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对金荞麦鲜草产量的影响及其生产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显著提高金荞麦的鲜草产量,增产效果依次为:磷钾肥>播种密度>氮肥,磷钾肥和播种密度对金荞麦产量影响明显。综合各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金荞麦的高产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株行距40 cm×60 cm,氮肥10 kg/667 m2,磷肥15 kg/667 m2和钾肥21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3.
闫景彩  陈金龙 《草业科学》2009,26(12):98-102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方案研究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u 1的氮、磷、钾需要量及其最佳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能够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与效益。实测结果以N2P2K2(氮肥414 kg/hm2,磷肥138 kg/hm2,钾肥276 kg/hm2)试验组的产量最高[(256.81±1.18)t/hm2],与其他低水平试验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无肥处理相比,增产率达到16.6%。通过对各处理进行效应模型的配置与分析,得出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预测最高产量为259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621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204 kg/hm2;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256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172 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氮、磷、钾、有机肥4个栽培因子对黔草4号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黔草4号鸭茅产量的影响以有机肥最大,其次为氮肥、磷肥,影响最小的是钾肥;当黔草4号鸭茅产草量达到高产目标5100k~667m^2时,要求每667m2有机肥用量为3000kg、氮肥用量为30kg、磷肥用量为20kg、钾肥用量为20kg。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黔金荞麦1号块根产量,进行氮磷钾配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有效提高黔金荞麦1号的块根产量,N、P、K肥用量分别为6、15、15 kg/667 m2配合施用生产黔金荞麦1块根,栽培2年产量可达311.8 kg/667 m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威宁芜菁甘蓝标准化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4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对威宁芜菁甘蓝块根、茎叶产量、种子经济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尿素)和有机肥对芜菁甘蓝叶片产量影响较大,硫酸钾和过磷酸钙对芜菁甘蓝块根产量和总产量影响较大;块根最佳施肥量为:尿素749.6 kg/hm2、硫酸钾749.6 kg/hm2、过磷酸钙1 000 kg/hm2、有机肥22 489.2 kg/hm2,芜菁甘蓝的产量最高为:块根达70 536.0 kg/hm2,叶片19 009.5 kg/hm2,总产量89 545.5 kg/hm2;过磷酸钙对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芜菁甘蓝种子最佳施肥量为尿素749.6 kg/hm2、硫酸钾749.6 kg/hm2、过磷酸钙2 000 kg/hm2、有机肥22 489.2 kg/hm2,种子产量最高达1 797.5 kg/hm2;影响种子产量的经济性状是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种子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裂区设计探讨了磷肥、钾肥和多效唑3因素3水平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eceacv.Huntdog 5越夏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肥、钾肥、多效唑、磷肥×钾肥、磷肥×多效唑、钾肥×多效唑、磷肥×钾肥×多效唑互作均达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A2B3C2(磷:60 kg/hm2,钾:140 kg/hm2,多效唑:250 mg/L)处理下,高羊茅的叶片细胞中保护酶活性相对较高,能显著增强高羊茅耐热性和延缓植株衰老,有利于其安全越夏。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环峡南苜蓿种子产量的磷肥、钾肥、浇水和地膜条件4个因素进行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磷肥、钾肥、磷钾肥互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地膜条件、磷肥浇水互作,浇水的影响最小.试验结果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最适宜的处理组合为钙镁磷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不铺地膜+不浇水.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环峡南苜蓿种子产量的磷肥、钾肥、浇水和地膜条件4个因素进行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磷肥、钾肥、磷钾肥互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地膜条件、磷肥浇水互作,浇水的影响最小。试验结果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最适宜的处理组合为:钙镁磷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不铺地膜+不浇水。  相似文献   

