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相似文献   

2.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用电影摄影机跟踪拍摄,及试验研究的结果证实: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产生雌雄子代;孤雌生殖仅产雄性子代。寄生于同一柞蚕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雄蜂较雌蜂早1~1.5天羽化。雄蜂羽化后,在寄主卵内即与刚脱下蛹包膜、尚未展翅的雌蜂,或发育后期的雌蛹交尾。羽化前5小时的雌蛹中,有59%以上的个体已经受精,羽化后可产生雌雄两性子代;但羽化前24小时以上的雌蛹,虽能观察到雄蜂有与之交尾的动作,但其产生的子代均为雄性。雌蜂在卵内交尾后,咬破卵壳出来。未见到前人所报道的雄蜂先咬破卵壳,在寄主卵外等待雌蜂交尾的现象 雌蜂产卵时,产卵管在寄主卵壳上朝左右两个方向轮流旋转钻孔,其旋转角度不超过360度,转速1~2转/秒。同时由产卵管分泌一种液体。  相似文献   

3.
两种赤眼蜂过寄生及其对过寄生适应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为寄主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过寄生及其对子蜂大小和性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蜂卵1∶3的接蜂比例下,两种蜂均有过寄生发生,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寄生2次的比例达到45.5%,显著高于其它寄生次数发生的比例。寄生次数显著影响羽化卵率及羽化蜂的雌性比,蜂种、寄生次数/单卵出蜂数均显著影响羽化蜂的体长。单卵羽化出1头蜂的体长显著大于单卵羽化出2头或3头蜂的体长;单卵羽化2头或3头时,松毛虫赤眼蜂体长显著大于对应羽化蜂数的玉米螟赤眼蜂体长。当单卵育出1头蜂时,两种蜂对应性别体长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时羽化出雌雄蜂时,松毛虫赤眼蜂的雌雄蜂体长(雌蜂0.43mm,雄蜂0.38mm)显著大于单卵育出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应性别蜂的体长(雌蜂0.38mm,雄蜂0.35mm)。这些结果表明,与松毛虫赤眼蜂相比,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过寄生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其子代雌蜂发育受过寄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üenée)卵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的适合度高于对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amura的适合度,本文比较了两种赤眼蜂寄生不同龄期亚洲玉米螟卵的出蜂率,并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赤眼蜂提取液对亚洲玉米螟卵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各个龄期的玉米螟赤眼蜂出蜂率均显著大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对应龄期寄主的出蜂率。玉米螟赤眼蜂整头雌蜂和高浓度雌蜂腹部提取液对卵龄为12 h亚洲玉米螟卵的孵化率都有显著影响,且玉米螟赤眼蜂的提取液能使亚洲玉米螟胚胎发育畸形;而松毛虫赤眼蜂整头雌蜂提取液和雌蜂腹部提取液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在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卵是工厂化繁育螟黄赤眼蜂的主要替代寄主,常常需要冷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子代雌蜂的平均寿命、寄生量、存活率和生命表等参数的变化,评价了在4℃条件下冷藏紫外杀胚米蛾卵对子代赤眼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冷藏60 d的米蛾卵。总体来说,随米蛾卵冷藏时间的延长,F1代单雌蜂的平均寿命与寄生量呈下降趋势,不过在储存期30 d时,寄生量出现了一个反常高峰。在储存期15 d时,F2代羽化率与雌性比例最高,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世代平均周期(Tc)和种群倍增时间(T2)则相应延长。因此,冷藏米蛾卵导致子代螟黄赤眼蜂的质量下降,经紫外杀胚处理的米蛾卵在4℃条件下冷藏时间超过45 d后在生产中需要审慎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和Wolbachia滴度。结果发现,29℃下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显著高于22℃处理的子代蜂,但29℃下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22℃处理的雌蜂。彰武种群雄性比显著高于西丰种群,但其日产卵量显著低于西丰种群。随母代蜂日龄增加,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均上升,但日产卵量和羽化率均下降。结果表明温度、遗传背景和日龄均影响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孤雌产雌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产卵数约占总卵量的90%以上)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产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论是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雌蜂产卵前是否补充过营养对雌蜂的产卵量和有效仔蜂数量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某些种类(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雌蜂,经卵产前补充营养,繁殖力有所增加;而另一些种类(如稻螟赤眼蜂)的雌蜂,经产卵前补充营养。产卵量并无明显增加。三种赤眼蜂的雌蜂在产卵前经补充营养(15%蜜糖液)后,均未发现产卵天数和雌蜂寿命有显著增加,雌蜂是否产完卵可能是决定雌蜂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尚对寄生蜂补充营养的时间和营养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已被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为改善雌蜂对害虫的嗜好性,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卵、幼虫和雌蛾腹部提取液及正己烷对照溶液,在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子代蜂幼期及羽化前期施加气味刺激,调查子代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偏好.结果发现,对照组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经提取液驯化的两性品系雌...  相似文献   

