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998-1999年对SC124、GR911、GR891、SC205、南洋红(CK)几个木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及淀粉积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124种茎发芽快、出苗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长势旺盛、植株不分枝或极少分枝、适应性强、比较耐寒、结薯多、块根较长而且大、产量高、块根淀粉含量也较高,GR911种茎发芽快、出苗早、出苗率高、生长势旺盛、植株高大、茎秆粗壮、不分枝或极少分枝、适应性强、结薯习性好、结薯集中、容易收获、块根粗大、产量高、淀粉含量也较高。GR891植株较矮、分村以多、出苗率、生长势适中、结多、块根大小比较均匀、产量较高、块根淀粉积累早、淀粉含量高、氢氰酸含量低、食性好。SC205种茎发芽较快、出苗率较高、植株不分枝或极少分枝、适应性强、结薯习性好、结薯较多而且集中、容易收获、产量和淀粉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地区甘薯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筛选合理的肥料配比组合,为川西北地区甘薯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选择了5种不同的肥料配比组合,并进行了鲜薯鲜薯产量、薯块干率和薯干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N、P、K肥料配比组合对甘薯产量及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配比组合对增加甘薯产量,提高薯块干率均有一定的作用,川西北地区万薯5号的最佳施肥量是P2O75 kg/hm2、K2O150 kg/hm2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3.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基质栽培模式研究多功能药肥对微型种薯晚疫病的防效以及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多功能药肥施用量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相对防效、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呈正相关,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药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种薯产量在增加,但单位多功能药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药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药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0.20 kg/m2时,微型种薯理论产量为2.19 kg/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彭琼  鄢铮 《中国种业》2021,(12):86-90
以榕薯109和榕薯910为试验材料,利用三因素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物、种植密度及栽插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方式对2个甘薯品种鲜薯及薯干产量的影响均最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当覆盖物为防草无纺布、栽插方式为水平插、种植密度为3500株/667m2时,榕薯109和榕薯910的鲜薯及薯干产量均达到最大值,表明该组合方式最有利于榕薯109和榕薯910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目标,可作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江西红壤旱地木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筛选出更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木薯高产品种,以19个品种(或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37.5 t/hm2,6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30~37.5 t/hm2之间,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22.5~30 t/hm2,其他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低于22.5 t/hm2。19个木薯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SC205,其中SC8和GR024-2的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表现较高。木薯的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最粗薯粗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干物率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单株薯数、鲜薯淀粉含量、株高、茎粗、最长薯长与鲜薯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不同地膜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以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地膜覆盖马铃薯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商品薯率及防除杂草效果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挖掘耐盐碱内生菌资源,为后期开发内生菌菌肥及生防菌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以‘金棚8号’番茄为植物材料,通过模拟5种不同类型盐碱环境,分离筛选内生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平板法研究其促生和生防功能。研究共获得耐盐碱内生菌14株,其中5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2株具有解钾能力,2株具有固氮能力,4株具有产生长素的能力;6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5;10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直径比值(D/d)最高为2.97。拮抗试验结果显示,8株耐盐碱内生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为13.70%~68.56%;芽孢杆菌BFG 3-3、BFG 5-1和浅紫链霉菌BFY 2-2可分别对6~7种常见果蔬病原菌产生拮抗,具有广谱抑菌性。本研究获得了具有促生和生防潜力的功能性耐盐碱内生菌菌株,可为应用植物内生菌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白粉病生防药剂,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3种类型的7个生防药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天,生防药剂防效普遍不及化学药剂三唑酮和腈菌唑,仅有苦参碱和大黄素甲醚防效较好,分别为85.01%和83.93%;第2次施药后7天,各生防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  相似文献   

9.
微型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华春 《种子》2004,23(7):69-70
本实验研究了微型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型薯的增大,植株生长势增强,单株叶面积增大,单株结薯数和产量增加.要使植株在大田中生长良好,微型薯最好在1g以上,同时由于用微型薯作种主茎数少,个体生长量小,在播种时要比常规种薯密植.  相似文献   

10.
甘薯及近缘野生种耐病毒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比较,从资源圃中选出了50个病毒症状较轻的品种用于进一步试验。对部分的脱毒苗进行接毒试验,通过对比接毒与不接毒两种处理的植株生长势、病毒症状表现、地上地下部的产量来确定品种的耐病毒能力。10个品种接种病毒后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量退化,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筛选出耐病毒品种徐薯18、徐薯2—2、红东等。鉴定的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及日本朝颜(Ipomoea nil)均易感染病毒,但源自南美洲的Ipomoea cairica。表现较耐病毒。筛选的耐病毒材料将用于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1a生的双子叶、茄科、茄属块茎、草本植物,在我国不同地区分别称其为土豆、洋芋、山药蛋等.现在我国栽培面积已达400万hm2,居世界第1位.  相似文献   

