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涛  张雪梅  林长存 《草地学报》2023,(12):3831-3840
土地利用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准格尔旗水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本研究基于FLUS模型预测自然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情景下2040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运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准格尔旗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情景下FLUS模型的Kappa系数为0.87,0.88和0.83,均大于0.80,说明FLU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土地演替。运用InVEST模型得出2040年城市发展情景水源涵养量最低为2.98×108 m3,生态保护情景水源涵养量最多为3.37×108 m3。全旗的水源涵养量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基本分布模式。根据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其强度按以下顺序排列:草地>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通过对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能够为规划生态保护区提供管理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石艳 《青海草业》2023,(2):59-64
本文对都兰县天然草地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县草地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38.13×104 hm2,危害面积为29.90×104 hm2。其中草原鼠害发生面积为26.86×104 hm2,危害面积为21.97×104 hm2;草地虫害发生面积为9.20×104 hm2,危害面积为7.00×104 hm2;毒害草发生面积为2.07×104 hm2,危害面积为0.93×104 hm2。通过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都兰县草地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民乐县是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该区域内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对认识和保护区域内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评估民乐县2000-2020年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运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与自然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1)民乐县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壤保持量分别为7.94×107、8.3×107和9.02×107 t,区域内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低-南部高”,在6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保持量最多的是林地,分布范围大且植被覆盖率高,15°~<25°坡度区间内的土壤保持量最高,海拔为2 500~<3 500 m的祁连山中段区域土壤保持功能最好;(2)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保持功能对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为Slope、Temp、RX1day、RS、Pre、TNn和RX5day,其中建设用地类型中土壤保持功能变化与坡度变化呈负相关。【结论】民乐县土壤保持功能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各土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35.58×106 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2.59%,可利用草地面积29.04×106 hm2,各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比例都在70%以上;2)按照以服务畜牧业为主要原则,将天然草地资源划为4个区域: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半湿润灌草丛区和高原温带湿润灌丛草甸区;3)西南地区岩溶面积达52.23×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9.50%,共有292个岩溶县。石漠化面积达11.11×106 hm2,占岩溶面积的21.27%,有88个石漠化严重县;4)西南地区农闲田可利用面积为961.46×104 hm2,农闲田已利用面积为193.11×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20.09%。冬闲田种草已利用面积共计118.58×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12.33%,占农闲田已利用面积的61.40%。5)西南地区灌丛、疏林草地面积合计为1 894.84×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29.81%,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6.06%。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海东、海北地区草地资源产量与草畜平衡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海省海东、海北两地区地面实测产草量,经过GPS定位,与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天然草地资源产量反演模型,以及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计算模型;同时,利用粮食等饲料作物和林地面积等资料,估算农林副产品的载畜量,结合青海省各地区季节放牧的实际情况,建立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地区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两地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海东、海北两地草地资源产量分别为195.30×104和4590.92×104 t,采食牧草产量分别为98.41×104和2306.07×104 t,天然草地实际利用率为50.4%和50.23%;2)两地区天然草地所能承载的最大载畜量为90.97×104和856.18×104只标准羊单位;3)综合天然草地和农业补饲各种因素后,海东、海北地区超载率分别为97.9%和-32.2%,海东地区超载较严重,海北未超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豫南地区天然草地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对豫南草地开展样方和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豫南山区草地面积为8.64×104 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6.54%,共有3类25个型,其中,热性灌草丛面积最大,占66.01%,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次之,分别占18.14%和15.85%;豫南天然草地平均草层高度41.17 cm,平均盖度89.15%,平均产草量为3.96×103 kg/hm2,草地载畜量为2.06×105羊单位。综上,豫南天然草地利用率低,大部分属于未利用或者轻度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价了2019年金塔县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量,分析了金塔县的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对土壤侵蚀以及土壤保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塔县2019年土壤侵蚀总量和土壤保持总量分别为1.91×107 t和2.70×106 t,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鼎新镇以及航天镇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沙化较严重区域,土壤保持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鼎新镇西部草地覆盖面积较大的区域,且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草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好,以裸岩石砾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土壤侵蚀量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8.
雅鲁藏布江下游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降水异常丰富,掌握其产水量的时空特征和变化响应,对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和情景分析法,评估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2000、2010和2020年的产水量,分析了近20年的产水量时间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产水量各年份空间格局相似但不同区域差异大,产水量在水平方向上由南向北迅速递减,在垂向上随海拔升高而迅速递减;2) 2000、2010和2020年的产水量分别为411×108、392×108和360×108 m3,产水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增大;3) 2000-2020年,降水量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大,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易受人为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全面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动态和制定可持续草地管理战略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青海省不同类型高寒草地植被的生长特性,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柯西分布隶属函数,基于2014年降水量、气温、太阳辐射量和风速四个气候因子,构建了青海省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气候条件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青海省2014年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气候条件非常有利的面积为647.93×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5.34%,主要分布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东部和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南部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区域;非常不利的面积为703.68×10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6.66%,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以西属格尔木市管辖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和西部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青藏高原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及其驱动要素,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利用实测数据估算青藏高原碳储量,结合气候和土壤因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碳储量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碳密度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碳储量特征发现,高寒嵩草、杂草类草甸的碳储量最高,达1.97×1011 Mg;敏感性分析表明,地上碳密度对总碳密度的变化最为敏感,斜率为44.73;就驱动要素而言,发现降水、pH值、阳离子交换、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是青藏高原碳密度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高寒生态系统碳平衡提供参考,也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和人类活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