9.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Ⅱ)—雌蜂交配行为与子代性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昉 《昆虫天敌》1992,14(2):51-53
本文通过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交配行为观察,探讨了多雄交配和多次交配对子代性比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具有与多雄蜂多次交配特性,产子代为两性;当雌蜂营孤雌生殖时,其子代皆为雄性。多雄多次交配行为并不对子代数量产生影响,但由于随着交配雄蜂和交配次数的逐渐增加,雄性后代不继增多,这实际上是降低了雌蜂有效繁殖力。根据本试验结果,我们对大量繁蜂时如何控制亦眼蜂子代性比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柞蚕Antheraea pernyi灰卵(工厂化繁育赤眼蜂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感病寄主卵)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寄生选择与适应性及其繁育子代蜂寄生能力的影响,以柞蚕灰卵作为供试寄主,健康卵作为对照,在无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研究松毛虫赤眼蜂对其的寄生选择与适应性,并比较灰卵和健康卵繁育的子代蜂对0、1、2、3日龄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无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和总蜂数分别为30.0%、54.1%、39.3头和48.7头,而在健康卵上分别达到96.0%、93.0%、82.5头和96.8头。在双向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和总蜂数分别为33.3%、27.1%、24.7头和52.2头,而在健康卵上分别为68.0%、86.3%、60.6头和74.2头。在无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和健康卵上的发育历期和后代雌性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灰卵繁育的子代蜂对1、2日龄米蛾卵的寄生数则显著低于健康卵繁育的子代蜂,且后者对米蛾卵的寄生数随着米蛾卵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灰卵繁育的子代蜂对0、3日龄米蛾卵的寄生数要显著高于1、2日龄的。表明柞蚕灰卵会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选择与适应性以及子代蜂的寄生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暝赤眼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玉米暝赤眼蜂在玫蛾卵及欧洲玉米暝卵上的产卵及辨别寄主行为,表明玉米暝赤蜂在不唾卵上产卵耗时不同,能根据寄主卵大小调节产卵数量;产卵时具有性别控制行为;该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辨别主卵已被寄一与否的能力,并对自身和同种个体间已寄生卵有很强的辨别力;玉米暝为赤眼蜂与广赤眼蜂能辨别相互间寄生的寄主卵。  相似文献   

