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49号.供试药剂为20%杀铃脲,35%硫丹乳油. 2.试验害虫 1~2龄棉铃虫幼虫.其天敌为瓢虫成虫. 3.试验设计 在2代棉铃虫幼虫发生盛期进行田间和室内相结合的药剂防效试验.喷药时期由于田间天敌数量较少,所以无法试验该药剂对田间主要天敌昆虫的影响程度,仅在室内试验观察该药剂对天敌瓢虫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2.
1.材料与方法(1) 材料:供试核形多角体病毒系华中师范学院77年7月病毒死体和78年8月病毒死体.供试幼虫系室内饲养的棉铃虫各龄幼虫.饲料为新鲜棉叶,在室温25—31℃下饲养. (2) 方法:采取喂食感染法.将具有典型的多角体病毒死体,加少许无菌水研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浮悬液浸涂棉叶,晾干后饲喂幼虫.有毒棉叶供饲量依虫龄大小而定.2、3、4、龄幼虫分别给4、6、8cm~2,待幼虫食尽毒叶后,再换新鲜无毒棉叶喂养.逐日清除虫粪,并观察记载因感染病毒而死亡的幼虫数,求出死亡率.死虫的鉴定,以镜检为准.  相似文献   

3.
朱坤  吴学平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7):140-141,145
[目的]筛选蓖麻作物田用于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高效安全化学药剂.[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蓖麻田美洲斑潜蝇1~2龄幼虫期喷施7种供试药剂,测定防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以推荐用量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效果较好,药后3、7、10 d后调查,防效分别达87.73%、90.09%、86.61%和86.96%、89.65%、89.16%.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次之,其他药剂相对较差.[结论]防治蓖麻作物田美洲斑潜蝇优选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必要时可在10 d左右进行二次喷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等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控制作用,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1-4龄幼虫的毒力,并测定其受药后停止取食所需时间。【结果】3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1-2龄)的毒力高低依次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相对毒力差为1.55-1.83倍;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4龄)的毒力,氯虫·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氟虫双酰胺的2.04-2.32倍;3种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相差不明显。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相差很大,1龄与4龄幼虫相差3.20-13.62倍。用3种药剂的LC50浓度处理不同龄期幼虫,对抑制稻纵卷叶螟取食的起效时间为1-4 h,对二化螟为4-16 h,随幼虫龄期增加,起效时间延长。【结论】3种供试药剂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时在低龄幼虫期施药效果较好;防治低龄幼虫可优先选用氟虫双酰胺,防治高龄幼虫可优先选择氯虫·噻虫嗪混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红棕象甲幼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及其中毒后的行为学反应。[方法]采用经口注射法,研究了吡虫啉处理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的致死中剂量和致死中时间,并分析了经药剂处理后红棕象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在供试剂量下,吡虫啉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无显著差异,随供试时间延长,致死中剂量(LD50)呈现降低趋势,其中在处理后96 h的LD50为每头0.43μg。(2)在每头25μg剂量吡虫啉处理后10~11 min,红棕象甲幼虫丧失活动能力,而在每头62.5~500μg剂量处理中,试虫丧失活动能力的时长介于1~30 min。(3)吡虫啉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毒理学症状随处理时间延长依次主要表现为:虫体蜷缩、皱缩、抖动、口器持续大张、体壁松软、体壁僵硬、平衡感缺失后恢复等,其中抖动、口器持续大张、体壁僵硬等现象随时间的延长会反复交替出现。除口器持续大张状态外,其余各状态的出现频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在处理后48 h出现。(4)高剂量下个别试虫会出现内容物崩出的现象,且高剂量会更快的完成各毒理学症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以转蜘蛛杀虫肽+Bt毒蛋白基因欧美杨108号2个株系为材料,以舞毒蛾幼虫为供试昆虫进行了抗虫性测定.结果表明:取食TP1和TP2的1~4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长3.28和3.60 d.取食TP1和TP2 30 d后,幼虫体质量分别降低50.48%和46.79%,各龄期食叶量和排粪量均低于对照组,对舞毒蛾1~2龄幼虫具有27.78%~42.30%的致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几种常用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为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将供试7种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3龄中期幼虫为试材,浸虫法测定,处理后48 h(氟铃脲96 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结果]杀虫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毒力最低,LC50为306.624 2 mg/L,毒力最高的为阿维菌素,LC50达到了0.221 0 mg/L,氟虫腈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为7.237 5 mg/L,仅次于阿维菌素。7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毒力的高低顺序为阿维菌素>氟虫腈>毒死蜱>氟铃脲>三唑磷>丙溴磷>杀虫单。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8.1 g(a.i)/hm2和40%丙溴磷乳油480 g(a.i)/hm2,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86.68%和81.72%。[结论]丙溴磷、阿维菌素、氟虫腈、氟铃脲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较好,混配使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6种杀虫剂对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福建省3个不同地理种群(福建福州、闽侯和沙县)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在田间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开展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以福州种群最敏感,其次是闽侯和沙县种群;6种供试杀虫剂对同一种群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在试验设计剂量范围内,6种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作用,药后14d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杀虫效果为82.99%~95.38%.[结论]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尚未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产生明显的抗药性,6种药剂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9.
