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前茬树木对铅笔柏幼林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结果初步表明:侧柏、桧柏等柏类树种对铅笔柏新造林地或圃地具有明显的前茬效应,即明显影响铅笔柏幼树的生长,也会导致铅笔柏幼树遭受严重的梢枯病和芽枯病的侵害;国槐前茬也会导致新植铅笔柏遭受煤污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由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raHahn所引起的铅笔柏梢枯病(又称铅笔柏疫病),1983年在江苏首先发现,现已蔓延到上海市,安徽省等地。这是一种严重的苗圃病害,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该病是在由美国进口的铅笔柏种子育苗地上发现的。由于美国早就存在此病,因此怀疑该病是由种子带菌从美  相似文献   

3.
铅笔柏原产美国,材质优良,树形美观。我国华东地区引种,生长良好。近些年来,由于园林事业的发展,这一树种的栽培日益广泛,但许多苗圃中发生枯梢病,造成较大损失。在美国,枯梢病也是铅笔柏苗期的重要病  相似文献   

4.
铅笔柏梢枯病又称铅笔柏疫病(Cedar blight),曾列入我国尚未发现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林木病虫名单(草案)之中.1983年在江苏省首次发现.1985年之后,陆续在上海、安徽等省市相继发生为害.引起铅笔柏梢枯病的病原菌是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era Hahn)这与美国Hahn(1920年)所报导的是一致的.该病在美国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5.
铅笔柏原产北美,是优良的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我国于本世纪初引种,多年来,已在生产和园林上推广应用,获得成效。 自1983年以来,我省铜山、东台、丹阳等县铅笔柏苗木遭到病菌的严重侵染,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几年的研究确定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称之铅笔柏梢枯病,病原菌为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ra Hahn)。在我国是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的苗圃病害。国外称之为铅笔柏疫病(Cedar blight.)。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及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国内已知在江苏、上海及安徽等省市有局部分布。 该病被列入我国尚未发现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林木病虫名单(草案)之中。对此病  相似文献   

