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针对禽流感病毒(AIV)不同毒株及抗原含量的灭活疫苗对仔鸡保护性的影响作了探讨.数组4周龄的鸡分别用10种H5亚型、一种异源H7亚型及正常鸡胚尿囊液制备的疫苗进行免疫,3周后滴鼻感染高致病力H5亚型AIV.结果所有10种H5亚型疫苗对鸡在临床症状及死亡率上表现了较好的保护力,AGP及m抗体阳性.实验1中H5亚型疫苗免疫组80%的鸡体口咽部可分离到病毒,其中5个免疫组在鸡体泄殖腔中没有查到病毒,其它5组,泄殖腔中有病毒分布的鸡体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尿囊液免疫组,与之相比,有些H5亚型疫苗免疫组中鸡泄殖腔及口咽部病毒分布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但减少的程度与疫苗株与攻毒株的HA基因序列同源性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随疫苗中所含病毒含量的递增,各项与保护性相关参数增大的幅度因疫苗毒株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病毒通用型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aqMan方法,经引物和探针的设计、筛选及反应条件优化,研究了检测活禽和禽产品中新城疫病毒的通用型实时RT-PCR(RRT-PCR)方法。结果显示,对12株分别为速发型、中发型、缓发型和疫苗株新城疫病毒的尿囊液倍比稀释液的检测极限在10-5~10-7之间;建立的方法与常见禽类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在检测人工感染肉鸡的脏器组织、咽喉、泄殖腔拭子中病毒的灵敏度同鸡胚分离试验基本一致;弱毒疫苗免疫鸡群在免疫后14 d,应用本方法不能从咽喉、泄殖腔拭子中检测到病毒;临床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检出中强毒力新城疫毒株,也可检出缓发型野毒株和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针对禽流感病毒(AV)不同毒株及捩的含量的灭活疫苗对仔鸡保护性的影响作了探讨,数组4周龄的鸡分别用10种H5亚型,一种异源H7亚型及正常鸡胚尿囊液制备的疫苗进行免疫,3周后滴鼻感染高致病力H5亚型AIV,结果所有10种H5亚型疫苗对鸡在临床症状及死亡率上表现了较好的保护力,AGP及HI抗体阳性,实验1中H5亚型疫苗免疫组80%的鸡体口咽部可分离到病毒,其中5个免疫组在鸡体泄殖腔中没有查到病毒,其它5组,泄殖腔中有病毒分布的鸡体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尿囊液免疫组,与之相比,有些H5亚型疫苗免疫组中鸡泄殖腔及口咽部病毒分布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但减少的程度与疫苗株与攻毒株的HA基因序列同源性之间并不存在相关,随疫苗中所含病毒含量的递增,各项与保护性相关参数增大的幅度因疫苗毒株的不同而改变,A/Ty/Wis/68(H5N9)是所检测的H5亚型疫苗株中最好的一个,其平均免疫剂量(PD50)为0.006ug抗原,结果表明使用H5亚型AIV来活疫苗可以命名免疫鸡 在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及死亡率上获得一定的保护,而通常不能阻止病毒的感染,这一点通过免疫鸡消化道内查不到病毒的存在可得以证实,某些免疫组可见泄殖腔病毒的检出率降低以及泄殖腔和消化道中的病毒分布数量减少,这些对减少环境污染及病原体在田间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为在SPF鸡和商品蛋鸡上评价一株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基因的重组HVT(r HVT-H9)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试验将1日龄SPF鸡分为r HVT-H9疫苗组、灭活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共3组(n=60,每组20只);1日龄商品蛋鸡除上述三组外另增加r HVT-H9疫苗与禽流感灭活疫苗(H9亚型,F株)联合免疫组,共4组(n=80,每组20只)。免疫后,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针对H9亚型AIV的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8 d,将全部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以H9亚型AIV F株进行静脉注射攻毒。攻毒后第3、5天分别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并于攻毒后第10天将全部试验鸡进行剖检。结果显示:SPF鸡r HVT-H9疫苗组能达到100%免疫保护,而灭活疫苗组仅能达到80%保护;商品蛋鸡r HVT-H9疫苗组保护率为40%,灭活疫苗组保护率为70%,但联合免疫组能达到100%的免疫保护。因此,该重组病毒r HVT-H9疫苗可作为H9亚型禽流感的有效疫苗候选株,与现有商品化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为其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鸡黄病毒FQ—C1株经SPF鸡胚连续传40代后,检测其尿囊液毒的ELD50达到1×10^-4.33/0.1mL。将该病毒第40代SPF鸡胚液毒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SPF雏鸡和蛋鸡安全性试验表明,该疫苗的安全性好,无不良影响。以该疫苗一次单剂量(1mI/只)免疫开产蛋鸡,28d后攻以鸡黄病毒强毒测定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疫苗免疫组较未免疫组蛋鸡的产蛋率高出75.8%,产蛋保护率达93.2%以上。试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鸡黄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可有效抵抗鸡黄病毒所致的产蛋骤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H7N9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rGD76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为家禽H7N9亚型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及手段。将AIV-rGD76株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倍稀释后,接种11日龄非免疫鸡胚,37℃孵育72h后收获感染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加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3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均为油包水型,黏度均在50cP以内,对3批疫苗取样,样品经3000r/min离心15min,管底无水相析出。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将疫苗按1mL/只超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试验鸡在观察期内全部健活,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及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疫苗按0.3mL/只的剂量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1次,免疫接种后21d试验鸡血清中rGD76株的HI抗体平均效价可达8log2以上,使用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GD16株滴鼻接种0.2mL/只(含100LD50)对免疫鸡进行攻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均为100%。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7.
