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牛粪、玉米芯等原料以研究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栽培配方。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堆肥在二次发酵初期温度高于杏鲍菇菌渣堆肥;各菌渣堆肥期间,随堆肥时间的延长,菌渣p H值及含氮量呈上升趋势,碳氮比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金针菇菌渣堆肥的电导率显著高于杏鲍菇菌渣(P 0.05);金针菇菌渣栽培的双孢蘑菇5潮总产量达到17.17 kg/m~2,略低于杏鲍菇菌渣(对照)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18.65 kg/m~2;菌渣堆肥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较不添加的有明显提高,其中杏鲍菇菌渣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总产量相对最高,为20.60 kg/m~2。  相似文献   

2.
菌渣培养料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以稻草、杏鲍菇菌渣、金针菇菌渣为主培养料的3种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对其子实体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稻草配方的蘑菇粗蛋白含量(40.00%)和粗脂肪含量(3.20%)较菌渣配方高,其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均优于菌渣配方栽培的蘑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表明杏鲍菇菌渣配方氨基酸组成最优,菌渣配方均好于稻草配方;借助模式识别得出杏鲍菇菌渣配方、稻草配方栽培蘑菇与全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为0.88,高于金针菇菌渣配方;杏鲍菇菌渣与金针菇菌渣配方栽培的蘑菇,其风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稻草配方;结果说明菌渣配方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蟹味菇菌渣的堆肥效果,明晰菌渣与猪粪、羊粪、稻草等原料在堆肥过程中的碳氮转化效率和损失,按湿质量比设菌渣(F1)、菌渣∶猪粪8∶2(F2)、菌渣∶猪粪6∶4(F3)、菌渣∶羊粪6∶4(F4)、菌渣∶猪粪∶稻草(粉碎)6∶2∶2(F5)5个处理进行堆肥试验。结果表明,纯菌渣堆肥后有机肥总养分含量高,但产出量较低,发酵过程中碳氮损失多。与F1堆肥发酵相比,F2和F3堆肥发酵后,总养分含量分别低6.9%和11.6%,但磷含量较高,碳氮损失较少,C/N分别为3.72和9.34,总体优于纯菌渣发酵。相对于猪粪,羊粪的C/N高,养分含量低,F4处理下混合发酵,羊粪的碳氮损失较多,尤其是氮损失较大。初始C/N与堆肥过程中的碳损失率有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而氮损失率与初始pH显著(P<0.05)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三种常见食用菌(香菇、金针菇、杏鲍菇)菌糠的营养成分及其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菇菌糠、金针菇菌糠、杏鲍菇菌糠中粗蛋白含量达7.58%~11.94%,香菇菌糠与杏鲍菇菌糠中纤维素含量较高,金针菇菌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差异不大,杏鲍菇菌糠可替代50%棉籽壳和50%麸皮用于鸡腿菇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菌渣基质栽培对日光温室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实现菌渣的循环利用,本试验以金针菇菌渣为主要原料,研究菌渣基质对设施栽培番茄的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基质番茄栽培可以显著改善其果实的品质,早春茬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的土壤栽培增加10.26%,秋冬茬增加16.5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菌渣基质栽培番茄的果实(鲜重)茄红素含量最高为165.48 mg/kg,较对照的土壤栽培提高11.04%。菌渣基质栽培早春茬番茄果实的糖酸比为8.59、秋冬茬为8.52,口感较土壤栽培更佳。此外,早春茬、秋冬茬菌渣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分别为166 304.25 kg/hm~2、150 935.25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早春茬、秋冬茬菌渣基质栽培番茄效益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2 253.90元/hm~2、151 074.75元/hm~2。本研究表明,在番茄基质栽培中菌渣的利用具有可行性,为菌渣的高效利用和番茄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茶树菇菌渣和油菜籽饼粕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发酵试验,研究了油菜籽饼粕添加量对茶树菇菌渣堆肥过程中各种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树菇菌渣中添加适量的油菜籽饼粕进行高温堆肥发酵,有利于加快堆体的升温速度,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升高堆体的pH值,增大堆体的电导率(EC),降低堆体的C/N。在4个处理中,以C2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堆肥进程中50℃以上高温持续8 d;发酵结束时pH值为8.48,符合腐熟要求; EC值为1746μs/cm,在敏感植物忍受的EC值4000μs/cm以下;水分下降率最大,达14.4%;碳氮比(C/N)为15.61,满足C/N为16以下的理论腐熟要求;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7.17%和1.74%;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增幅最高,分别增加了26.49%和59.63%。因此,茶树菇菌渣高温好氧堆肥的最佳配比为80%茶树菇菌渣+20%油菜籽饼粕。  相似文献   

