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鸡群的“亚健康”状态,是指鸡群虽表面健康状况良好,不表现明显异常的症状,但鸡群产蛋明显下降或产蛋高峰后突然下降的现象。临床上鸡群采食无明显变化,饮水正常或稍多,粪便正常或稍变软,个别出现绿色粪便或咖啡色粪便。但鸡群多表现生产性能下降,有的鸡群在产蛋高峰后突然产蛋下降,下降幅度在10%~50%不等,随后产蛋逐渐上升,但常常恢复不到原水平;有的鸡群根本不出现产蛋高峰,高峰期维持在85%左右,并且持续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县不少养殖户反映蛋鸡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在40%~50%。部分蛋壳粗糙,个别的出现畸形蛋,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典型的症状,经诊断为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本病与鸡新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产蛋下降综合征在驿城区个别乡镇有蔓延趋势,如果防治不及时,会给养鸡户造成巨大损失。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以群体性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和蛋质低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继发感染会使病情复杂化,应引起广大养鸡户的重视。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笔者现结合临床经验,将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希望对养鸡户和同仁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开产时产蛋急剧上升,产蛋率达到50%以上,到第3~4周即进入产蛋高峰,高峰期可持续4~5周,而后开始缓慢下降。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良好,平均每周下降不到1%。当突然出现产蛋量下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原因,并采取治疗与预防措施,控制产蛋量的下降。1环境因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种鹅场饲养种鹅2万只,产蛋初期出现以母鹅产蛋量下降、粪中混有蛋清样物,部分公鹅阴茎肿胀、脱垂不收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种鹅生殖器官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一般将产蛋期分为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在产蛋期内,产蛋率和蛋重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一、蛋鸡产蛋规律鸡群开产后,最初5~6周产蛋率迅速增加,以后则平稳地下降至产蛋末期。将每周蛋鸡的日产蛋率标在图纸上,将多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鸡群的产蛋曲线。鸡群第一个产蛋  相似文献   

7.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又称减蛋综合征,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蛋鸡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褪色蛋和劣质蛋为主要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已成为蛋鸡和种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育成期到产蛋前期是鸡体负担最重的时期。在此期间,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不断增加,鸡只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机能相对下降,临床上容易出现生理性腹泻、难产、脱肛3种非传染性疾病。一、生理性腹泻1.临床症状粪便不成形,其内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鸡群饮水量增加,严重鸡群出现甩水现象,造成鸡舍地面潮湿,用抗生素治疗有些效果,但不能根除,停药后复发。一般鸡群会自然恢复。2.病因分析1初产蛋鸡更换产蛋高峰料过早,更换过渡时间过  相似文献   

9.
正鸡温和型禽流感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多发生于初产或高峰产蛋鸡群,且发病率高达80%~90%,但发病后死亡率并不高,只有1%~3%。临床主要表现为蛋壳、蛋质的异常变化。潜伏期较长,个别病例可长达15天。除感冒等疾病外,外界的气温变化、疫苗免疫等也是发病的诱因。一、临床症状发病前期,蛋壳质量出现明显变化,白壳蛋、沙壳  相似文献   

10.
正鸡减蛋综合征(EDS-76)亦称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产蛋鸡和种母鸡以产蛋率下降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在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鸡场经常发生,传播迅速,危害性非常大,严重影响了蛋鸡产业的发展,给养鸡企业及养鸡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防制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读者参考。一、流行病学该病除鸡易感以外,鹅、鸭、野鸡、野鸭等也可感  相似文献   

11.
<正>一、疲劳症(一)诊断要点1.饲料中钙、磷和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是蛋鸡疲劳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温、严寒、疾病、噪声,以及不合理的用药、光照和饲料突然改变等应激均可成为该病诱因;疲劳症多发生于体型较大的母鸡,产蛋高峰期发病率达到2%~20%。2.发病初期,病鸡产软壳蛋、薄壳蛋,鸡蛋的破损率增加,但食欲、精神、羽毛均无明显变化,甚至产蛋量也无大的变化。之后,病鸡长期产蛋后站立困难、爪弯曲,运动失调,躺卧、侧卧,麻痹,两肢伸直。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养殖户王某饲养的203日龄高产蛋鸡发生了以腹泻、呼噜、产蛋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防治站兽医人员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药敏试验及发病调查,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并发鸡非典型新城疫.在进行实验室诊断的同时,立即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投放高敏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措施.最后,根据实验室病原分离与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确诊是该病.经疗效回访得知,治疗3d后,鸡群整体情况明显好转,死鸡减少,产蛋率开始回升,但直到15d以后,产蛋率才恢复到92%.  相似文献   

