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协优9279是安徽省杂交早稻选育协作攻关组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R9279配组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稳产、米质较优、抗稻瘟性强等优点,适宜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65号。  相似文献   

2.
灿型杂交早稻协优927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优9279是安徽省杂交早稻选育协作攻关组用摆青早A为恢复系R9279配组的灿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稳定、米质较优、护妥瘟性强等优点,适宜 安徽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68号。  相似文献   

3.
351A/9279是安徽省早稻新品种选育协作组用351A与恢复系R9279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稻中熟组合。该组合1995~1997年参加安徽省早稻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势强,抗病性好,米质较优。1998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相似文献   

4.
优 163(优 ⅠA ×明恢6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合作选配而成。不育系优ⅠA为印尼水田谷 6号不育细胞质。保持系优 ⅠB系从协青早B中选优而来。开花习性好,生育期较短的变异单株经稳定而成。该组合经1987~1989年的组合比较、多点试验、省区试和不育系试繁、试制,均表现优异。 一、主要特征特性 该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全生育期在四川和湖南作中稻比汕优63短2~3天。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比威优6号长3天左右。作中稻栽培,株高110厘米,作双晚栽培株高105厘米左右,比汕优63矮5~6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汕优6…  相似文献   

5.
优I63     
优I63(优IA/明恢6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合作选配而成。不育系优IA为印尼水田谷6号不育细胞质。保持系优IB系从协青早B中选优而来。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全生育期在四川和湖南作中稻比汕优63短2~3天。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比威优6号长3天左右。作中稻栽培,株高110cm,作双晚栽培株高105cm左右,比汕优63矮5~6cm,株型紧凑。叶片较汕优63略窄短,且比较直立,有利丰产栽培。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在基本苗充足的情况下,亩有效穗可达18~…  相似文献   

6.
协优赣7号,原名协优49,是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于1985年春在海南岛用协青早不育系(代号:回153)与测49(代号:B61,即测64-7-49)配组,同年兴国县种子站试验制种,赣州地区种子站组织示范推广。该组合的选育采用科研、种子、生产部门和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税型杂交早稻。1988年12月通过江西省技术鉴定,198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定名“协优赣7号”。1992年7月由国家科委颁发“国家科技成果证书”。1产量表现 该组合1987~1988年参加江西省杂交早稻区试,亩产496.7kg和446.okg,比…  相似文献   

7.
四优6185     
四优6185是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于1976年利用V41A与6185选配而成的杂交早稻组合。1977年参加该所新组合优势鉴定试验,1978~1980年参加江西省及抚州地区杂交早稻新组合区试试验。1978~1983年江西省累计推广面积达30万亩以上。1主要特征特性1.1熟期较早,生育期短一般3月下旬播种,大暑前后成熟,全生育期120~122天,比珍汕矮11号早熟5天,比广陆矮4号迟熟3~4天。播种至齐穗97天左右,始穗至齐穗5天左右,抽穗整齐,主茎总叶片数14叶,全生育期总活动积温为2750℃。1…  相似文献   

8.
协优78039     
协优78039(协青早A/78039)系安徽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籼稻组合。恢复系78039为1978年以抗病系IR30—2为母本,早熟、大粒恢复系圭630为父本杂交,1983年初步定型,后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1990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安徽省在白枯病区接替汕优63的主要组合。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5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新组合预备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48.75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8%,达极显著水平;1987~1989年连续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新…  相似文献   

9.
威优8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自选恢复系明恢82与V20A不育系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熟杂优新组合。该组合于1997~1998年连续两年参加三明市及福建省早杂优组合区试,产量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名列第一、二位。1998年该组合在省内外种植0-267万hm2。1999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水稻专业组鉴定。1 选育经过威优82组合是1994年晚季用“明恢82”与“V20A”杂交配组育成的野败籼型早熟杂优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早熟等特点。1992年早季从IR60与圭630杂交制恢组合的高代材料中(Rm92…  相似文献   

10.
六优1号     
杂交粳稻六优1号(六千辛A/77302—1),是江苏省农科院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于1983年共同配组而成的,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单季稻区试,6个点平均亩产516.1kg,比对照“105”增产18.15%,名列第二。1985年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1986年种植1万亩以上。该组合在安徽省全生育期,作单季稻145天左右,作双晚125天左右;株高作单季约110cm,作双晚为90cm左右,株型紧凑,分蘖中等,属叶面禾。每亩有效穗作单季稻18万左右,作双晚22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单季稻150粒,双晚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