系 P1 的根尖数、根直径、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均值高于其他材料。Chao1、ACE、Simpson 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先降低后增加(P<0. 05),在 0 d 时最大,前二者在 6 d 时最小,而后二者在 3 d 时最小。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干旱胁迫时间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 05),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 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P<0. 05),但蓝藻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先降低后增加(P< 0. 05)。【结论】干旱胁迫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冯郑红  高宇  高冰  陈鹏  吴建慧 《草地学报》2023,31(3):719-725
为探究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共生体对重金属胁迫的应答机制,了解绢毛委陵菜抗镉机理,本研究以绢毛委陵菜与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为试验材料,以栽植在未接种根内根生囊霉的灭菌土壤绢毛委陵菜为对照组,以栽植在接种根内根生囊霉的灭菌土壤绢毛委陵菜为处理组,用2.5 CdCl2·H2O处理并测定菌根侵染率,共生体植株的结构变化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根内根生囊霉对绢毛委陵菜菌根侵染率为89.33%;根内根生囊霉会减轻镉胁迫下绢毛委陵菜超微结构的损伤;与未接根内根生囊霉的绢毛委陵菜相比,绢毛委陵菜-根内根囊霉共生体在镉胁迫条件下,SOD和POD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因此,丛枝菌真菌能够有效减轻重金属胁迫对绢毛委陵菜的伤害,能够利用接种AMF提高绢毛委陵菜在重金属胁迫下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种类。【方法】采集 38 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示范区的苜蓿根腐病病株,经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并结合形态学和 rDNA-ITS 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患有苜蓿根腐病的病根分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5 株真菌 KY1、J1、S1、SA1、C1,分别被鉴定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 oxyspo- rum)、水稻恶苗病菌(F. fujikuroi)、三线镰孢(F. tricinctum)和层出镰孢(Fusariumproliferatum)。致病性测定表明 5 株真菌均为苜蓿根腐病致病菌。【结论】腐皮镰孢不仅分离率最高,为 57. 45%,且致病性也较强,病情指数为 61. 00,是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添加“黏合剂+植物纤维”对客土喷播初期基质抗剪性能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环刀法、直接剪切法和模拟坡面法,选择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乙烯醇(PVA)2 种黏合剂与棕榈纤维(PF)、椰丝纤维(CF)、剑麻纤维(SF)、木纤维(WF)4 种植物纤维,探究黏合剂和纤维两两组合下喷播基质的孔隙度、抗剪性能及植被生长特征。【结果】1)PAM+SF 组合孔隙度表现最优,其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 CK(P<0. 05),分别是 CK 的 1. 26 倍和 1. 37 倍; 2)添加 PAM 能够提高纤维-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PAM+CF 和 PAM+SF 组合内摩擦角显著大于 CK 和其他处理组(P<0. 05),分别是 CK 的 1. 71 倍和 1. 88 倍,PAM+PF 组合内聚力显著高于 CK(P <0. 05),是 CK 的 1. 14 倍。3)PVA+SF 组合的植物生长状况最优,总生物量与根冠比显著大于 CK(P <0. 05)。【结论】添加 PAM 的组合能够提高喷播基质的抗剪性能;2 种黏合剂相比,添加 PAM 的组合抗剪强度优于添加 PVA 的组合。并且喷播基质的抗剪性能变化由黏合剂和植物纤维共同影响。添加 “黏合剂+植物纤维”,对植被生长恢复友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植物区系分析是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前提。祁连山金强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区位特征独特,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作为该地区的优势植物,对其进行资源调查和区系分析尤为重要。【方法】通过搜集文献、核实鉴定馆藏植物标本,编制祁连山金强河流域莎草科植物名录,分析莎草科植物科属特征和区系成分。【结果】祁连山金强河流域莎草科植物共有 6 属 53 种(4 变种),其中,多种属 2 个,为薹草属(Carex)和嵩草属(Kobresia),寡种属 1 个,为扁穗草属(Blysmus),单种属 3 个 ,为三棱草属(Trichophorum)、细莞属(Bolboschoenu)和蔺藨草属(Isol- epis),特有种 9 种;从各属包含的种数上来看,单种属和寡种属所含种的比例只占 5. 66 %和 3. 77 %,而多种属所含种的比例达到 90. 57%,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植物区系成分包括世界分布型和北温带型 2 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型有 4 属 40 种,北温带型有 2 属 13 种。【结论】祁连山金强河流域莎草科植物区系成分总体简单,但莎草科植物资源丰富,特有种和世界分布型植物数量较多,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仍然面临退化草地面积大、固碳能力降低等生态风险。揭示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及调控因素,对于提升高寒草地生态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采用 Meta 分析,明晰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理化性质影响的平均效应值,结合混合效应模型,揭示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效应的主要调控因素。【结果】放牧干扰极显著降低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约 13. 93%,平均效应值-0. 15±0. 04 (P<0. 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降幅分别为 12. 19%、13. 06% 和 15. 63%,轻度放牧处理未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放牧干扰显著降低高寒草地土壤速效钾、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降幅分别为 14. 55%、10. 74%、9. 14%(P<0. 01)和 3. 17%(P<0. 05)。放牧显著增加速效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增幅分别为 11. 90% 和 12. 66%。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效应值,主要受土壤速效钾、全氮含量、土壤容重和海拔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效应值变异的解释强度为 69. 73%。