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新疆2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棉花观测资料和相应在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全疆棉花发育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纬度及海拔高度对棉花发育期的影响;研究了棉花各发育期间的积温、平均气温与其分布规律,是开展棉花气象服务的一项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探讨河北省棉花生产中气候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河北省21个棉花种植县1970—2011年气象和棉花产量数据,对棉花各个发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风险度及其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各气候要素风险度降水最大,为0.138~0.267;其次为温度,为0.007~0.173;日照最小,为0.019~0.04。各个发育时期中各气候要素风险度不同,风险度时空变化趋势也有很大差别;风险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南部棉区高于中北部棉区,从历史变化趋势看降水风险度苗期和花铃期上升,其它发育期下降,其中蕾期、吐絮期下降比较明显;气温风险度除花铃期略上升外,其它略有下降;日照风险度除播种期外,均有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对于河北省棉花生产布局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北省1981-2007年冬小麦产量资料和冬麦区23个农业气象站点冬小麦全生育期观测资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冬前各生育期、北部麦区起身期、中南部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下降,其他发育期平均气温升高;各发育期平均日照时数减少;降水总量冬前增加,冬后减少。冬小麦冬前生育期延后,冬后生育期提前;播种-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延长,其他发育期缩短,实际生长天数变化不大。不同生育期内气象要素对冬小麦发育进程和产量影响不同:气温是影响发育进程的主要气象因子,各发育期内均有较大影响;降水对返青后发育进程影响较大;日照主要影响灌浆成熟期。北部麦区气象产量主要受冬前分蘖期、越冬期、起身-拔节期的气温,开花-成熟期的气温和日照,拔节-抽穗期的降水量影响;中南部麦区气象产量主要受全生育期降水量(以返青-抽穗期最为突出)、开花-成熟期的气温和日照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疆棉区棉花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7年北疆棉区代表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北疆柿区棉花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疆棉区棉花生长季呈现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初霜推迟、终霜提早、无霜期延长,10℃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天数延长、积温增加等特征.对比分析1991年以来的棉花发育期资料,棉花自播种至裂铃的各发育期均表现为提前的趋势,停止生长期略有推后,棉花全生育期天数增加.气候变化对北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影响以有利为主.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县域棉花物候期影响——以陕西大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主要棉区大荔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和陕西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棉花物候期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大荔县气候变化和棉花物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西大荔平均气温以0.16℃/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年平均降水量略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年极低气温和极高气温变化趋势不同步,年极高气温呈下降趋势,而年极低气温略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大荔县开展棉花种植。气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近10年气候向暖干化、日照时数增加的方向发展,使得棉花物候期从出苗期到收获期均有所提前,但各发育期提前程度不同,出苗期和收获期提前最为显著,同时生长期延长,利于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主要棉区4个代表站1961-2005年4-10月的气象资料及昌吉市近10年棉花发育期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导致45年来终霜期提早、初霜期推迟;而近10年平均初、终霜出现日期均较稳定,对棉苗生长影响不大,对部分年份的棉花品质可能造成一些影响.其次,10℃界限温度初日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提早;10℃终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不大.45年来,10℃界限温度持续天数呈逐年延长的趋势,约2d(L/10 a,尤其近10年最长.≥10℃积温也呈增高趋势,为57.4℃·d/10 a,且近10年为热量条件最好的时期,不仅对当地棉花的生长发育有利,而且使昌吉州棉花种植界限发生了明显变化,棉花种植区域向东扩展了100 km,适宜种植海拔高度也提高了200 m左右.但是近10年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以及日照时数减少的事实对棉花生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春玉米农业气候条件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河套灌区两个观测站22 a玉米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计算玉米各发育期气温、日照等要素的多年平均值,分析了各发育期适宜和不利条件。利用气候资料与气候潜力产量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玉米适宜种植分区,将河套灌区玉米种植分成最适宜区、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等三个种植区域,并提出了不同种植区域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棉花叶温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148团膜下滴灌棉花灌区实验地各行棉花叶片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各行棉花发育情况的调查和当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利用Origin7.5的函数拟合功能,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当地气象资料的关系。并且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土壤含水率和棉花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以便讨论在本研究种植模式下如何提高棉花产量。结果表明:棉花叶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气温、空气饱和水汽压差、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其中,棉花叶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1327,其拟合方程可以用来预测棉花叶片温度。另外,棉花叶片的温度会随土壤含水率的增高而降低,在本研究“一膜两管,一管三行”,“66+10”的种植模式下,棉花叶片温度较低的那行生长发育情况较好,且产量也较高。建议在本研究种植模式下将中行棉花适当向滴灌管附近移动,以此来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9.
