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问。到蟹鱼生产处购买蟹苗,如果是人工繁殖的蟹苗,就应询问蟹苗的日龄、饵料投喂情况、淡化处理过程以及池内蟹苗密度。一般饲养管理较好,蟹苗日龄已达4~5天,经过4~5天淡化处理,池内蟹苗密度较大,且比较活跃,说明蟹苗质量较好,反之蟹苗质量就差。如果购买的是天然蟹苗,则要了解蟹苗捕捞的天数及淡化处理情况,如未经淡化处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河蟹养殖以长江水系的苗种最优,但是目前长江水系蟹苗种数量有限,对于无法购买到长江水系蟹苗种的养殖户,可以考虑养殖辽蟹。  相似文献   

3.
在枞阳蟹苗场进行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选购♀蟹3 500只,蟹1 900只,培育获优质抱卵蟹1 605只,占总♀蟹数的45.86%.盐度为1.6%~2.3%,水温控制在20~24℃,产蟹苗91.5 kg.  相似文献   

4.
开春以后,是农户购买蟹苗种的关键时机,应怎样避免购买劣质假苗呢?有经验的养殖户采用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选购蟹苗种:  相似文献   

5.
要有效防止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现象产生,首先应搞清楚其成活率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其应有的防治效果。1.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原因。①苗种质量差。稻田养殖户多购买人工繁殖蟹苗培育。部分人工繁殖蟹苗在蚤状幼体变态过程中,没有投喂丰年虫或投喂不足,或因大  相似文献   

6.
<正> 蟹苗育成幼蟹,其成活率直接影响河蟹池塘养殖及人工放流的产量。湖泊蟹苗的放流回捕率通常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同样,用蟹苗直接在池塘养殖成河蟹的成活率也不高。主要原因是,蟹苗容易死亡和流失,长成幼蟹的比例小。故提高蟹苗培育的成活率,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利用网箱在池塘内进行蟹苗育成幼蟹(0.5克左右)的试验,观察蟹苗生长变态的生活习性,并定期测定浮游生物、水温等,从中找出影响蟹苗育成幼蟹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河蟹(Eriochir sinensis H. Mime-Edwards 1853年)养殖业的日益发展,河蟹的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不断完善,河蟹产量不断上升;但是,北方河蟹的性早熟,制约着河蟹的养殖,该试验旨在探讨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的养殖途径。在北方当年苗养成商品蟹生长期仅有5个多月,所以很难达到商品规格。若在冬季育,经过暂养,春季投放大规格的仔蟹,当年养成商品蟹就成为可能。为此,我们在1994~1995年1月,在大港区滨海养殖场进行了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性试验,通过对生产车间的改造,亲蟹的暂养、交配、抱卵及人工育苗等,于1994年 12月 8日和 1995年1月15日,共人工繁育蟹苗(大眼幼体)115 kg,取得了冬季育苗的成功。然后将蟹苗养成仔蟹,(在张家港)当年10月,养成商品蟹,平均规格100g/只以上。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河蟹生殖回游通道阻断、水源污染等原因,我国天然蟹苗资源锐减,河蟹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地区河蟹绝迹。为了恢复和发展河蟹的养殖业,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和尝试。其中向湖泊、外荡等大水域进行蟹苗人工流放,河蟹池塘主养等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进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河蟹的养殖方式 1.池塘套养这种方式在天津地区较为普遍。亩投放扣蟹2~5公斤,亩产成蟹10~20公斤。其优点是:不影响池塘养鱼生产,河蟹无需专门投饵。这种养殖适合水面大、池水浅、水生植物较多的池塘。 2.大水域围养利用湖泊、河道等大水域进行围  相似文献   

9.
徐承旭 《新农村》2006,(10):18-18
用于繁殖蟹苗的亲蟹,应为正宗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只重雌蟹不小于125克,雄蟹不小于150克。一般使用丰年虫(卤虫)培育的蟹苗,质量较好,而用淡水蚤、蛋黄等代用饵料培育的蟹苗质量较差。蟹苗培育周期一般为19~21天.出苗时水温为21℃左右。  相似文献   

10.
长江,瓯江,辽河中华绒螯蟹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名河蟹,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由于对河蟹的酷捕滥放,河蟹产量逐年下降,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增殖这种珍贵的水产资源,从七十年代起对河蟹进行人工放流,除从长江口捞取蟹苗外,着手开发辽河和瓯江的蟹苗资源,但后两水系河蟹个体较小,放流效益较差[徐兴川,1991]。关于中华绒螫蟹消化生理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陈立侨等[1993]研究了河蟹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能力,但未涉及其与消化酶的关系。徐生俊等[1993]研究了河蟹肝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及其最适pH值,而对淀粉酶…  相似文献   