【结论】轻度放牧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利于降低放牧引起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类型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禁牧封育、冷季放牧和常年放牧三种利用方式对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放牧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地上生物量(P<0.05),且禁牧和冷季放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冷季放牧显著降低了温性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P<0.05);禁牧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常年放牧(P<0.05),禁牧和冷季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拓宽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扩繁的宿主植物范围,推进 AM 真菌在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程。【方法】以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cv. Aba)、川草 2 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 Chuancao No 2)、北林 20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Beilin201)和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为宿主植物,对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 eae,GM)进行了扩繁,并测定了 4 种宿主的菌根接种效应。【结果】4 种宿主植物均能与 GI 和 GM 识别共生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均为:白三叶草>北林 201 紫花苜蓿>阿坝垂穗披碱草>川草 2 号老芒麦; 栽培两个月后,用白三叶扩繁的 GI 组和 GM 组的孢子密度均最高。接种 GI 和 GM 后,4 种宿主植物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均可作为扩繁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的宿主植物,以白三叶草为宿主时扩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快速、准确和大范围地对天峻县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 )进行监测。【方法】利用天峻县 Landsat 8 OLI 遥感图像数据和同期 43 处样点实测生物量数据,分别建立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修改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 Adjusted Vegetation - Index, MSA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遥感统计模型,分析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峻县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的统计模型的拟合效果不同;由 4 个自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建立的三次项回归模型在拟合精度上较一元线性和多元线性高,为 y=116. 12x3 –898. 48x2 +1 672. 1x–1 003. 4。【结论】 RVI 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三次项模型适用于监测天峻县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甘南州桑科草原高寒草地阔叶类杂类草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草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阔叶类草抑制剂(0、0. 9、1. 5、2. 1 kg/hm2 )和不同氮素添加水平(0、75、150、 225 kg/hm2 )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其对甘南高寒草地优势禾草垂穗披碱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洒抑制剂后垂穗披碱草营养品质显著高于对照(P<0. 05),且在较高喷施浓度(2. l kg/hm2 )时,垂穗披碱草粗蛋白(CP)、钙(Ca)、磷(P)和粗脂肪(EE)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2. 18%、9. 23%、9. 52% 和 8. 66%,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灰分(Ash)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 3. 31%、14. 21%,酸性洗涤纤维(ADF)在 1. 5 kg/hm2 浓度时较对照显著降低 35. 83%;施氮处理下垂穗披碱草品质显著高于对照(P <0. 05),且在较高施氮水平(225 kg/hm2 )时 ,其 CP、Ca、P 和 EE 含量较高 ,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27. 94%、35. 09%、14. 29% 和 11. 79%,而 NDF 和 ADF 含量显著降低 ,分别较对照降低了 6. 45%、 12. 55%,对 Ash 含量影响不显著;抑制剂和氮素添加存在显著交互关系,在 2. 1 kg/hm2 浓度抑制剂和 225 kg/hm2 施氮水平下,垂穗披碱草 CP、Ca、P 和 EE 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合,NDF 和 Ash 含量低于其他处理组合。【结论】研究结果对高寒草地提质增效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固沙恢复区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增水(W0)、增水量分别为年均降水量的 33%(W1)、66%(W2)和 100%(W3)4 个水分添加处理,及 4 个氮添加处理,分别为添加纯氮含量为 0 (N0)、5(N5)、10(N10)、20(N20) g/(m2 ·a)的(NH4)2SO4,共 16 个处理组合,计 4 个区组,进行水氮添加试验。结果表明:1)水氮添加对植物群落组成、重要值产生显著影响(P<0. 05),一、二年生植物比多年生植物对增水和施氮的反应更敏感,但半灌木、小半灌木所受影响最小;2)水分处理对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P<0. 05),二者都随水分添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添加量为 W1处理时达到水分阙值;3)氮素处理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P<0. 01),研究发现增水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氮沉降增加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负面影响,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4)水氮耦合处理对植物群落盖度和群落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 05);5)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 Shannon-Wienner 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物种丰富度、Simpson 优势度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W3-N10水氮添加方案对柠条固沙恢复区的草本植被生产力恢复效果最好,而 W1-N5水氮添加方案对该区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恢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星状雪兔子(Saussurea stella)叶性状对高原胁迫环境的适应策略。 