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冬季气温较低,鸡群免疫力下降,尤其是产蛋鸡群,一方面要确保相应的营养标准,以维持产蛋和自身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要保持体温,抵抗外界的寒冷。同时冬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如果不能精细饲养管理,及时查缺补漏,做好防疫,随时有可能导致疾病的爆发和流行。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管理经验,将冬季饲养管理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总结如下:一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严防"贼风"进入鸡舍  相似文献   

2.
正冬季气候寒冷,光照减少,蛋鸡产量下降,直接影响养鸡效益。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蛋鸡冬季高产。1做好保温防寒工作鸡产蛋的最适宜温度为18~28℃,冬季可增加饲养密度、关闭门窗、加挂草帘、火炉取暖等措施,以确保舍内温度保持在18℃以上。2适当提高饲养标准冬季气温低,鸡体热能消耗大,采食量相应增加,为满足鸡群自身消耗和产蛋需要,要适当提高日粮的营  相似文献   

3.
冬季气温较低,鸡群免疫力下降,尤其是产蛋鸡群,一方面要确保相应的营养标准,以维持产蛋和自身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要保持体温,抵抗外界的寒冷。同时冬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如果不精细饲养管理,及时查缺补漏,做好防疫,随时有可能导致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冬季气温较低,鸡群免疫力下降,尤其是产蛋鸡群,一方面要确保相应的营养标准,以维持产蛋和自身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要保持体温,抵抗外界的寒冷。同时冬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如果不能精细饲养管理,及时查缺补漏,做好防疫,随时有可能导致疾病的暴发和流行。现将冬季饲养管理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冬季气温较低,鸡群免疫力下降,尤其是产蛋鸡群,一方面要确保相应的营养标准,以保证产蛋和自身的维持需要;另一方面要保持体温,抵抗外界的寒冷。同时冬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如果不能精细饲养管理,及时查缺补漏,做好防疫,随时有可能导致疾病的暴发和流行。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管理经验,将冬季饲养管理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强  邵磊  张晓思 《山东家禽》2013,(12):24-26
产蛋鸡群最适宜的生产温度是13~25℃,随着冬季气温的不断降低,如何保证鸡群低温下的高生产性能是养鸡业者冬季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冷空气频繁到来,气候寒冷,产蛋鸡群很容易受冻,产生冷应激。冷应激极易造成鸡群产蛋率下降10%以上.同时诱发呼吸道疾病,影响生产性能,若舍温过低,还会冻伤鸡冠、肉垂和鸡爪,严重的甚至造成鸡群停产乃至死亡。因此,在寒冬来临前后要做好防寒保暖和通风等工作,防止鸡群发生冷应激,保证鸡群顺利过冬。本文从什么是冷应激、对产蛋鸡群的危害及如何防控的角度,阐述冬季如何防控冷应激,确保产蛋鸡群发挥有效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冬季天气寒冷,极易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笔者特从饲养技术、保温防寒、日光照射、通风设施、环境条件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便延长产蛋高峰,确保广大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1 注意保温防寒 通常情况下,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8~28℃.如果鸡舍温度低于5℃时.产蛋量明显减少.因此,必须加强鸡棚的保温防寒措施.最好将鸡舍温度控制在8~13℃.具体可采取生火炉、堵塞墙壁漏缝或利用电暖器等设施来提高鸡棚温度,保证鸡群对温度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8.
一确保鸡群有较高的整齐度进入冬季前,鸡群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挑选,为保证鸡群健康和较高的产蛋率,应当机立断,对病鸡、弱鸡、残鸡以及低产鸡、停产鸡进行挑选后淘汰,以确保产蛋鸡群有较高的整齐度,为整个鸡场生产理想的经济效益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娜日娜  李峰  王岩 《山东家禽》2014,(12):25-26
冬季如何稳定提高蛋鸡产蛋率,保障饲养蛋鸡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通过调整冬季饲料配方的方式,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能确保蛋鸡高产蛋率。寒冬时节,广大养殖户因受饲养技术、保温防寒、日光照射、通风设施、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蛋鸡群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粪便、采食量均良好,产蛋率仍然会下降5%~10%。所以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显得非常重要,一则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则可以保证蛋鸡安全过冬,确保蛋鸡高产蛋率。  相似文献   

