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茶树不同排列方式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启庆  骆耀平 《茶叶》1990,16(3):7-11
我国从70年代起掀起了茶树矮化密植试验的热潮,事实证明,这种比常规茶园增加3~5倍密度的,以“密”为中心,配合相应其它措施的茶园能获得“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明显效果。在这些试验中,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其排列方式也出现了多种多  相似文献   

2.
王登良 《中国茶叶》1989,(1):14-15,17
常规种植的茶园投资期长,成国慢,为此,很多地方进行了密植试验,认为密植茶园具有成园快、投产早、产量高的优点,但采用何种种植密度和方式才合理,目前尚未定论。笔者对大叶种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和方式的茶园进行了调查,认为密植茶园能发挥群体的优势,比单行条植茶园光能利用率高,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地上、下部的空间和地力,能达到成国快、投产早、高产年限提前到来的目的。但种植过密,会造成单株地上、下部生势衰退,枝条纤弱,茶园管理不便等弊端。同一种植密度,不同的种植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75年以来,湖南省益阳地区一直在进行茶树密植速成栽培试验,经过九年多的摸索和示范,已初步收到了成效。茶树密植速成栽培法很受茶农的欢迎,密植速成茶园由少到多,逐步扩大,1984年止,全区先后共建成密植速成茶园近一万亩。一、密植速成茶园的优越性 1.成园快,投产早。密植速成茶园头年种,二年收,三年覆盖度可达90%以上,比常规茶园提早3年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多,肥力较低,重施有机肥料一向是各地高产茶园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为了早投产、早受益,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新辟茶园或改造老茶园时,采用了密植速成栽培技术,但由于茶树种植密度增加,封行随之提早,而封行后便难以再多施有机肥。所以,在种植前及苗期,应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然而,据调查,有些地区在密植茶园种植初期,往往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有的甚至在播种或  相似文献   

5.
解决茶树栽培中“成园慢、投产迟、前期产量低、投资时间长”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所重视的一个课题,国外总的趋势是逐步增加栽植密度。但大多数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只有日本把“计划密植法”应用于生产。国内不少茶区对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普遍认为密植可以提早成园、提早高产,但后期单产会逐渐下降。但有三个问题:一是所有的密  相似文献   

6.
茶树快速丰产试验,多年来一直是各茶区探讨的重要课题,至于是采用优越的肥培管理还是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获得,一直争论不休。为了探索茶树快速丰产最佳种植方式,我们于1982年3月用槠叶种(种子直播)种植了五亩三行密植茶园,1984年10月茶树已封行,茶树枝盛叶茂,芽叶粗壮(见图1)。1984年平均亩产干茶225斤,预计1985年平均亩产可达400斤。现将该密植茶园的垦殖方法,三年来的管理工本、产量及经济效益分述如下。一、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
茶树密植矮化栽培,是一种速成高产栽培法,江西省于七十年代边试验,边推广,各地的经验证明,密植矮化栽培能比常规(4.5×1.2市尺)栽培提早三年投产,产量高且增长快,经济效益显著。如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密植茶园,二足龄亩产于茶61.9斤,三足龄320.8斤,四足龄709.3斤;修水县黄沙乡茶场密植茶园,二足龄亩产59.78斤,三足龄300.9斤,四足龄513.9斤;南昌县黄马乡茶场密植茶园,二足龄亩产81斤,三足龄223.3斤;安远县和务茶场密植茶园,二足龄50.6斤,三足龄150.8斤,四足龄227.4斤。以上各茶场种茶后第三年都收回了全部投资,第四年都开始盈利,如修水县黄沙乡茶场第四年每亩获纯利770元。实践证明,密植矮化栽培法是可行的,现将各地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湄潭茶场的革命职工,于一九五八年以敢想、敢干、大胆革新的精神,对茶树种植密度,行丛排列及茶园土壤耕锄等茶树栽培上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即茶园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由每亩2,000~4,000株,猛至10,000~27000多株;排列方式也由行株距  相似文献   

