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9年 1 0月 6日 ,郓城某养殖场蛋雏鸭发生急性传染病 ,经临诊、剖检、实验室诊断 ,确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 )。1 发病情况该场于 1 999年 9月 1 3日从浙江购进 60 0余只 1日龄和 1 3日龄蛋雏鸭 ,运输途中无技术人员 ,既未采食、饮水 ,又未使用任何药物 ,长达 2 6h ,到场后又未及时饮水 ,造成百余只死亡 ,之后陆续发病死亡 ,每日 1 0~ 2 0余只不等。至 9月 2 0日 ,经兽医人员检查后 ,采用氯霉素粉拌料 ,5d后 ,发病死亡得到控制 ,日死亡仅 3~ 5只 ,之后停药 ,更换由本地饲料厂生产的雏鸡颗粒料 …  相似文献   

2.
2017年3月15日,广东汕头市澄海区某养鸭场饲养的1700只23日龄雏鸭发病,经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雏鸭发病后,畜主用头孢噻呋钠和丁胺卡那霉素饮水治疗3 d,效果不好,每天死亡雏鸭40多只。从发病第4天开始,用5%蟾酥口服液饮水治疗,治疗5 d康复,说明蟾酥口服液能有效治疗鸭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6月 ,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 1 50 0只 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 ,2d后 ,发病雏鸭逐渐增多 ,发病后 3~ 5d死亡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于 6月 5日从外地购进 1日龄雏鸭 1 50 0只 ,放在自家屋子内育雏。于 6月1 0日开始发现有 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拉稀粪 ,到 6月 1 6日共发病 52 3只 ,发病率 34 2 % ;死亡 30 1只 ,死亡率为 2 0 %。2 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 ,不吃食 ,缩颈离群 ,衰弱无力 ,站立不稳 ,头向下弯曲 ,喙触地 ,流涎 ,流泪 ,喘气 ,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4.
马明 《江西饲料》2011,(2):45-46
1雏鸭群免疫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d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d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小鸭的一种传染病 ,俗称“三包病” ,是当前严重危害养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2 0 0 2年 12月 ,杭州市建德的某专业户饲养的共 2 0 0 0 0只绿头雏野鸭 ,12日龄开始陆续发病并死亡 ,4d共死亡60 0 0多只。经我站诊断为传染性浆膜炎 ,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1 发病情况2 0 0 0 0只绿头雏野鸭分养于 3个场 ,相距不到 5 0 0m ,且是从同一种鸭场进的同一批鸭苗。 12日龄开始陆续发病 ,3个场发病情况基本一致。其中有一个场曾用 0 0 4%氟哌酸拌料 ,用药时死亡少一些 ,停药后死亡…  相似文献   

6.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黑龙江省肇州县丰乐镇某养鸭场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 d后发病雏鸭逐渐增多,发病3~5 d后开始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雏鸭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和5月,镇江币郊区某鸭场的两批樱桃谷肉雏鸭发生了以纤维素性渗出性变化,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病变的疫病。肉鸭经临诊剖检和实验室初步诊断,同时取病料到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进行细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及生化试验,确诊此疫病是由n型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致,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于1999年4月25日从常州某炕房捉进樱桃谷肉雏鸭2000只进行饲养,饲喂某公司生产的肉鸭料,鸭舍卫生状况较差,采用套养方式进行饲养,每隔!0-12d进一批雏鸭,消毒不严格。肉雏鸭在匕日龄时发病,到18日龄时3d时间…  相似文献   

8.
雏鸭法氏囊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新沂市某养殖场饲养的3000只雏鸭,13日龄前发育正常,13日龄后开始发病,一周内死亡400多只,畜主遂到新沂市兽医站门诊就诊,市兽医站门诊诊断为雏鸭法氏囊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所敛。用药物治疗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但部分雏鸭生长发育较差,体重为正常体重的1/2左右。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我监狱所属养鸭场所饲养的2000只6日龄雏鸭部分发病,3d后逐渐增多,多在发病后3d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里默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雏鸭群免疫 1.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免疫。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3.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该病Ⅱ号剂型或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肉鸭一次免疫即可。 4.鸭瘟活苗免疫:雏鸭…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2、10型鸭疫里氏杆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鸭疫里氏杆菌病三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对6日龄樱桃谷雏鸭颈部皮下接种0.4mL/只,免疫后第10、14、21和35d分别用1、2、10型RA强毒株攻攻,第14d的攻毒保护率为91.7%-100%,35d攻毒保护率为66.6%-8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雏鸭5-7日龄免疫后至上市保护率可达95.0%-100%。  相似文献   