7.
五种菇类菌糠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再利用菌糠,以5种菇类菌糠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菇类菌糠各种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菌糠粗纤维含量均在20%以上,磷、钙含量差异不明显,黑木耳菌糠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平菇菌糠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4种菌糠,金针菇菌糠粗灰分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4种菌糠。  相似文献   

8.
有机土影响大棚白菜产量和品质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农产废弃物玉米秸秆及大粪干为主要原料经腐熟后与洁净土配制的有机土栽培基质对大白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土栽培的大白菜生长势好,根系活力强,光合速率高,增产效果极显著,产量提高28.1%;而大白菜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70 mg/kg,降幅达36.7%;有机土栽培还明显增加了大白菜叶球的干物质含量,增幅为16.8%;与对照相比,有机土壤栽培的大白菜的粗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有机土栽培在提高大白菜产量和改善白菜的营养品质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开展优质菜豆新品种引进筛选工作,以30个不同菜豆品种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对菜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淀粉、VC和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30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17.47%~23.36%,平均值为20.27%;粗脂肪含量1.24%~2.00%,平均值为1.51%;淀粉含量4.79%~12.30%,平均值为8.89%;粗纤维含量12.64%~32.10%,平均值为2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0%~7.30%,平均值为6.30%;VC含量1.80~10.50 mg/hg,平均值为7.25 mg/hg。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可知,综合品质较优的品种有4个,分别为C1、C5、C2、C8,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种质创新或新品种培育。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粗纤维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VC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与粗纤维、粗蛋白、V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56和0.5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葛渣栽培平菇可行性,减少葛渣对环境的影响,分别对葛渣栽培的平菇菌丝生长情况,营养价值和葛根素在平菇中生物转化做出评价。采用高效液相法,分别对葛渣及葛渣栽培出来的平菇进行葛根素的含量测定。采用国家检测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葛渣栽培出的平菇总热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含量。结果显示,纯葛渣平菇底料菌丝生长最好,菌丝洁白粗壮;在常规底料中科学添加一定量的葛渣,可以提高平菇中总蛋白、总热量和粗脂肪的含量;葛根素含量随葛渣替代的比例越高,含量越高,但是底料添加葛渣后其所含的葛根素不能被平菇本身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11.
对菌糠的资源量、利用现状、营养价值、在反当动物中的消化代谢特点以及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提示了菌糠在饲料生产中运用的重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和泌乳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5头,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头.试验1组每头每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kg菌草杏鲍菇菌糟,代替基础日粮中的甜菜粕1.5 kg,其他日粮组成与对照组相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kg菌草杏鲍菇菌糟;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研究菌草杏鲍菇菌糟对奶牛生产性能、牛乳IgG含量、奶牛血清IgG和IgM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后,对照组、试验1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较试验前下降8.21%、3.72%,试验2组的产奶量较试验前增加1.21%,表明用菌草杏鲍菇菌糟替代甜菜粕或直接添加可以减缓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的下降趋势;试验组的牛乳品质,血清生化指标中的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和2组牛乳中的IgG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0.59、0.09 g·L-1,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奶牛血清中的IgM含量较对照组增加0.12 g·L-1,差异显著(P<0.05);试验2和1组较对照组相对每月增收分别为197.66、244.27元.  相似文献   

13.
沼渣、食用菌菌渣对香蕉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香蕉施用沼渣和食用菌菌渣试验结果表明,菌渣或沼渣对香蕉生长和结果的影响效果显著;二者混合施用比单独施用的效果好,对叶面积、叶片数、果穗重、果指数、头梳果重和果数的影响比较明显,混合施用还显著增加了果实钾的含量,肥料用量与钾含量间的相关性显著.单独施用时,菌渣的效果明显好于沼渣,株施沼渣16 kg或菌渣20 kg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从菌糠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用于发酵菌糠制备生物饲料。以活菌数和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经富集培养,初筛、复筛,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S-4,纤维素酶活性可达67.5U/mL。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分子测序进行优良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4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以应用于菌糠的发酵制备发酵饲料。  相似文献   

