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入手,对云南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其他茶叶生产大省进行比较分析。国内竞争力指标采用规模优势指数(简称SAI)、效率优势指数(简称EAI)和综合优势指数(简称AAI)。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简称PRIM)、贸易竞争指数法(简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法(简称CA)进行分析。结论是: 云南茶叶国内和国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茶叶产业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作为对象,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些出口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将福建茶叶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其他出口茶叶大省进行比较,发现福建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只是处于一般水平;最后对福建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因素探讨如何提升福建茶叶产业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如何更好地推动福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对我国18个产茶省份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的实证分析,定量分析了陕西茶叶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陕西茶叶规模优势明显、效率优势和综合优势较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茶叶产业竞争力的5大制约因素和5大发展优势,并提出了发挥政府职能、创新科技驱动、加快标准化进程、重视品牌建设、强化质量控制、挖掘茶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陕西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从茶叶生产角度,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计算陕西和我国其他17个产茶省(区、市)2010—2015年茶叶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定量评价陕西茶叶产业竞争力水平,并分析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陕西茶叶生产的规模优势明显、效率优势和综合优势较弱。应发挥政府职能、创新科技驱动、加快标准化进程、重视品牌建设、强化质量控制和挖掘茶文化,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四川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四川茶产品的竞争力,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对中国四川、福建、湖北、云南、贵州、浙江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四川茶叶竞争力与中国主要产茶省份的差距,同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对策.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茶叶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明显,但与浙江、福建等省相比,差距还很大;调研总结了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四大因素,并提出提高四川茶叶竞争力应为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品牌准入和质量建设、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搭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四川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四川茶产品的竞争力,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对中国四川、福建、湖北、云南、贵州、浙江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四川茶叶竞争力与中国主要产茶省份的差距,同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对策。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茶叶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明显,但与浙江、福建等省相比,差距还很大;调研总结了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四大因素,并提出提高四川茶叶竞争力应为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品牌准入和质量建设、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搭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也是重要的出口国,但茶叶大市场小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中国茶叶国际地位提出了挑战。基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立足全球茶叶市场,运用UN Comtrade链接WITS数据库中的样本数据,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品出口价格,将测算结果与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茶叶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但优势不如早期明显;茶叶出口价格呈现出先下降后稳定上升的走势,茶叶价值在国际市场得到了认可;经过绿色贸易壁垒磨炼之后,茶产业形成了新的资产所有权优势,逐步进入了良性发展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研究表明,中国茶叶的优势与不足并存,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品质提升与品牌创建。因此,提出了建立以茶企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加快茶叶技术立法、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提升茶叶组织行业自律水平和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叶产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虽然中国的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创汇能力表现疲软。通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测算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并比较中国和世界茶叶出口量前5位国家的差距,同时从成本、质量、组织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最终提出提高中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产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虽然中国的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创汇能力表现疲软。通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测算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并比较中国和世界茶叶出口量前5位国家的差距,同时从成本、质量、组织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最终提出提高中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茶叶贸易的概况,然后利用出口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对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茶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出口对象国的GDP和人口数、出口对象国农药残留最高限量以及是否为WTO成员国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最后,就提高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荼省.自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重点介绍安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适制性、开采期、成茶品质、抗逆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供茶叶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区位熵和集中系数对安徽省茶叶主产区的集聚度进行测算,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茶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安徽省各茶叶主产区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集聚;品牌建设及销售市场的开拓、茶企与下游销售商的关系及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企业间关系及茶叶经纪人的培育、供应商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发展是安徽茶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氯酸盐已成为茶叶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安徽东南和西部地区两地茶叶主产区50份茶叶样品中的高氯酸盐进行检测分析,同时监测了西部地区不同部位茶鲜叶中高氯酸盐含量。结果表明,茶叶样品中高氯酸盐含量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0%,总体茶叶是安全的;茶鲜叶中老叶的高氯酸盐含量约为嫩芽中的17倍,茶鲜叶中高氯酸盐主要富集在老叶部位。  相似文献   

14.
安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0-5932
分析了安徽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鑫  陈芬洁  俞婷婷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09-2512,2523
通过对安徽省名茶产地的实地调查,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了安徽省名茶产地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元素组合、土壤类型的影响,探讨了茶叶品质与立地环境的关系,分析了茶叶优异的品质与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为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成土母质各有特点;各类成土母质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从已发现的名茶产地地质学规律出发,提出了安徽省的名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后,我们定下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皖西区域曾经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茶园如何在新征程中发挥作用?本文从皖西区域茶园经营现状出发,在生态文明建设为大背景下,提出茶园经济振兴思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余芳  彭常安  冯志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50-751,775
[目的]研究安徽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功能成分及其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普通绿茶为对照,测定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功能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绿茶。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时间1.5h,浸提温度100℃,超声波功率250w。最优工艺条件下功能成分得率为49.79%。[结论]该研究为天然富硒绿茶的研究和利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出适宜沂蒙山区生长的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茶农选择种植抗寒茶树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引进的8个4年生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43、浙农113、迎霜、安徽3号、乌牛早、舒茶早、劲峰、福鼎大白茶)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结合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抗寒性试验分析,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乌牛早、安徽3号次之,抗寒性指数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劲峰、迎霜2个品种的抗寒性相对稍弱.[结论]浙农113、舒茶早、龙井43、乌牛早、安徽3号适宜在沂蒙山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该文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了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类代表茶叶中茶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各种代表茶叶中的茶多糖,用硫酸-酚比色法测量茶叶中的茶多糖含量。[结果]在不同制备工艺茶叶中,青茶和黑茶的茶多糖含量较高,而黄茶和红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产地绿茶中,浙茶茶多糖含量比较高而徽茶的含量较低;在不同熏花种类中,素茶茶多糖含量较花茶高。[结论]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全面了解不同种类茶叶茶多糖含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