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紫、蓝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营养成分的差异,本研究以紫粒和蓝粒小麦为材料,以普通小麦品种良星77为对照,分别测定了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黑色素、铁和硒共7个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紫、蓝粒小麦籽粒在除铁含量以外的6个指标上均与普通小麦差异明显。紫、蓝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15.98%和15.38%,显著优于对照(12.38%),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只有0.025 mg/L和0.030 mg/L,显著低于对照(0.034 mg/L),但紫粒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0.198 mg/L)和黑色素含量(OD_(530)=0.854)显著高于对照(0.151 mg/L,OD_(530)=0.727),而且紫、蓝粒小麦的花青素含量和硒含量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以连麦抗1(LMK1,白粒小麦)、CM-L3(蓝粒小麦)和CM-Z2(紫粒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色素及功能营养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花后14 d达到最大值,且连麦抗1籽粒中的叶绿素含量高于CM-Z2和CM-L3的;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表现为CM-Z2和CM-L3在花后14 d出现峰值,而连麦抗1在花后21 d出现峰值;CM-L3和CM-Z2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前者的含量低于后者的含量,而连麦抗1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很低且在各时期基本上无差异;不同品种(系)籽粒中微量元素Fe和Zn的积累均表现为CM-Z2>CM-L3>连麦抗1,而Mn、Cu含量存在品种(系)间差异,但未与籽粒颜色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灌浆前期,白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较高,而在灌浆中后期紫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  相似文献   

3.
以连麦抗1(LMK1,白粒小麦)、CM-L3(蓝粒小麦)和CM-Z2(紫粒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色素及功能营养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花后14 d达到最大值,且连麦抗1籽粒中的叶绿素含量高于CM-Z2和CM-L3的;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表现为CM-Z2和CM-L3在花后14 d出现峰值,而连麦抗1在花后21 d出现峰值;CM-L3和CM-Z2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前者的含量低于后者的含量,而连麦抗1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很低且在各时期基本上无差异;不同品种(系)籽粒中微量元素Fe和Zn的积累均表现为CM-Z2>CM-L3>连麦抗1,而Mn、Cu含量存在品种(系)间差异,但未与籽粒颜色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灌浆前期,白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较高,而在灌浆中后期紫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叶面有机肥(佰季红BJH)和茉莉酸甲酯(MeJA)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沿淮主栽的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BJH和MeJA在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分2次喷施,设置清水(对照)、MeJA1、BJH、BJH+MeJA1、BJH+MeJA2和BJH+MeJA3 5个处理。扬花期测定抗氧化酶活性,收获后测定产量相关指标和籽粒品质,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效应。【结果】单独喷施BJH和MeJA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单株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空瘪率下降,产量显著提升(P0.05)。混合配施BJH和MeJA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单株穗数显著增加(P0.05),籽粒品质明显改善,在BJH+MeJA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随着MeJA施用量增大,对抗氧化酶活性、穗粒数、籽粒碱消值和胶稠度的调控效应逐渐减弱。主成分分析将6个处理因素聚类为两大类,不同处理综合效应排序:BJHMeJA1BJH+MeJA1BJH+MeJA2BJH+MeJA3对照。【结论】单独施用BJH和MeJA1后对水稻调控效应最好;适当采用BJH+MeJA1处理,可以提高沿淮地区水稻生产的产量和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5.
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配以串联质谱技术和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与鉴定,揭示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成分。【方法】小麦籽粒花色苷用90%甲醇水溶液(含0.5%甲酸)超声波提取,SPEC18柱净化处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提取物进行母离子扫描,初步确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种类,用全扫描、子离子扫描,多反应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蓝、紫粒小麦籽粒中含有14种不同种类的花色苷类化合物,且不同的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不同。【结论】明确了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组分与含量,建立了应用质谱快速分离与鉴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有机硒肥喷施量和次数对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及适宜的施用方式,以黑糯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的有机硒肥喷施量(1.5、3.0、6.0 g/hm2)和喷施次数(1、2次)处理,测定玉米籽粒花青素、硒等含量.结果 表明,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花青素和硒含量,同一喷施次数,随施硒量增加,籽粒花青素含量呈降低趋势,而籽粒硒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喷施2次的花青素、硒含量高于喷施1次,且喷施2次,施硒量1.5 g/hm2的籽粒花青素含量最高,达0.53 mg/g,施硒量3.0 g/hm2的籽粒硒含量最高,达0.24 mg/kg;喷施有机硒肥可促进籽粒铁、锌、锰积累,降低玉米籽粒铬、镉含量,施硒量6.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铁、锌、锰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39%、35%、27%,镉含量最低,降低22%,施硒量3.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铬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49%.在玉米吐丝期和之后7d喷施2次,且施硒量1.5~ 3.0 g/hm2有利于增加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降低铬含量;喷施2次,施硒量6.0 