10.
在岷县闾井开展以行距、播量和施肥量3处理、3水平、2重复的正交试验,研究岷山猫尾草种子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施肥、播量对猫尾草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岷山猫尾草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组合为:播种量7.5 kg/hm2,氮肥150 kg/hm2,行距40 cm。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在高寒地区不同行距、播种量及施肥量对青稞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巴青1号青稞的生育期、株高、考种、种子产量等。结果表明:行距和播种量对青稞生育期影响不大;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种子产量在行距为15 cm、播种量为22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242.5 kg/667 m2),故在生产上推荐采用中等播量、中等行距的栽培方式;当施肥量为6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到3 856.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 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3.
菊苣种子丰产栽培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玲  马啸  白史且  张玉  李达旭  柳茜  傅平 《草地学报》2014,22(4):897-902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行距(X1)、施氮量(X2)、施磷量(X3)和施钾量(X4)4个因素为控制变量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菊苣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其与试验因子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解析可得,各因素对千粒重影响大小为氮肥(X2) >钾肥(X4) >磷肥(X3) >行距(X1);对种子产量影响大小为X1(行距) >X2(氮肥) >X3(磷肥) >X4(钾肥)。通过模拟寻优,分别找到菊苣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的最佳栽培方案。经过综合分析,得到菊苣种子丰产栽培最佳方案为行距55~60cm,施氮量90~120kg·hm-2,施磷量65~75kg·hm-2,施钾量65~75kg·hm-2。  相似文献   

14.
"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以产草量为标准对“黑土型”退化草地上人工植被的施肥时间和氮磷钾的用量进行2年定位试验,建立牧草产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单因素增产效应为施肥当年:氮肥>磷肥>钾肥>施肥时间;第2年:氮肥>磷肥>施肥时间>钾肥。确定“黑土型”退化草地上人工植被的施肥组合方案为施肥时间在分蘖~7月上旬、N:75~130 kg/hm2、P2O5:50.0~112.5 kg/hm2、少施或不施钾肥,可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为获得较高牧草产量,以每2年施肥1次为好。  相似文献   

15.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6.
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在北京地区施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cv.Mengnong)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年内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春季全施和秋/春(1/2)蒙农红豆草的种子产量高于秋/春(1/1)施肥试验的种子产量。春季全施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钾肥18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最低,为1 176kg/hm2。秋/春(1/1)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357.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秋/春(1/2)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19.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由相关分析可知,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的有效分枝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5,P<0.05),而与每个枝条的花序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1,P<0.0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施肥量对达乌里胡枝子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施加了氮肥(75,125,175 kg/hm~2)、磷肥(50,100 kg/hm~2)和钾肥(75,150 kg/hm~2),测定了株高、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千粒重及单株种子产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影响达乌里胡枝子单株种子产量(P0.05);产量构成因素的6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二级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株高千粒重一级分枝数;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的3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做通径分析,其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二级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说明施加175 kg/hm~2氮肥+5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时可以使达乌里胡枝子单株种子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是中国中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重要的饲草资源和环境治理材料。因其种子产量低,发芽率不高,限制了该优良禾草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栽培利用。为提高该优良牧草兼地被植物的种子生产性能,设计60cm×60cm~110cm×110cm共11个株行距,育苗移栽,建立种子生产试验田,观测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株高、分蘖数、穗长、种子产量以及秸秆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云南热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田的最佳株行距为60cm×70cm~70cm×70cm,此时株高2m,单株分蘖100余个,穗长37cm左右,种子和秸秆产量分别高达160kg/hm2·年和20000kg/hm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m×60 cm、25 cm×60 cm、25 cm×50 cm、27 cm×40 cm),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氮素积累量随着两者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受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干花产量对种植密度反应敏感。其中,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50 cm条件下,HSYA含量最高,其余指标在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60 cm条件下趋于最大。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协同提高,在引黄灌区红花种植最佳施氮量为90 kg·hm-...  相似文献   

20.
威宁球茎草芦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2010年,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威宁球茎草芦(Phalaris tuberosa cv.Weining)主要栽培因子(播种量、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种子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各试验单因子对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播种量>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试验双因子交互效应以播种量和氮肥、播种量和磷肥、氮肥和钾肥间效果较显著。寻优结果表明,在播种量为3.75 kg·hm-2、有机肥为7 500 kg·hm-2、尿素为450 kg·hm-2、磷肥为750 kg·hm-2和钾肥为450 kg·hm-2的组合条件下,其种子产量达449.50 kg·hm-2,可获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