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陈本文 《中国林业》2011,(14):66-66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明确补助政策以来,没有随着粮食价格和物价的上涨、国家对种粮补贴提高而调整,一直停留在12年前的标准,影响了退耕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建设的积极性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一、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对于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国家在1999年就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2.
围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的现状、经验和成效,对沅陵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对退耕还林工程的三大效益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退耕还林质量和成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价值评估,能够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建设成效,为更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针对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退耕还林建设区开展辽东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测算价值量为56.16亿元·a-1。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氮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较高,是退耕还林工程在辽东山区发挥出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已由全面推开向"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转移,这是国家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出的英明决策。但如何能够很好地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下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关注的问题。该文根据张北县的具体情况,客观的分析了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并对退耕还林的成果巩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退耕地林间进行林药、林草、林苗间种,不但能提高退耕还林的前期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为了缓解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逐渐推行退耕还林这一长久性政策。由于该政策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政策性强,一经推行,农民群众就有较强的积极性参与到退耕还林的行列中,近些年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基于此,针对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能够促进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现有退耕还林地与宜林地比例不匹配、农户退耕还林积极性高而完成荒山荒地造林积极性相对较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速度。山西省绛县在退耕还林工种建设中,对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效解决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促进了民营林业发展,创新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预定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退耕还林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文中对山西省黄土丘陵区采用传统方法和参与式方法进行退耕还林规划设计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退耕还林规划设计,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难以充分体现国家制定的尊重农民意愿的政策,并对退耕还林的长期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退耕还林规划设计,可以使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退耕还林的整个过程,可以充分反映出农民的意愿,有助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更好实施。最后讨论了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潜力和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使用方法、作用做了简要说明,介绍了河南省利用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对退耕还林工程基础信息进行管理的情况,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林业工程管理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对退耕还林工程初步实行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双季米槐具有国槐的抗干旱、耐瘠薄、抗根腐病的特性,能够在多种立地条件下生长。文章介绍了双季米槐的采穗圃建园技术;用米槐优良无性系对普通国槐丰产林进行高接换头改造,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植和壮大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现实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Southern Forests》2013,75(3):247-253
Genetic materials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specific ways, therefore their responses in wood need to be better understood.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in Minas Gerais, Brazil on Eucalyptus grandis × Eucalyptus urophylla wood. Two six-year-old clones were cultivated in Belo Oriente, Ferros, Santa Bárbara, Itabira and Peçanha. Five trees from each clone were sampled from the base to top direction. Wood density, heartwood/sapwood ratio, vessels, fibres, and extractive and lignin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Vessel diameters, heartwood/sapwood ratio, and extractive and lignin contents all increased due to higher water availability in Santa Bárbara and Itabira. In both genetic materials, the variables linked to growth and wood quality were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李敏 《沙棘》2004,17(4):17-22
沙棘通过为其他物种提供养分和栖息地,链接了生态链上的其他(树草、禽兽、虫菌等)物种,使种植区域内消失的物种得以重现和发展,在半干旱生态系统中的一定条件下,扮演了关键种的角色,发挥了关键环节的作用,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除非在极端条件下,沙棘一般不会形成顶级群落(纯林),而只形成“过渡性群落”,为植被演替提供条件。发展沙棘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概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展沙棘与推广其他树种(柠条、杨、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存在显著的优势,沙棘在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当在大力推广的同时,注重改良品种,营造混交林,继续研究如何提高种植区农民对沙棘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松树寄生线虫有40个已知种和一些未定种,这些种分属于3目9科17属,该文从线虫分布和寄主两个方面列出名录.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世界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古老的农业正由传统的经验型逐步进入了现代化科学生产阶段。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组分的果树生产同样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变革,给我国果树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变革主要包括品种、育苗、改土、施肥、浇水、改制、修剪、植保、管理、流通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锰在植物体内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锰胁迫对植物的影响、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氟化还原和多种酶活化中的作用及锰与其它元素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锰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为植物锰营养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做一归类,主要包括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信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位于都市城近郊村镇的园林苗圃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普遍面临转型升级。发掘苗圃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景观功能,从中寻找激发苗木企业活力的机会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本文以地处北京顺义区近郊的苗圃为例,以提升苗圃景观价值、发挥游憩功能为导向,吸纳农村劳动力,通过重新规划,体现生态理念,注重园林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的营造,旨在为都市观光型苗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北公路边坡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用植物选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用于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的草本植物、灌木树种和藤本植物,对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论述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安全健康意识提高,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更加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样品预处理研究进展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简单分析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