15.
香菇菇渣混配基质对草莓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明香菇菇渣基质替代草炭的可行性,为菇渣作为有机基质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经过充分腐熟的香菇菇渣为材料,与草炭按照不同体积进行混配,形成香菇菇渣混配基质,研究不同混配基质对草莓幼苗的营养生长、根系活力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处理T4显著提高了草莓幼苗的干重积累量、鲜重、株高和茎粗等生长指标;处理T4的根系活力比对照CK提升了16.3%,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处理T4增加了草莓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含量,而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草莓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b含量,处理T4对草莓叶片中的叶绿素总量影响不显著;处理T4显著提高了草莓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降低了气孔限制值。【结论】处理T4(75%草炭+25%香菇菇渣基质)较适合草莓幼苗的生长,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菌糠多糖对铜离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茶树菇菌糠多糖浸种对铜离子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法研究不同浓度(1、10、100、1000、2000mg·L~(-1))茶树菇菌糠多糖对铜离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受到的毒害作用增强,发芽势和发芽率受到抑制,水稻幼芽根长变短,细胞质膜受损,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添加不同浓度的茶树菇菌糠多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稻种子受铜离子的毒害作用,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这一效应在水稻幼芽根部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多糖添加可以修复细胞质膜的损伤,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的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研究表明,茶树菇菌糠多糖可以有效缓解铜离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当茶树菇菌糠多糖浓度为1000 mg·L~(-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银耳菌渣进行食用菌栽培,开展了银耳菌渣提取液平板培养对香菇、滑菇、鸡腿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秀珍菇、毛木耳、金针菇、灵芝、长根菇11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耳菌渣提取液对11种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在试验银耳菌渣提取液浓度范围内,银耳菌渣提取液对滑菇、杏鲍菇、长根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对香菇、鸡腿菇菌丝生长无影响,对茶树菇、毛木耳、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与银耳废料添加量有关,对平菇、秀珍菇、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Pholiotanameko)菌糠的重金属含量及发酵处理前后的营养成分,并分析和评价了其在盆栽试验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利用菌糠制作农用肥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再利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的重金属含量符合行业标准NY 525—2012的相关要求,菌糠发酵后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下降,氨基酸和有机质含量则大幅增加。与单施复合肥相比,杏鲍菇菌糠发酵后的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使得香姜(Alpinia coriandriodora D. Fang)、玉米(Zea mays L.)和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叶长、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生产中废弃的桑枝资源以及扩展食用菌产业的原材料来源,笔者进行了利用桑枝栽培长根菇的试验,结果表明,长根菇在桑木屑比例为70%~97%范围内的菌丝生长较好,培养基配方中桑枝比例为75%~80%左右,生长速度较快,可达1.96~2.63 mm/d。产量测定表明,从2011年6月开始出菇,至9月结束,期间每隔2~3天既出产1潮次,表现出子实体生长发育较快,主要的生长季节在夏季,并且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高,可达75%~84.4%,子实体高大挺拔,菌盖较大较厚。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每种植100 kg原料可获得纯经济收入300元以上,而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中国蚕区利用桑枝资源栽培食用菌,特别夏季栽培长根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菌糠生物炭对土壤铅镉形态及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菌糠生物炭钝化剂,为菌糠资源化利用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来源丰富的灵芝、平菇与绣球菌糠作为生物质原料,在500℃限氧热解条件下分别制备3种生物炭(GSBC、PSBC与SCBC),并使用元素分析、BET、SEM、XRD、FTIR等现代化技术对菌糠生物炭进行表征。采用盆栽试验(2.5 kg干土),研究了不同菌糠生物炭的添加(质量比为1.5%)对土壤Pb、Cd形态分布、甜菜生理特性以及甜菜各部位Pb、Cd累积的影响。[结果]500℃炭化热解制备的不同菌糠生物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良好的介孔结构,且生物炭表面均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芳香化程度较高。在3种菌糠生物炭中,GSBC拥有的大比表面积与良好的介孔结构可以为土壤中Pb、Cd的吸附提供更多的结合位点。不同菌糠生物炭施用后,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Pb、Cd的弱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含量,增加了可氧化态与残渣态的含量。与CK相比,各处理甜菜的株高、鲜重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3种生物炭施用后,各处理甜菜地上部与根部Pb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43.52%与42.86%,Cd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54.48%与55.42%。[结论]不同菌糠生物炭均可促进土壤中的Pb、Cd由活性较高的形态向较稳定的形态转化,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其中GSBC的钝化效果最佳。此外,3种菌糠生物炭均可促进甜菜生长,减少甜菜各部位对Pb、Cd的吸收,对缓解Pb、Cd的胁迫作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