12.
雏番鸭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1发病情况福州郊区某户饲养21日龄的白番鸭650只,于今年1月份发病3天,死亡8只。求治时栏中还有病鸭20余只,当时未服任何药物。2临床症状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咳嗽,打喷嚏。鼻腔和眼睛有浆性或粘性分泌物,呼吸增快,食欲减少...  相似文献   

13.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保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养鸭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国自1975年以来,先后有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区有过报道。然而近两年来,在牡丹江市周围地区却时有发生,严重危害雏鸭业,笔者就其中的一起病例诊治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5月19日,牡丹江市某鸭场饲养20日龄雏鸭156只,由于鸭舍密度大,场地潮湿,开始转群转舍饲养,2d后雏鸭开始发病,3d内陆续死亡20只,死亡率为12.8%。2  临床症状 分为急性型和…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 )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运动失调、头颈震颤和广泛纤维素渗出性炎为特征,现已成为危害养鸭业主要疾病之一。近期我们诊断了一起肉雏鸭以广泛纤维性渗出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并采取措施成功地控制了病情。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场两批雏鸭分别于 18和 23日龄发病,先是两三只突然发病死亡,随后发病数和死亡数急剧增加。用氨苄青霉素肌注,病情缓和,停药后又复发,多以…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是3周内雏鸭最易感染、引起高发病率、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一起典型病例,供同仁和广大养鸭户参考。 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2000年5月18日,我市某鸭专业户从南海购进2500羽樱桃谷肉鸭苗,地面散养,肉鸭苗从6日龄开始发病,死亡急,当天死亡43只,第2d死亡123只,第3d死亡321只,5月26日来我兽医门诊部诊断。对病死雏鸭剖检结合临诊症状,认定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经取病料作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共死亡587只雏鸭。 病雏鸭精神沉郁、流泪,双眼眶湿润;流白色粘液性鼻液;食欲减退或废绝,两腿软弱无力,行动迟缓;大多拉黄绿或灰绿黄水样粪便;发病几小时到1d,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转圈、翻滚,头向后弯曲,腿后伸,呈角弓反张姿态死亡。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 2009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翻身河村养殖户王某从邻县购进1200只雏鸭苗饲养,15日龄时出现零星死亡,该养殖户即用青霉素、庆大霉素饮水治疗,用药后病情不见好转,不断蔓延。病雏表现精神差,不食,腹泻,死前有角弓反张现象。该养殖户是鸭、番鸭、鹅混合饲养,但只有鸭生病,共饲养2批3000只雏鸭,第1批1800只30日龄鸭,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是幼鸭的一种传染病,多在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不良时发病。现将我市某鸭场发生此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流行病学与临诊症状该场引进刚出壳肉雏鸭1400余只。小鸭舍为水泥地面,饲养密度大,几乎无活动余地,地面潮湿,空气污浊。15日龄后开始发病,每天死亡15只左右,多时达30余只,至23日龄时已死亡197只。曾用土霉素、敌菌净治疗,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7月 1 5日 ,三队养鸭户黄某饲养的 50 0只鸭雏 ,已有 2月龄 ,从 7月 1 0日起 ,陆续发病 1 80多只 ,已死亡 6 8只 ,据畜主介绍 ,因鸭雏长大 ,为饲养方便 ,在村外一废弃鱼池边搭建一简易鸭舍。鸭群放养在池塘中 ,因池边为垃圾堆 ,有不少动物尸体 ,鱼池水质污染 ,引起鸭雏发病。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靡 ,废食 ,头下垂 ,头颈软弱无力 ,个别曲转 ,将头部扶起 ,松手后即落下 ,两侧翅膀下垂 ,双脚无力 ,闭目伏卧 ,羽毛蓬乱 ,易脱落 ,部分病鸭排稀粪 ,体温平均 41 .6℃。2 病理变化 剖检病鸭 ,仅见其胃肠轻微卡他性炎症 ,有少量小出血点…  相似文献   

20.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败血症和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革兰氏阴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纤维性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1~ 8周龄的雏鸭高度易感 ,2~ 4周龄雏鸭最为严重 ,种鸭及产蛋的蛋鸭罕见发病 ,发病率、死亡率与季节、饲养管理条件有关 ,以低温、阴雨季节较为严重 ,死亡原因主要是关节炎导致运动失调以致无法采食而死亡 ,死亡率为 2 0 %~70 % ,本病潜伏期 1~ 3d ,长者可达 7~ 8d。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其次为创口感染 ,也可通过种蛋传递。2 0 0 2年广南县珠琳镇糯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