12.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及微型薯诱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繁殖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并世代传递,病毒为害逐年加重,产量逐年下降。侵染马铃薯的主要病毒有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S病毒(PVS)、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检测、检疫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和全面掌握侵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株系情况,总结了PVY株系的分类方法,分析了中国大田马铃薯感染的PVY株系谱。认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清型划分法、基因组重组与否划分法、PTNRD效应划分法、过敏反应互作基因划分法,以及Singh等提出的株系群划分法都无法对PVY株系予以完全合理的划分。提出有必要鉴定PVY基因组中决定马铃薯病理效应的基序并通过对基序测序来鉴定PVY株系,通过对株系间基因组差异区段的短序列测序来鉴定PVY株系是目前最接近基序测序分类法的思路。指出感染中国大田马铃薯的PVY目前有PVYO、PVYN、PVYNTN、PVYN:O、PVYN-Wi和PVYNW这6种株系,隶属于2个株系群PVYO和PVYN,其中PVYN株系和PVYN株系群病样占绝大多数,以非重组株系为主,但重组株系已占一定比例,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应用焦磷酸测序鉴定马铃薯感染的马铃薯Y病毒株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检验是否可以通过焦磷酸测序法进行短序列测序,来鉴别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从NCBI库中选取了代表9个PVY株系的全基因组序列30个,通过比对P1和C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别找出一个差异区段,针对这2个区域设计了反转录引物、PCR引物和测序引物。分别从黑龙江省克山县和讷河市各采集了一份马铃薯病叶样品,通过提取总RNA,反转录,再进行PCR扩增获得扩增产物,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焦磷酸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尽管两份马铃薯病叶症状不同,但均感染了PVY(N-Wi株系)(PVYN-Wi)。上述研究表明,利用本试验设计的引物,通过焦磷酸测序法进行短序列测序,可以鉴定马铃薯感染的PVY株系。  相似文献   

15.
超低温保存法去除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毒病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是造成马铃薯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PVX和PSTVd属于危害马铃薯最主要的病毒。本文尝试用超低温保存法和常规方法(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温热疗法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来去除马铃薯试管苗中的PSTVd和PVX。结果显示马铃薯茎尖经过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3.64%和72.04%,高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46.67%和31.49%)、温热疗法(72.22%和44.44%)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50.54%和30.38%)。4种方法都可以去除PVX,其中超低温保存法的脱毒率最高,为59.13%,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为56.02%,温热疗法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较低,为42.61%和35.83%。但是4种方法都未能有效地去除PSTVd类病毒,只能通过严格检疫来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山药为原料,研究了喷雾干燥法、热风干燥法生产山药粉的加工工艺,对影响喷雾干燥、热风干燥效果和山药粉产品品质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山药粉喷雾干燥、热风干燥出粉率和产品品质影响最大的几个主要指标的单因素试验,选取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加工制取的山药粉品质比热风干燥制取的较好,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75℃。  相似文献   

17.
以红薯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低糖红心薯脯的加工工艺,试验所得最佳工艺配方为:0.1%柠檬酸护色,0.4%CaCl2溶液硬化处理,以质量分数为40%的糖液煮35min,浸糖16h,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柠檬酸进行浸糖处理。  相似文献   

18.
1播种前的质量控制 1.1选择种植区域 适宜的种植区域是种薯质量控制的基本条件--海拔高、积温低、无霜期短、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较轻. 1.2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的砂壤土,有机质含量高,不易积水,至少3a没种植过马铃薯或茄科作物,如茄子、青椒、番茄、烟草等的地块.交通便利,远离商品薯种植地块,正常年景雾天少,土壤pH值6~7,上茬没有使用过任何除草剂.  相似文献   

19.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品种是棚栽马铃薯提早收获,增加产量的基础.棚栽马铃薯必须选用脱毒种薯,选用生育期短,株型直立紧、分枝少、结薯集中、块茎膨大速度快、商品性好的超早熟或极早熟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东农303比较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新型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马铃薯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型专用配方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处理的薯块产量比普通肥料处理增产7.6%;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14.4%。而且能改善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与普通肥料处理相比,薯块中的淀粉和Vc分别提高0.2%和4.5mg/l00g,大中薯率增加3.6%;与习惯施肥相比,淀粉和Vc分别提高0.7%和4.7mg/l00g,大中薯率增加9.1%。专用配方肥还能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普通肥料相比,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7.9%、4.3%、8.8%;与习惯施肥相比,除钾外氮磷利用率分别提高26.6%和15.7%。因此,新型专用配方肥能明显提高薯块产量、品质及肥料养分利用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