12.
低温诱导赤眼蜂滞育与寄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丽英 《昆虫天敌》1992,14(3):117-125
为防治农林害虫而需要大量繁殖赤眼蜂时,蜂种的长期贮存是重要的环节,而只有处于稳定滞育状态的个体才能经长期冷藏后再受复苏处理而不失其活力。我们采用希略赫基契诱导广赤眼蜂 Trichogromma evanescens 滞育及快速检验滞育稳定与否的方法,对我国四种赤眼蜂进行的试验表明:寄生于不同寄主的不同赤眼蜂种类受滞育诱导的反应是不同的,只有寄生于麦蛾卵内的稻螟赤眼蜂 T.japonicum、亚洲玉米螟赤眼蜂 T.ostriniae 和松毛虫赤眼蜂 T.dendrolimi 在蜂幼虫末期分别受恒温8.10℃,8℃,8.10℃处理30天可获得相应为81.2~89.5%,63.8%,96.9~97.9%的滞育预蛹;它们在米蛾卵内或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内均无高于50%的滞育预蛹;而拟澳洲赤眼蜂 T.confusum 在上述三种寄主卵内能受诱导而进入滞育的预蛹比例极低(0~40.9%)。此类与寄主有关的滞育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
中间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两个品系的寄生行为是有影响的。尽管两种卵均可作为甘蓝夜蛾赤眼蜂繁蜂寄主 ,但用米蛾卵繁殖甘蓝夜蛾赤眼蜂比用麦蛾卵繁蜂更好。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在米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分别为 75.90粒和 67.00粒 ,明显高于在麦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用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 ,将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各 20头进行5d的逐日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每日平均的寄生卵量、子代羽化率、子代发育历期以及子代性比均随寄生日期的推延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孤雌生殖产两性子代的暗黑赤眼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证阴暗黑赤眼蜂孤雌生殖能产雌雄两性子代。雌蜂占90%以上,与两性生殖没有区别。在山西运城该蜂寄生棉铃虫及黄地老虎卵,人工接种时也能寄生杨雪毒蛾和多种夜蛾科害虫卵,但不能在柞蚕、蓖麻蚕卵内寄生。用杨雪毒蛾卵作寄主繁殖该蜂,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在棉田小区中分别释放暗黑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寄生率分别为63.7%和47.9%。由于该蜂雌性比特高,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发育和寄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学观察法在室内监测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内不同发育时期的松毛虫赤眼蜂在经历高温40℃处理1 h或35℃处理6 h后其当代和子代蜂的世代历期、羽化率、寄生率和雌蜂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40℃处理1 h有利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于幼虫期处理后其当代蜂世代历期明显缩短,于胚胎期和蛹期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羽化率显著提高;然而,高温35℃处理6 h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各发育时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当代成蜂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幼虫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的雌蜂率、寄生率和子代成蜂的羽化率均显著降低。表明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繁育时适当优化温度可以提高扩繁效率,但运输和释放时应避免高温暴晒以降低防控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6.
邱中良  邱鸿贵 《昆虫天敌》1990,12(3):116-121
本文描述了群聚寄主卵和间隔分布的寄主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子代分配的影响。单头雌蜂产卵于群聚寄主卵时,平均每粒寄生卵的子蜂数明显少於单粒寄主卵时的子蜂数,但每头雌蜂所产的总子蜂数和被寄生的寄主卵数随着寄主卵群的卵数增加而增加。表明,雌蜂产卵于群聚寄主卵时能减少在每粒寄主卵中所分配的子蜂数,而增加寄生的寄主卵数目。密度制约是限制每头雌蜂寄生寄主卵数目的因素。在分散的寄主卵中,平均每粒寄生卵的子蜂数随着卵粒间距离增加而增加,但每头雌蜂所产的总子蜂数和被寄生的寄主卵数并没有明显地随着寄主卵粒间的距离大小而改变。可见,在分散寄主卵中,雌蜂的生殖力则是限制每头雌蜂寄生寄主数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低温保存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冷藏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赤眼蜂的发育阶段、发育温度和冷藏时间,均能影响蜂的羽化率和产卵量。以在8℃、25℃变温中发育到卵后期冷藏的寄生卵,羽化率和雌蜂产卵量最高。冷藏90天,羽化率为87.5%,单雌产卵55.8粒。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麦蛾卵及欧洲玉米螟卵上的产卵及辨别寄主行为,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寄主卵上产卵耗时不同,能根据寄主卵大小调节产卵数量;产卵时具有性别控制行为;该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辨别寄主卵已被寄生与否的能力,并对自身和同种个体间已寄生卵有很强的辨别力;玉米螟赤眼蜂与广赤眼蜂能辨别相互间已寄生的寄主卵  相似文献   

19.
十二种赤眼蜂的产卵行为及其与体外培育成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5~1987年我们相继用人造寄主卵(简称人造卵、即体外培育法)育出国内外十二种赤眼蜂。我们发现,只要雌蜂在人造卵中产下充裕的卵,不被霉菌污染,这十二种赤眼蜂都可在同一种培养液内产卵、发育,但事实上体外培育各种赤眼蜂的成功率是不同的,我们曾载文(1987)论述了不同种赤眼蜂的产卵管大小影响到它们对不同质地厚薄的人造卵壳膜的选择。本文讨论了12种赤眼蜂产卵管的长、宽、每次的产卵数、产卵速率与体外培育成功率的关系并将12种赤眼蜂分成了三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别设计了去除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母蜂第1 d所产的卵(处理1)和在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1 d后去除母蜂(处理2),并统计其子代性别构成和比例这2组数据来明确其产卵行为特征,进而来验证松褐天牛肿腿蜂在一次产卵行为中是否会优先产出未受精的卵。研究发现,在处理2中仅保留了肿腿蜂第1 d所产的卵后,24例有效重复中仅有1例无雄性后代;对照组(接蜂后无处理)中所有重复均有雄性后代。然而,在处理1去除了肿腿蜂第1 d所产的卵后,25例有效重复中子代无雄蜂的样本数达到了10例,其雄蜂缺失的比例显著高于处理2和对照组。处理1和处理2均羽化出26头雄蜂,其平均单雌产雄量分别为1.04和1.08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8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的群体构成是显著的偏雌性,母蜂一次产卵行为中会在最初的时间内将雄性后代产出,而随后再陆续地产出雌性后代。这种雄性后代先产的行为特征对肿腿蜂控制其较高的子代雌性比和子代雌蜂在羽化后可第一时间完成交配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