13.
<正>一般情况下,种鸡在产蛋高峰期过后都会出现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下降,体重和产蛋重量过大等现象,鸡群产雏数量也随之大幅减少。为此,管理者必须首先弄清楚引起产蛋高峰后种鸡生产持续性差的原因,进而找出相应对策,使此类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一、种鸡生产持续性差的原因1.忽略温度的影响。生产者往往忽略温度对鸡群  相似文献   

14.
<正>蛋鸡受季节、温差、饲管的影响,常出现产蛋量下降,这在夏、冬季表现得尤为明显,鸡蛋价格也随之忽高忽低。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实行科学饲管,使蛋鸡夏、冬季不歇窝常年产蛋。一、夏季饲管某养殖场饲养有500只蛋鸡,日产蛋200枚左右,产蛋率只有40%,产蛋率如此低与气温高有关。鸡没有汗腺,气温高时只能依靠张口喘气来散发体热。当鸡舍温度达到30℃以上时,鸡的呼吸加快,采食量下降,体质虚弱,导致产蛋量下降,甚至停止产蛋而歇窝。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换气鸡舍的门窗要昼夜打开并安装纱帘,  相似文献   

15.
<正>造成臭蛋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种蛋为携带细菌的脏蛋和地面蛋;管理不善导致种蛋出汗;种蛋被孵化蛋盘、空气过滤器、加湿供水系统、鸡舍内灰尘和消毒液等污染。笔者现将减少孵化过程中臭蛋的具体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1.确保种蛋质量合格要减少孵化臭蛋,必须确保种蛋质量合格。首先,合理设计产蛋箱。蛋箱要满足种母鸡产蛋对环境的要求,如清洁、干燥、阴暗、僻静等,并保证通风良好且无贼风。产蛋箱安装的高度应适宜,便于种母鸡进出产蛋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一般在9月中下旬)以后,种鹅也陆续进入产蛋期,若种鹅在开产前没有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将会引起种鹅开产时间不一致,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延续时间较长,种鹅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产蛋数量减少、种蛋质量下降、受精率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种鹅开产前1个月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鸭黄病毒病(本文暂命名)是由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 virus,DTV)引起的,以水禽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2010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和北京等地相继暴发本病。该病因导致产蛋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8.
对固始鸡快、慢羽纯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受精率无显著影响 ,对入孵蛋孵化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快羽系入孵蛋孵化率高于慢羽系 4 6 6 %;固始鸡快羽系的开产日龄较慢羽系迟 2 4 4d ,开产蛋重慢羽系较快羽系重 0 2 9g ,开产体重快羽系较慢羽系重8 7g ,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 4 0周龄蛋重有极显著影响 (P <0 0 1) ,慢羽系 4 0周龄蛋重极显著地高于快羽系 ,对 4 0周龄蛋量和 4 0周龄体重无显著影响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各阶段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苏禽绿壳蛋鸡开产性状、全期产蛋性状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取具有全期产蛋记录的30只苏禽绿壳蛋鸡的3组性状的13个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苏禽绿壳蛋鸡的开产性状与全期产蛋性状的第1个和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849、0.71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70.5%、28.6%;开产性状和体尺性状间的第1个和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性水平(P0.01,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0.749,分别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59.3%、36.6%;全期产蛋性状和体尺性状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相关系数为0.861,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77.5%。苏禽绿壳蛋鸡3组性状中其主要作用的性状有:开产日龄、开产体重、达平均蛋重时体重、平均蛋重、体斜长和龙骨长,3组性状中全期产蛋性状与开产性状间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使鸡群在冬季产蛋阶段减少冷应激影响,获得较高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笔者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有效做法,供广大蛋鸡养殖场(户)参考。1.保温御寒鸡的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高于25℃或低于5℃产蛋率都会明显下降。冬季如果舍内低温时间过长,鸡体抵抗力明显降低,不仅影响产蛋率还会导致发病。因此,应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