利用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为家禽4型禽腺病毒的防控提供数据及参考。将HLJ1701株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倍稀释后,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72 h后收获感染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加白油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3批4型禽腺病毒灭活疫苗(HLJ1701株)均为油包水型,黏度均在50 cP以内,对3批疫苗取样,样品经3000 r/min离心15 min,管底无水相析出。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将疫苗按1 mL/只超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试验鸡在观察期内全部健活,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及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疫苗按0.2 mL/只的剂量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1次,免疫接种后21d试验鸡血清中HLJ1701株的抗体平均效价可达2~8以上,使用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接种0.2 mL/只(100 LD_(50))对免疫鸡进行攻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均为100%。研究表明,实验室条件下研制的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灭活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8.
将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SY株)二联灭活疫苗分别以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式单剂量、单剂量重复、超剂量分别接种28日龄SPF鸡和6月龄产蛋鸡进行安全性试验.同时,将不同剂量疫苗分别接种30日龄SPF鸡,接种后定期采血,分离血清测定HI抗体水平,并于免疫后1、2周从每组试验鸡中抽取10只攻击AIV SY株病毒.结果显示,疫苗以不同剂量接种试验鸡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试验鸡在免疫后2周即可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其中ND HI抗体几何平均值不低于1∶128,AI HI抗体几何平均值不低于1∶74,攻击AIV SY株病毒后病毒分离率为0,在免疫后20周其HI抗体仍在保护水平以上.表明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SY株)二联灭活疫苗安全性良好,免疫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37-642
为探讨泄殖腔棉拭子或种蛋中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与病毒分离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类型鸡编号后分别对应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或蛋清后以ALV-p27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同时无菌采集抗凝血接种DF-1细胞进行ALV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A亚群ALV的SPF鸡群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检测与病毒分离有很高的吻合率,相对于病毒分离法,119次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检测中出现有1例假阳性和3例假阴性;从美国进口的200只祖代肉鸡3次采血DF1细胞分离病毒结果均为阴性,而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阳性率依次为4.00%(8/200),2.97%(5/168)和2.61%(4/153),假阳性率为3.30%。相对于病毒分离法,正在实施ALV净化的不同遗传背景地方品系鸡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检测的假阳性率高达93.20%~100.00%,还有一定比例假阴性(1/9,1/4,1/3)。本研究大量对应比较的数据表明,相对于血浆病毒分离法,不同类型鸡的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检测法不仅有很高的假阳性率,还有一定比例的漏检率。在种鸡场的ALV净化过程中考虑到成本,不建议以泄殖腔棉拭子作为检测材料。本试验为我国鸡群禽白血病净化检测和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病毒自然感染动态,掌握其育雏及育成期带毒、排毒规律和检测敏感期,试验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来自保种群的1日龄胎粪p27抗原检测为阳性的绿壳蛋鸡,与同栏饲养在隔离环境中的阴性全同胞,分别于1、3、5、7、9、11周龄进行采样跟踪检测。结果显示,该鸡群检测期内全程带毒、排毒。其中,泄殖腔拭子p27抗原检出率在5周龄达到最高峰,为67.7%;而血浆病毒分离对全群检出最高峰为9周龄,达25.8%,对公鸡和母鸡检出最高峰分别为11和9周龄,净化过程中可以此作为检测敏感期;各检测时间点,泄殖腔拭子p27抗原阳性率普遍高于血浆病毒分离率,二者符合率最高为65.0%,表明对我国地方鸡种实施禽白血病净化,泄殖腔拭子p27抗原检测不能完全取代病毒分离检测,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意义重大。试验结果为快速、有效开展地方鸡种外源性禽白血病的检测与净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