6.
铅笔柏梢枯病是苗圃中一种严重病害。近年来,发生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采用25%多菌灵或40%灭病威500倍,在苗木生长期间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每次每亩用药量200—250克,并在发病初期结合进行人工剪除病枝(苗),能够达到控制住病害的蔓延和扩展,保障苗木的安全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铅笔柏、河南桧等多种柏树上流行一种芽枯病,近年来已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成为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引起芽枯病的原因是真菌性病害,还是生理性病害,或其他病原,尚未有定论。笔者于1984年立题进行铅笔柏芽枯病研究。现已确定系瘿螨为害所致。经南京农业大学匡海源副教授鉴定为纳瘿螨科(Nalepellidae),三毛瘿螨属(Trisetacus),桧三毛瘿螨(Trisetacus juniperinus Nalepa)。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该病的分布与寄主、为害情况、症状、病原物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铅笔柏梢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笔柏、蜀桧、河南桧、刺柏等是我省淮北地区的主栽常绿树种,由于大多是从外地引入,伴随着苗木的引进,铅笔柏梢枯病也随之而来。一旦遇到降雨多的高温季节就会大面积发生。涡阳县1998年首次发现该病,2003年、2004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们在认真做好病情调查的同时,开展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了几种为害铅笔柏的新的病虫鼠害,其中:病害有煤污病,害虫有柏肤小蠹、双条杉天牛、柏大蚜、小蓑蛾,鼠类有中华鼢鼠;柏肤小蠢、双条杉天牛对铅笔柏移植大苗为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枯梢病在我省是一种危害面积大发病重,蔓延速度快的真菌性病害。给我省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解决该病害防治问题,1979年组成了辽宁省枯梢病防治试验协作组,以丹东和本溪两地为试验基地,对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与立地因子的关系,以及枯梢病的防治技术做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松枯梢病病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范围广,危害重,严重威胁林业生产及生态安全.该病病原菌组成多样,存在基因型的分化.该文对松枯梢病的病原菌多样性、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藉以为我国松枯梢病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枯梢病是我国南方杉木林中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杉树新梢和枝梢顶芽枯死,导致腋芽、不定芽大量萌发,形成丛生枝。本文就在江西银山林场的调查结果,对杉木枯梢病的病害症状及发生情况作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被害林木轻则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从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火炬松、湿地松梢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以来,在湖北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火炬松、湿地松梢枯病。主要分布在太子山林场管理局、京山、咸宁、崇阳、鄂州、阳新、红安、襄樊等县市。病害发生而积占各地火炬松和湿地松面积的20-50%,发病株率28. 6-100%,病梢率7. 7-96. 0%。轻病林分林木生长势下降,重病林分林木成片死亡或濒于死亡。乃我省发展国外松生产的主要障碍。病害症状表现主要有梢枯、溃疡、枯针等三种类型。梢枯为其典型症状。经多次采集病梢,反复镜检、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证实在我省导致火炬松和湿地松梢枯病的病原菌与有关文献报道的 DiplodiaPinea(Desm.)Kickx 类似。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梢和病针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分生孢子大量散发,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病害发生与降雨量成正比关系,在林木生长抽梢期的4-9月,降雨多的年份病害发生较重,在降雨少的年份,病害发生较轻。在石灰岩、流纹岩、片麻岩发育成的土壤上生长的林分发病较第四纪粘土上的林分重。火炬松发病普遍较湿地松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江苏各地场圃的铅笔柏病害发生比较普遍而严重,主要为害1~7年生的铅笔柏,尤其1~3年生的幼苗受害更重。根据笔者1986年6~10月调查,射阳县林科所二年生铅笔柏发病死亡率为40.9%;南京丁祥园艺场四年生铅笔柏发病死亡率为23.7%;吴县胥口乡五年生铅笔柏发病率为76.7%,其实,上述数字不是一种病害所致。铅笔柏的病害种类颇多,有些症状很相似,较难区别。现已发现有柏树疫病(即铅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湿地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近年来陕西省安康、汉中、西安等地、市的一些县广为引种,长势很好,但自1983年以来,在安康县境内引种的5年生湿地松上,发生了一种危险性的传染病一湿地松枯梢病,造成幼树大量枯梢,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有碍于引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松枯梢病[Diplodia.pinea(Desm.)kickx.]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国外对该病的研究较多,国内只对樟子松枯梢病有较系统的研究。湿地松枯梢病未见有报道。为此,于  相似文献   

17.
提起毛竹枯梢病,对浙江沿海和北部竹区来说并不生疏。那里的竹农与枯梢病的斗争已有多年。但是对我国大多数毛竹产区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近年来,江苏、江西等省也发生了毛竹枯梢病的为害,因此,有必要作一介绍,供各地防治参考。毛竹枯梢病的症状枯梢,顾名思义,是梢头枯死。因是传染性病害,所以称枯梢病。其实不仅表现为枯梢,还有枯枝甚至整株枯死的现象。该病发生在当年新竹上,浙江省每年7月上中旬就开始零星发生。起初在枝条的节叉处出现褐色斑,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在永泰县世行项目造林地上幼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达203hm2;害虫有蕉艺夜蛾、微红梢斑螟等9种,病害有松枯梢病、赤枯病等5种,以微红梢斑螟和松枯梢病为害较严重;集中成片、速生快长的单纯针叶林是造林地幼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调查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标准地设置调查了杂交竹梢枯病发生情况及病害分布情况。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害多发生在新生杂交竹上,病害在林间可表现出3种症状,枯枝型,梢枯型,株枯型,并以株枯型为主。该病害在寄主上的特征性病状为在竹梢的某一节或某一枝条的节权处出现褐色病斑,向上延伸成舌形或向上下同时扩展成菱形,颜色逐渐加深呈紫黑色。严重发病竹林,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分别达100%和95.2。感病植株的空间分布型显示,10块标准地的C〉1,I〉0、M^*/M〉1、Ca〉0和K〉0,因此,杂交竹梢枯病病株在田间属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0.
防治铅笔柏梢枯病要重视预防.避免在重茬地和低洼潮湿地育苗,要合理控制苗木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生长期内要求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一旦苗木发病,要及时铲除发病中心,采用药剂防治和人工剪除病株相结合的防除办法;选用抗病类型种苗;认真实行苗木检疫,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