新药剂氰氟虫腙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新药剂氰氟虫腙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及氰氟虫腙科学的使用剂量。[方法]以水稻申6为供试作物,20%氰氟虫腙乳油、24%氰氟虫腙悬浮剂和5%锐劲特悬浮剂为供试药剂,在水稻分蘖期施药,研究氰氟虫腙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20%氰氟虫腙乳油对低龄稻纵卷叶螟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对水稻有良好的保苗效果。药后7~10d.氰氟虫腙乳油120~150g/hm^2的杀虫效果为88.46%~92.35%,保苗效果为83.25%-93.74%,与5%锐劲特悬浮剂37.5g/hm^2的效果相当。氰氟虫腙对天敌基本没有影响,而且对水稻也很安全,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新药剂。[结论]该研究为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4~2006年进行田间12种药剂防治甜菜夜蛾、桃蚜的药效试验和室内毒力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防治甜菜夜蛾幼虫7种药剂中以溴虫腈的防效最高,药后5、7、14 d的防效分别为96.2%、99.1%、96.5%;氟铃脲和氟虫腈次之,药后5~14 d防效稳定在90%以上;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辛硫磷乳油再次之;阿维菌素、米满防效最低。在供试的防治桃蚜的6种药剂中以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效较好,药后5~14 d校正防效均在90%以上;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防效较低,在生产上应逐步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及田间测定了毒死蜱、联苯菊酯、百虫灵、联苯菊酯+百虫灵、甲敌粉5种药剂对白蚁毒力及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经过5种杀虫剂15个处理后,白蚁在5d内15个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施药1d后测定4种药剂的毒力效果强弱依次为:甲敌粉>联苯菊酯>联苯菊酯+百虫灵>毒死蜱>百虫灵.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白蚁效果综合因素考虑,在供试5种药剂中,混合剂、毒死蜱这2种供试药剂适于茯苓种植地白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细辛精油;以黏虫2龄幼虫、小菜蛾3龄幼虫和淡色库蚊3龄幼虫作为供试昆虫,通过GC-MS指纹图谱分析,对3种方法提取的精油进行杀虫活性比较。结果表明:北细辛精油组成成分复杂(超过27种),超临界CO2法是细辛精油提取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其萃取率高达2.27%,且品质较好(呈棕黄色),活性较高,对3种试虫的LC50分别为1216.6、884.0、25.05 mg/L。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月季长管蚜为供试昆虫,通过阿维·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啶虫脒3种杀虫剂不同浓度的毒力研究,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试验显示,3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so分别为7.232 mg·L-1、4.123 mg'L-1及1.187 mg'L-1.结果表明:啶虫脒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最好;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一般;阿维·吡虫啉对月季长管蚜的防治效果低.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冷浸法用甲醇溶剂提取山核桃外果皮的杀虫活性成分。分别用浸虫浸叶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提取物对小菜蛾2龄幼虫、斜纹夜蛾2龄中期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和小麦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药剂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LC50为0.0428g·mL-1;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药剂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的毒杀作用较弱,在供试药剂为原液(质量浓度为1g·mL-1)时,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40%、9.81%;所有被测质量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药剂对朱砂叶螨都没有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行0.5%高渗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研究,结果表明:0.5%高渗阿维菌素微乳剂对小菜蛾有较好防效,一般药后1d虫口下降率50%~60%,药后3~7d能达到80%左右,持效期长,供试药剂对甘蓝安全,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对水衡稀释800~1000倍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测定18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混配增效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活性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简称LC_(50))分别为5.89、6.47、18.32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除虫脲也具有较高杀虫活性,主要影响昆虫化蛹和羽化。药剂混配结果表明,具有相同杀虫作用机制的啶虫脒与吡虫啉或噻虫嗪不同比例混配基本表现为相加作用,除虫脲与吡虫啉或噻虫嗪不同比例混配主要表现为增效作用,除虫脲与噻虫嗪按1∶5混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207.36。  相似文献   

17.
以2龄初的甘蓝夜蛾幼虫为供试虫,通过生物测定确定荧光素钠、活性碳、黑色素3种物质对MbNPV的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0.1%的黑色素对MbNPV的光保护作用最强,紫外光照20、40、60 min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室内药剂药效实验,筛选对杨叶甲幼虫毒杀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方法】应用浸液法和浸叶饲喂法,测试四种杀虫剂对杨叶甲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40%辛硫磷EC、4.5%高效氯氰菊酯EC和48%毒死蜱EC采用饲喂法,处理试虫60 h后死亡率均在97%以上,采用浸液法,处理试虫60 h后死亡率均在89%以上。40%辛硫磷EC,48%毒死蜱EC对杨叶甲幼虫的胃毒作用高于触杀作用。3.2%阿维菌素EC在厂家推荐剂量上采用两种方法,处理试虫60 h后最高死亡率仅为58%。【结论】40%辛硫磷EC,4.5%高效氯氰菊酯,48%毒死蜱EC对杨叶甲幼虫毒杀效果好,而3.2%阿维菌素EC毒杀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优于其他供试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的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除虫脲为有效成分 ,研制成供喷雾使用的除虫脲泡腾片剂。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除虫脲在泡腾片剂中的含量。以 3龄初期粘虫为试虫 ,饲喂含除虫脲的玉米叶 ,进行室内生物测定 ,6 0 h后检查结果。供试的除虫脲泡腾片剂、可湿性粉剂的有效中浓分别为 0 .12 10 ,0 .12 3 6 mg/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