10.
冬季天气寒冷,且昼夜温差较大,鸡群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常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或突发疫情现象,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使蛋鸡在冬季提高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期,需要加强鸡舍及鸡群管理,给鸡群提供适宜的产蛋环境,使鸡群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冬季气候寒冷,光照时间短,在饲养管理上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就不能维持鸡群的正常产蛋率,高产鸡也不能多产蛋。为此,提出对圈养鸡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冬季饲养管理措施。1.加强鸡舍的保温措施:对那些保温条件较差、四周通风的鸡舍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鸡舍的顶部要铺上稻草之类的东西,四周用塑料布围住,外面  相似文献   

12.
正寒冷的冬季,广大蛋鸡养殖户因受饲养技术、保温防寒、日光照射、通风设施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蛋鸡群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粪便、采食量均良好,产蛋率仍然会下降5%~10%。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方显得较重要,一则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则可以保证蛋鸡安全  相似文献   

13.
冬季商品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宝华 《水禽世界》2009,(12):19-21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昼短夜长,自然光照不足,产蛋鸡常由于冷应激造成产蛋下降.冬季气温较低,不仅降低了鸡群的抵抗力,同时也为病毒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冬季也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如何保证蛋鸡冬季高产稳产,确保鸡群健康、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蛋鸡饲养场主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将冬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作一概述,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鸡的体热消耗大,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母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完全停产,导致经济效益降低。为此,饲养户应采取以下措施。1防寒保温温度对鸡的健康和产蛋量有很大影响,当温度降至5℃时,产蛋即见减少;降至0℃以下,鸡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和产蛋高峰。为维持鸡群产蛋率,冬季鸡舍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有条件时让鸡饮温水。由于舍内外温差大,鸡群宜晚上早关,早晨晚放,每天放鸡前要先开部分窗户,使舍内温度逐渐降低后再放鸡出圈。为增加鸡的活动,可在垫草上撒谷粒或在舍内悬挂青菜,任鸡采食。冬季鸡舍保温可采取天棚加防寒…  相似文献   

15.
冬季寒冷,养殖户若不提前做好饲养管理及营养调控准备工作,会导致鸡群免疫力下降,在冷应激出现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产蛋性能下降.寒冷季节产蛋鸡舍温度最好控制在13℃~16℃为宜,最低不得低于8℃. 有报道指出舍内温度低于最适生产温度范围时,温度每下降1℃,产蛋率将下降1.5%.因此,蛋鸡养殖户在做好鸡舍保温通风工作准备的同时,应根据不同产蛋阶段生理特点和采食变化规律,为鸡群做好充足的营养供给方案,才能保证生产性能的稳定发挥,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冬季许多养殖密集地区的产蛋鸡群容易出现产蛋下降.我们对2000年以来每年冬季造成产蛋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发现造成产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疾病因素,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支、脑炎、鼻炎等.其中新城疫的发病率为最高,其次为禽流感、传支、脑炎、鼻炎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气候方面的原因,蛋鸡在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产蛋率下降,而冬季鸡蛋的价格又相对较高,所以提高鸡群冬季产蛋率,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鸡群冬季产蛋率呢? 一、合理安排产蛋高峰期。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8~3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85%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最旺盛,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一宝贵时间。将产蛋高峰期安排在冬季,就要改变早春育雏的习惯,改在5~6月育雏,此时气温逐渐升高,育雏成活率高,而且产蛋高峰期正好在冬季。  相似文献   

18.
<正>北方冬季气候寒冷而漫长,要想使产蛋鸡在冬季正常产蛋并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冬季蛋鸡高产。由于冬季气寒温低,所以管理上应注意防寒防湿、控制通风角度、协调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和加强光照管理等,下面根据实践中摸索的经验技术和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9.
<正>冬季气温低,如果对鸡群管理疏忽,易造成鸡只疾病发生。为了降低和避免鸡只的发病率,要加强鸡的饲养管理。1注意防寒保温蛋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当鸡舍温度低于5℃时,就会影响产蛋量,使产蛋量下降,饲料消耗量增加,所以,在冬季养殖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鸡舍温度至少要保持到5℃以上。成年蛋鸡体型较大,体温较高,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室温,但对于背部和颈部羽毛损失较多的老鸡和新进的小蛋鸡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室温。  相似文献   

20.
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对产蛋鸡影响很大,常导致鸡群产蛋率大幅度下降,甚至休产。因此,要使母鸡冬季多产蛋,应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舍温适宜:蛋鸡产蛋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15℃,当温度低于7℃时,产蛋开始下降,饲料报酬降低;低于0℃时,产量显著减少;低于-9℃时,则停止产蛋并出现冻冠。因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