g/hm2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铁、锌、锰含量,降低籽粒镉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2+12”亚基组合小麦品种扬麦1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氮素营养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积累量、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不改变小麦品种HMW-GS组成,但可以提高HMW-GS各位点的亚基积累量,提高亚基的总积累量,氮肥用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的调控可能是通过亚基来发挥效应的;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HMW-GS积累量、GMP含量、蛋白质及干湿面筋含量增加;3)不同氮肥运筹比例改变籽粒蛋白质HMW-GS积累量,随氮肥后移籽粒GMP含量、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籽粒灌浆初期,通过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探讨外源ABA或GA对籽粒蛋白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表达量及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粒度分布的影响,为激素调控小麦籽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浆初期喷施ABA均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HMW-GS含量;喷施GA对籽粒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籽粒HMW-GS含量;外源ABA或GA均能改变籽粒中GMP粒度的分布,其中喷施ABA降低了小粒径(d12μm)GMP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重,提高了大粒径(d≥12μm)GMP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重,而GA处理结果恰好相反;且2个处理均对GMP颗粒数量比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蓝、紫粒小麦资源用于提取植物天然色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粒小麦晋太170为对照,研究7个蓝、紫粒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色素的形成情况及遮光对其的影响,测定籽粒中花青苷、黑色素的含量,并用岛津12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530 nm和400~550 nm波长处的吸收值。[结果]不同色系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不相同,遮光明显地影响了紫色、蓝紫色小麦籽粒中花青苷的产生。蓝紫色黑粒小麦756的花青苷含量最高,紫色黑粒小麦3019的最低,分别是对照的12.62和4.83倍。蓝、紫粒小麦的黑色素含量不同,但均高于对照。[结论]蓝、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和花青苷含量不同,与籽粒颜色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喷施外源激素ABA引起小麦籽粒谷蛋白组分及谷蛋白大聚合体(glutenin macro-polymer, GMP)粒度分布的变化,为激素调控改善小麦籽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山农8355和山农15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喷施外源ABA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组分含量及GMP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孕穗末期和籽粒形成期喷施ABA(浓度12 mg&#8226;kg-1,用量45 mL&#8226;m-2)均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及谷蛋白含量,同时,籽粒中高、低分子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孕穗期喷施ABA,山农8355和山农15两品种籽粒中高、低分子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喷施ABA对籽粒中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影响相对较小。不论是孕穗期还是籽粒形成期喷施ABA均能增加GMP含量与产量,并改变籽粒中GMP的粒度分布,尤其是对其体积及表面积分布影响相对较大。相关分析表明,高、低分子量不溶性谷蛋白、GMP含量及GMP/Pr.比值均与GMP小颗粒(d<15 um)粒度分布呈现负相关,与大颗粒(d≥15 um)粒度分布的关系呈正相关。【结论】 喷施外源ABA可以改变籽粒中谷蛋白组分及GMP粒度分布,从而影响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1.
12.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香雪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水溶液浸泡种球及叶面喷施对盆栽香雪兰(Freesia hybrid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对香雪兰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调控影响。浸球处理中,所有处理组都促进了株高的生长,1mg/L和100mg/L处理组的小花数量最多,且都早于对照组4d开花;10mg/L组开花比对照组早1周且总花期最长达19d。喷施处理中,400mg/L处理对株高的降低效果最好,10mg/L处理组的小花数最多,1mg/L处理组开花最早且总花期最长;1mg/L处理组的大球数量最多,且繁殖系数最高,比对照组提高35.5%。综上,10~100mg/L喷施处理控制株高的效果最佳,1~100mg/L浸球和1~10mg/L喷施处理最有利于增加香雪兰的小花数并延长花期。  相似文献   

13.
白小军  李红霞  白冰  魏亦勤  樊明  方亮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9-12451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为材料,2011年为宁春50号、N618、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每品种设计喷施和未喷施(对照)2种处理。室内考种测试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饱满度、小区产量等。取成熟籽粒250 g寄送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硒含量。[结果]2010、2011年喷施处理产量比没喷施对照平均增产2.60%,穗粒数平均增加1.52粒,穗粒重平均增加0.09 g,千粒重平均降低0.21 g,说明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喷施处理对小麦穗部穗长、结实小穗、不结实小穗影响不大;喷施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8倍以上。[结论]通过喷施硒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安全适宜的叶面喷施硒肥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SOD液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利用不同浓度SOD液肥在小麦拔节期对其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稀释浓度分别为100、300、500倍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作对照.结果显示:①喷施SOD液肥能促进小麦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达到增产效果;②在拔节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SOD液肥有不同的肥效,处理2比对照增产19.55%,处理1比对照增产13.13%,处理3比对照增产6.28%.表明叶面喷施SOD液肥是一项简单易行、回报率相对较高的增产措施,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方面属一项实用技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蓝粒小麦和紫粒小麦杂交,对F2代单株和单穗粒色遗传分离比例进行分析表明,F2代疯狂分离,出现了多种分离类型。籽粒颜色分离强度在单株水平大于单穗水平,2种颜色分离大于3种颜色分离。紫蓝粒同穗主要受2对基因互作控制,基因间互作类型多少依次是抑制作用、互补作用和重叠作用。红蓝粒同穗主要受2对基因互作控制,其次是受1对基因控制,再次受3对基因互作控制;2对基因互作类型多少依次是互补作用、抑制作用和重叠作用。红紫粒同穗,红白粒同穗和蓝白粒同穗均由2对基因控制。各籽粒颜色间的显隐性关系是红粒对紫粒是显性,红粒和紫粒对蓝粒是显性,红粒、紫粒和蓝粒对白粒是显性。因此,除了紫粒表现果皮遗传,蓝粒表现花粉直感外,紫粒和蓝粒杂交后代中粒色还存在复杂的基因互作模式,基因剂量效应等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选取3种不同基因型紫玉米品种即水果黑糯、黑甜糯631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灌浆期籽粒种皮颜色变化以及种皮颜色(R、G、B值)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了灌浆期籽粒花青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籽粒RGB值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籽粒的发育,花青素、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变化,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3 d达到最大值;花青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极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P < 0.05)。上述结果3个品种表现一致。由此可见,RGB值可作为快速检测花青素含量的指标,另外,授粉后21 ~ 25 d可作为紫玉米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丰优素对小麦产量因素及容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丰优素对小麦产量因素及其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盛期末喷施丰优素可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对穗粒数、单穗重和容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田间观察表明,喷施丰优素对延长小麦后期叶片功能,抵御干热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