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6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开展的"苹果现代矮化密植栽培及砧穗组合试验"和"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不同定植方式试验"的研究成果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在对试验园考察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取样法进行现场测产,发现该栽培模式具有应用矮化砧木、采用宽行密植、选用大苗建园、设立支架栽培、行间生草和高光效树形等6项关键技术。这里的苹果3年就能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是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乔砧密植栽培相比,以矮砧宽行密植为基础的现代苹果栽培模式,具有便于实施果园生草制、机械化作业、肥水一体化、高光效、省工省力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早结果,早丰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苹果大发展时期,山东省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90%以上的果园是按照此栽培模式建立的。此种栽培模式虽然对推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乔砧密植树体控冠和促进结果技术难度大,果农难以掌握,管理费时费工,加上该模式自身的缺陷,致使大多数果园密闭、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已不能适应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水果矮化密植栽培,具有树体矮小,管理省工,便于机械化操作,结果早,稳产性好等优势。临汾市从2010年起,引进推广水果矮化密植栽培新模式,目前,全市矮化密植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 680 hm2,主要分布在翼城、尧都、洪洞、大宁、曲沃、永和、霍州、古县、安泽、乡宁等县(市、区)。主要树种为苹果,梨、樱桃也有少量栽植。矮化密植栽培的苹果品种主要有富  相似文献   

5.
以昭通为代表的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产区是我国主要苹果产区之一,昭通有乔化密植果园1万hm2。但果农对乔化密植树形栽培管理思路不清、技术要点不明,在果园规划、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树形、枝量、生长量等达不到预期目标。现以昭阳区4 m×2 m、667 m2定植83株乔化主干型果园为例,对乔化密植树形1~3年栽培管理思路、管理目标和栽培技术要点作详细介绍,以便实现早结丰产、提前回收种植成本、快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陕西省千阳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兴村的首位工程,抢抓全省“3+X”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品种引领、模式支撑,稳存提质、融合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发展之路,并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的苹果栽培技术规范,全县发展矮砧苹果8 670 hm2、苗木繁育基地2 000 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正据《果树学报》2021年第5期《南疆矮砧密植滴灌苹果生长、耗水及产量研究》(作者曹辉等)报道,为了提高南疆苹果水分利用率和制定高产高效的灌溉模式,2019—2020年以5年生矮砧密植皇家嘎拉为研究对象,设置W1(13.5 mm)、W2 (18 mm)、W3 (22.5 mm)、W4(27 mm)及W5(31.5 mm)5个灌水定额,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苹果生长、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1月27—28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金政研究员在咸阳综合试验站调研化控疏花试验情况,并就苹果矮砧密植栽培和果树冬季修剪进行了现场指导。27日下午,王金政研究员对综合试验站今年开展的苹果化控疏花疏果试验进行了调查和交流,并对2013年的试验任务提出了具体意见。28日上午,在咸阳综合试验站查养良站长的陪同下,王金政研究员首先来到乾县梁山镇新栽矮砧密植栽培果园,查养良站长首先介绍了咸阳产区秋季苹果栽植情况及秋栽选用砧木的品种、嫁接品种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R.L.cooper教授等人研究推广的大豆平作密植基础上,结合我省的实际特点,进消化改造嫁接,而形成的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该技术一般比常规垄三栽培增产15%以上。包括三种模式,即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在我省目前条件下,平作窄行密植适于机械化水平高,化学除草技术好、地多人少的地区;大垄窄行密植适于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费力较高、栽培管理较为细致的地区;小垅窄行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矮砧高密度苹果园,利用矮化自根砧或矮化中间砧苗木密植建园,配套立架支撑防护系统、肥水一体化等设施,采用高纺锤树形、行间生草等栽培措施,是一种便于机械化作业的苹果园,也是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山东省威海地区的现代矮砧高密度果园,苹果栽植密度一般株距为1~1.2 m,行距3~4 m,每667 m2栽植苹果110~220株,品种主要是富士、威海金等,其中富士品种占比达到了70%以上。目前,威海地区的矮砧苹果面积已经超过2万hm2。  相似文献   

11.
我区引种丰水梨已有 2 0多年 ,但最近 7年才有大面积发展 ,目前面积达 173hm2 多。我们在生产中采取每 6 6 6 7m2 栽 111株的密植方式 ,并实施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 ,使丰水梨栽植第 2年成形 ,第 3年试产 ,第 4年丰产 ,每 6 6 6 7m2 产量达 15 0 0kg多 (优质果 )。现将我们采取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密植为使果园单位面积枝叶量快速增加 ,获得早期丰产 ,宜实行密植栽培。株行距由常规的 3m× 4m改为 2m× 3m ,每 6 6 6 7m2 栽 111株。选高 70~ 10 0cm的一年生苗木 ,并且在坝区采用深沟高畦的定植模式。2 巧施肥为促进幼树…  相似文献   