【方法】选取 5 个不同的海拔梯度(3 300、3 680、4 000、4 240、4 510 m)采集星状雪兔子和土壤样品,分析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等叶指标及土壤全氮含量、pH、含水量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星状雪兔子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均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P<0. 001),而比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数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P<0. 01);(2)全氮、全磷含量、pH 值、含水量等因子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1)。其中,海拔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植物叶性状的主要控制因子。【结论】星状雪兔子以增大比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数量的方式来适应高原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小尺度的斑块状栖息地角度出发分析高原鼠兔干扰及不同干扰强度对植被覆盖区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全磷(STP)含量的影响,有助于全面理解小型食草动物对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测定高原鼠兔栖息地及栖息地不同植被覆盖区土壤的 SOC、STN、STP 含量及土壤 C∶N∶P 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与未干扰植被覆盖区相比,高原鼠兔栖息地植被覆盖区的 STN 含量和 N∶P 显著下降(P<0. 05),C∶N 显著增加(P<0. 05),但 SOC 和 STP 含量及 C∶P 没有发生显著变化;STN 和 SOC 含量、C∶P 和 N∶P 在高原鼠兔干扰最大的核心区最低,干扰强度最小的边缘区最高;C∶N 在干扰强度适中的次核心区最高,边缘区最低;而 STP 含量在不同干扰强度的植被覆盖区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原鼠兔干扰及干扰强度会对其领地内植被覆盖区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产生影响。高原鼠兔斑块状栖息地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可能是影响植物丰富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出红壤区最优水土保持草本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组合,提升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方法】 选择优良水土保持植物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和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设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及不接种(对照)3 种处理,测定3 种植物的AMF 侵染率、地上、地下生长指标及土壤团聚体情况。【结果】 接种AMF 可显著促进3 种植物的地上部生长,对百喜草和白三叶的促生效果显著(P<0. 05);接种AMF 可显著增加白三叶根长、根体积、根系分叉和根冠比数等,促进其根系生长发育;白三叶对AMF 根冠比的生长响应及菌根依赖度优于另外2 种植物;接种AMF 显著提高了白三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论】 白三叶具有较高菌根侵染率,能与AMF 共生,获得更加发达的根系和良好的长势,有效促进植被-土壤相互作用,增强调控坡面侵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种带细菌及其促生功能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纯化 9 个燕麦品种种带细菌,并定性分析其固氮、溶磷、产 IAA 能力和分解纤维素功能。【结果】共分离到 34 株细菌分离物,结合其形态特征及 16S rDNA 分析,分离出的细菌隶属于原核生物界的 4 门 19 属 ,其中优势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 56. 00%;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比 41. 18%;34 株燕麦种带细菌均具不同的促生功能,其中分属于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志贺氏菌属(Shigella)和大西洋杆菌属(Atlantibacter)的 9 株细菌同时具备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分解纤维素功能。【结论】本试验共分离到 34 株细菌分离物,均具备不同的促生功能,其中 9 株细菌兼具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分解纤维素功能,志贺氏菌属 LFt4 综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高寒地区灌木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方法】以东祁连山的优势灌木小叶金露梅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根部的内生真菌,用形态鉴定和 ITS 分子测序相结合进行真菌鉴定并分析其季节多样性。【结果】春季、夏季和秋季在小叶金露梅根段组织中分离得到 71 株真菌纯培养物,归属于 5 纲 5 目 5 科 6 属 8 个分类单元;不同季节的小叶金露梅根部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从多样性指数来看,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s diversity 指数表现为春季(1. 57,0. 75)>夏季(1. 26,0. 69)>秋季(1. 08,0. 62)。春季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夏季和秋季,但优势属均为脉孢菌属(Neurospora)和曲霉属(Aspergillu);春季特有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色串孢属(Torula);赭霉属(Ochroconis)为夏季特有属,葡萄孢属 (Botrytis)为秋季特有属。【结论】不同季节小叶金露梅根部均分离得到了内生真菌,且内生真菌在小叶金露梅根部的定殖存在季节差异性,春季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肉质性状及肌肉营养成分,选取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进行屠宰,对肉质性状、肌肉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辽黑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雷香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松辽黑猪和雷香猪肌肉中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甘氨酸含量松辽黑猪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雷香猪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白猪(P<0.05)。文章对优质高端黑猪肉生产群体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