高温热害是影响玉米(Zea Mays)生产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文中利用河北省1981-2020年26个农气站玉米观测资料(包括品种、发育期、灾情、土壤墒情、产量要素)和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法,依据Bayes判别准则,建立了玉米拔节至灌浆期高温热害指标;基于致灾因子与减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权重系数法构建灾情指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0年山西省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出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通过对比CI指数与临近农田站1992-2010年的土壤墒情观测资料,分区域和发育期订正了玉米发生干旱时的CI指数评判标准.同时结合近50年山西省玉米单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分区域构建了山西省玉米干旱减产定量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发育期发生干旱的CI指数评判标准与传统的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差异较大.以晋南区为例,玉米播种至出苗期、拔节至抽雄期、乳熟至成熟期发生干旱的CI指数评判标准为≤-1.2,出苗至拔节期为≤-1.3,抽雄至乳熟期为≤-0.9.山西省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累积指数与气象影响产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335(晋北区)、0.6929(晋中区)和0.8041(晋南区);不同区域玉米干旱减产定量评估模型模拟的近50年玉米产量变化与实际气象影响产量通过Pearson相关性显著性检验,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玉米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棉盲蝽发生动态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江苏省滨海县1985-2007年棉盲蝽发生动态资料,应用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其增长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棉盲蝽的种群在一年中从第2代到第4代总体上是增长的,气象条件中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其增长率影响明显。这表明,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对棉盲蝽生长发育不利的气象条件进行科学防治,提高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与其它作物相比对气候比较敏感.选取河北省25个棉花县,对棉花各个发育期气候适宜度及其时空分布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棉花从播种到吐絮降水适宜度比温度、日照适宜度明显偏小,尤以播种期和吐絮期最小,且变异系数最大.日照适宜度从播种到吐絮变化不大,较温度和降水适宜度高.多年适宜度的变化趋势为:温度适宜度缓慢上升,降水适宜度缓慢下降,日照适宜度在明显下降,气候综合适宜度同降水一致,在缓慢下降.降水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在北部棉区,低值区分布在黑龙港流域的部分地区;温度适宜度低值区在唐山大部,高值区在黑龙港流域;日照适宜度低值区在西部太行山丘陵棉区,高值区在东部棉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温湿系数的棉蚜发生等级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棉蚜发生等级的预报,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为研究区,在收集和获取该区2004—2013年气象资料和棉蚜发生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棉蚜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研究,构建棉蚜发生等级预报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棉蚜发生发展呈现3个阶段:5—6月为发生期、7月为高峰期、8月为衰退期;温度、湿度、蒸发量、日照与棉蚜发生等级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2、0.34、-0.06和-0.05,表明影响棉蚜发生等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湿度,但二者与棉蚜阶段发生等级之间的回归拟合优度为0.55,线性相关关系不明显。探索性地融合温度和湿度构建温湿系数,以温湿系数的自然对数与棉蚜发生等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发生期相对温湿系数的自然对数与棉蚜发生等级的回归拟合优度为0.65,高峰期和衰退期直接温湿系数的自然对数与棉蚜发生等级的回归拟合优度分别为0.89和0.91,均呈线性关系。用2014年研究区棉蚜数据验证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整体准确率达87.5%,可满足棉蚜发生等级预报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近30 a来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芬  杨艳昭  尤飞 《干旱区研究》2012,29(6):1105-1111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收集1980-2009年气象站点农业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30 a来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和3个主要生育阶段的气候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玉米气象产量与不同生育阶段气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指标从时间变化来看,在各个生育阶段都表现为升高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温度升高趋势基本表现为从东到西的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从时间上来看,除在播种-苗期表现为减少趋势外,在其他生育阶段都表现为增加趋势;从空间上来看,其变化幅度在各个生育阶段基本上表现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降水量时间上主要表现为减少趋势,空间变化趋势则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穗期和花粒期的最低温度与玉米的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花粒期的最高温度与玉米的气象产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北省棉区1961-2010年15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不同棉区气候周期振荡及突变点,结果表明:不同棉区棉花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均存在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交替现象明显;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年代际以及年际主要周期:冀南、冀中棉区为20~22 a、9~10 a、5~7 a,冀东棉区为22~24 a、11~14 a,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明显,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转入气温相对较高期。全生育期降水主要周期:冀南棉区为14~15 a,冀中、冀东棉区为22~24 a、8~10 a。全生育期日照存在9~10 a振荡周期,且1986年前后发生突变,转入相对偏少期。  相似文献   

16.
棉蚜种群变动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一个确定性预测模型,用于模拟棉田以内棉蚜种群动态。模拟结果与陕西关中棉区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本模型包括1个主程序和9个子程序。输入为棉田迁入棉蚜数、棉花生育阶段、自然变温、捕食性天敌单位以及寄生天敌数。输出为每日百株棉蚜数,以线图表示之。程序语言为FORTRAN.。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气候环境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河西走廊荒漠-绿洲交错区敦煌、金塔及民勤3站1960-2007年气温、降水、蒸发量等观测资料,利用距平时间序列和多阶自回归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荒漠-绿洲交错区的年际气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1960-2007年荒漠-绿洲交错区年均气温分为两个主时段,即1967-1986年为一低温时段,1987年开始转为一个相对较长的偏暖时段。目前,年均气温正处在历史的波峰状态,年均蒸发量显著增加。利用荒漠-绿洲交错区1980-2007年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状况等资料,分析其历史演变特征,说明了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不相适应,大量扩耕、超采地下水是导致荒漠-绿洲交错区气候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