12.
16.那些桑树品种适宜矮化密植栽培?在现行推广品种中,以197和桐乡青比较适应密植,它们有发条数多、枝条挺直的优点。如果肥水条件好,桐乡青更适宜。如每亩密植1000株以上,每株留养2~3拳,就很容易获得8000根枝条的要求。团头荷叶白和大种桑,发条数较少,所  相似文献   

13.
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展现状1 1 基本情况苹果是我国加入WTO后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 2 0 0 0年 ,我国苹果栽培面积、产量分别达到 2 2 5 4万hm2 和 2 0 4 3万t,分别占我国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 1/ 4和 1/ 3,占世界苹果面积和产量的 2 / 5和 1/ 3;苹果产值约 346亿元 ,占水果总产值的 4 3 3%。 2 0 0 0年 ,我国出口苹果 2 9 8万t、苹果浓缩汁 14 2万t,出口额超过 2亿美元。苹果已成为我国北方一些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1 1 产量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去冬今春以来,山西省运城市将果树间伐作为一次推进果树提质增效的"田间革命",隔行伐、隔株伐、随机伐等不拘一格,循序渐进,截至目前已间伐果园1.05万hm2。苹果是运城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果园大多采用了乔砧密植的栽培模式,株行间枝条交接,通风透光不良,导致苹果着色差,品质下降。针对果农惜果爱树不愿间伐的情况,该市一方面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电视专题讲座,组织果农赴陕西洛川等地的间伐示范园实地参观。另一方面在  相似文献   

15.
1 适地栽培 尽量选冬季无冻害、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在 1m以上 ,又靠近水源的地方建园。丘陵山地宜选择东南、西南和南向坡地 ,西向、北向易遭受冻害 ,东北向易受台风袭击 ,均不宜建园。2 适当密植或计划密植 龙眼传统栽培多为实生树 ,每 666 7m2 植 15~ 18株。现多用嫁接苗 ,可适当密植 ,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每 666 7m2 植 2 5~ 30株(平地一般每 666 7m2 植 2 5株 ,山地 30株 ) ,株行距为 4 5m× 6m或 4m× 5 5m。计划密植每 666 7m2 植4 5~ 50株 ,株行距为 3m× 5m或 3m× 4 5m ,若干年后间伐成株行距为 5m× 6m…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苹果出口 ,农业部最近决定采用国际通行做法 ,规划在西北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辽冀建立苹果生产非疫区 ,涉及陕、甘、晋、宁、鲁、辽、冀等 7省 (区 ) 38个市 (地 ) 10 4个县 ,计划到 2 0 0 5年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苹果非疫区 133 33万hm2 (2 0 0 0万亩 ) ,到 2 0 0 7年 ,出口鲜苹果 180万t,力争占领 1/4的国际苹果市场。在出口量增加和生产成本降低后 ,预计该区果农每年将增加收入 2 3 5亿元。我国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大国 ,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苹果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的 4 4 %和36 % ,但鲜苹果的出口量仅占世界鲜苹果贸易量的8%…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情况2011年辽宁全省果树栽培面积达62.27万hm2,比2010年的61.33万hm2增长1.52%,其中,苹果25万hm2,梨18.33万hm2,葡萄6.67万hm2,苹果、梨和葡萄栽培面积占全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80.30%。水果总产量650万t,比2010年的600万t增长8.33%,其中,苹果230万t,梨150万t,葡萄110万t,苹果、梨和葡萄产量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苹果是威海的优势树种,是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支柱。现有苹果树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栽植的,当时为实现早结果和高产,主要采用矮化密植和乔化密植两种模式定植,株  相似文献   

19.
<正>苹果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现代栽培模式建园、精准土肥水管理、高光效树体调控、精细花果管理和无害化病虫综合防治等。一、现代栽培模式建园现代栽培模式主要是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大苗建园、支架栽培。应用2~3年生的矮砧优质大苗建园,要求苗木高度1.5米以上,品种嫁接口以上5厘米处直径达到1.0厘米,芽眼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及检疫对象。苗木定植后设立支架,顺行向每10米左右立一个3.0~3.5米高的水泥柱,分别在0.8米、  相似文献   

20.
<正>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和山东省委都把提升农业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全省农业经济的中心和重点。再创我省苹果生产新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量"是基础,"质"是核心。2010年开始,省财政厅、农业厅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在其引导推动下,一场重在提"质"的新栽培模式正在全省各地蓬勃兴起。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新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在我省苹果产区引发了一场果树栽培制度转型升级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