11.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渔业生产苗种销售旺季即将到来。当前水产养殖状况如何,养殖户有哪些困惑?记者来到有着"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称号的江苏省兴化市进行了采访。喜,产品销路畅2月15日,江苏省兴化市老圩乡安东村蟹农万大军顾不得再走亲戚,急匆匆地来到育有近200万只蟹苗的池塘边,查看其生长情况,"再过半个月,蟹苗就开始出塘了,去年这个时候蟹苗价格每只才0.3元,今年蟹苗的预计价格是每只0.6元"。他乐呵呵地告诉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名河蟹,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由于对河蟹的酷捕滥放,河蟹产量逐年下降,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增殖这种珍贵的水产资源,从七十年代起对河蟹进行人工放流,除从长江口捞取蟹苗外,着手开发辽河和瓯江的蟹苗资源,但后两水系河蟹个体较小,放流效益较差[徐兴川,1991]。关于中华绒螫蟹消化生理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陈立侨等[1993]研究了河蟹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能力,但未涉及其与消化酶的关系。徐生俊等[1993]研究了河蟹肝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及其最适pH值,而对淀粉酶…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螫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系浅海里生,淡水中生活的狗游性甲壳动物,其大眼幼体通常称为蟹苗[赵乃刚等1998]。长江口蟹苗一般在6月上旬随潮流上溯到沿岸各河口水闸处[李长松等1997],蟹苗随着盐度的降低,不断调节生理机能,最后进入淡水环境中生长发育[张列士1972]。但是,随着养蟹业的迅速发展,蟹苗需求量的急增,促使渔民去迎捕和超前捕捞,结果因蟹苗体弱和未经淡化就投进淡水,造成蟹苗大批死亡[陆开宏等1995]。于是蟹苗淡化成了提高蟹苗存活率的关键问题。作者于1995年6月和1996年6月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螫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系浅海里生,淡水中生活的狗游性甲壳动物,其大眼幼体通常称为蟹苗[赵乃刚等1998]。长江口蟹苗一般在6月上旬随潮流上溯到沿岸各河口水闸处[李长松等1997],蟹苗随着盐度的降低,不断调节生理机能,最后进入淡水环境中生长发育[张列士1972]。但是,随着养蟹业的迅速发展,蟹苗需求量的急增,促使渔民去迎捕和超前捕捞,结果因蟹苗体弱和未经淡化就投进淡水,造成蟹苗大批死亡[陆开宏等1995]。于是蟹苗淡化成了提高蟹苗存活率的关键问题。作者于1995年6月和1996年6月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  相似文献   

15.
塑料大棚幼蟹培育技术浙江水产学院林平采用土池大棚和水泥池大棚放养河蟹早繁苗培育幼蟹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发现,每公斤蟹苗经大棚培育30天左右,能产出幼蟹2~3万只,成活率20%,获纯利2万元以上。且土池大棚优越于水泥池大棚。一、池塘的选择及规格选择避...  相似文献   

16.
河蟹,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起,河蟹池塘养殖在我国北方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经过多年的探索,河蟹良种生产体系已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越冬期长,多年来池塘河蟹蟹种冬季安全管理问题仍是困扰广大北方养殖户的难题,因此,做好池塘蟹种越冬期间管理,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是广大养殖户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河蟹蟹种越冬池的选择、蟹池水质调控、蟹种冬季喂养、疾病预防等几方面介绍蟹种冬季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邵东宏 《甘肃农业》2002,(10):45-4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上个世纪80年代,人工繁殖蟹苗获得成功,人工养殖河蟹也很快发展起来,但主要在我国长江两岸和沿海养殖河蟹比较成功.甘肃省养殖河蟹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参考国内池塘养蟹的成功典范,针对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2001年我们在甘肃河西水产良种试验场进行了池塘种草养殖河蟹技术探索.2001年4月17日投放5g/只的蟹种1.12万只,截止9月27日全部收获,共捕平均100g的成蟹350kg,成活率34%,平均单产46.7kg/亩.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的流行状况、影响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也称河蟹 ,通过人工繁殖蟹苗进行精养或半精养的养殖方式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的 ,但发展极快。 94年以后 ,大规模的人繁蟹苗和成蟹养殖在苏、浙、皖、沪等省市迅速展开 ,在许多水产养殖地区河蟹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业。近几年来河蟹病害已成为河蟹养殖成败的主要问题 ,而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是目前危害最大、流行最广、造成河蟹养殖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作者对该病的原因、病理研究后 ,为了能更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又进行了该病流行病学方面的观察 ,根据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也称河蟹 ,通过人工繁殖蟹苗进行精养或半精养的养殖方式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的 ,但发展极快。 94年以后 ,大规模的人繁蟹苗和成蟹养殖在苏、浙、皖、沪等省市迅速展开 ,在许多水产养殖地区河蟹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业。近几年来河蟹病害已成为河蟹养殖成败的主要问题 ,而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是目前危害最大、流行最广、造成河蟹养殖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作者对该病的原因、病理研究后 ,为了能更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又进行了该病流行病学方面的观察 ,根据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在河蟹育苗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亲蟹的交配及抱卵蟹的培育是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冬末与春季是亲蟹交配时节,根据河蟹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成功的经验,作者认为搞好亲蟹的交配及抱卵蟹的培育应分别抓好如下几点。1 亲蟹的交配把雌、雄亲蟹分别从各自的越冬池中捕出,放进一个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