9.
茶树密植丰产栽培技术(也称密植速成高产、密植免耕),自七十年代以来,在茶业界一直引起热烈的争论,同时各地也纷纷开展了研究。近年来许多茶业科学工作者对于密植速成高产问题,都已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但茶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对于密植茶园能否高产稳产优质问题各有异议,同时由于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品种不同,对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初期,贵州省渭潭茶叶研究所提出了茶园“密植免耕”栽培技术以来,一般认为可以达到早投产、早高产、早见效,但是否能比较长期的高产、稳产,茶树的树势与群体结构如何?这就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我市于1978年底在部分场队建立了一定面积的密植茶园外,还在澳美镇五$茶场建立了十五亩的黄谈、毛蟹、梅占三个品种的单条列、双条列、三条列、四条列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通过十五年来的观察记载,我们认为茶树密植栽培不但具有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又能长期稳产、高产。因此,我们将该场近五年来进行的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种…  相似文献   

11.
茶树是多年生的叶用作物,影响产量、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气温、日照、降雨量等自然条件,又有茶树品种,茶树生育的内因;还有茶树种植方式与密度和肥培水平等人为因素等等。茶树的群体结构,除影响茶园单位面积产量外,还关系着茶树个体植株的生长与发育。就茶树群体结构的合理性而言,又和茶树品种,生态环境,树冠培养方法及茶叶采摘制度等有密切相关。因此,在发展新茶园时,对茶园的种植方式与密度问题,必须持  相似文献   

12.
茶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其所谓的“矮化”,就是以人为措施使茶树树冠高度比常规茶园树冠低1/3左右,也即树高控制在60~70cm;所谓“密植”,则是将单行条植改为多行条植,使每亩的株数比常规茶园多2~3倍。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土壤条件下,选用良种采取矮化密植栽培,并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可以达到茶树成园快、投产早和茶叶优质高产及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将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群体结构茶园十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亩植0.4—1.2万株的范围内,建园初一、二年,随着茶树密度的增加,茶树的生物总产量和经济利用系数提高,有利于提早投产,提前收益。从种植后的第三年开始,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日益显露,茶树表现出明显的边际生长优势;输导根增加,吸收根减少;叶片光合效率降低;个体生物产量差异显著;茶园表层土壤容重加大,孔隙度降低,透水性减弱;中下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旱季容易出现水分亏缺,因而使各处理间的经济利用系数日益接近,密植的增产效应逐年消失。从种植后的第八、九年开始,产量持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植茶园普遍采用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三分种,七分管”,如何管好新茶园,达到早成园,早高产,早收益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应该抓好下面几个管理环节:一、土壤管理1.盖草:新植茶园盖草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以起到保土、保  相似文献   

15.
新建茶园和老茶园改植,对于如何提早成园投产,是栽培技术上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密植茶园获得早产高产的报导颇多,同时也认为常规茶园虽同样能获得高产,但早期成园慢,投产迟。其实并非尽然。根据笔者在福建宁化华侨茶场工作实践,采用表土回沟、大苗移植方法,常规茶园同样可以获得早产高产,现谨作简介,供参考。一、表土回沟种植沟是茶树根系生长的活动场所,表  相似文献   

16.
茶园密植能速成、早高产,按货币的时间价值法则,早投产、早高产的利大,再结合采用短期经营方式,择茶树生产能力较强,盈利较多阶段进行生产,过后,更新重种,以充分发挥密植茶园速成、早高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基于这些观点,并参照各地实践,认为云南大叶茶用种子种植时,亩植1.5万株是可以的,会有较好的经效济益的。本文仅就本省华侨农场系统(大陆部份)云南大叶、凤凰水仙等用种籽直播时,亩植1.5万株(单株植)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单位面积内种茶的株数及其个体植株在地面上的排列方式称为茶树的群体结构。合理的茶树群体结构可以协调茶树与茶园生态环境的关系,统一茶树个体生育与群体发展的矛盾,达到充分利用光能,充分吸收土壤矿质营养和水份,奠定茶树高产、稳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因此,合理群体结构是人们十分重视的栽培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15,35(4):316-322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①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和个体数递减;三行密植茶园总个体数最大。②在垂直分层上:天敌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皆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则以上层最多;害虫种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在品种园和有机茶园以中层最多;③在水平分布上,除了品种园,其他3类茶园东、西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分别大于南、北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④在茶丛内、外层,4类茶园皆以内层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略多;外层天敌种数和个体数略多;⑤12月至翌年2月的越冬期间,物种数相对较少;4月、6月和10月物种数相对较多;⑥从有机茶园、品种园、丰产茶园至三行密植茶园,多样性指数递减。分析认为:尽管树龄、品种等相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不同管理模式可导致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福鼎县在1976年春开始种植密植茶园,至1981年有三个茶场三块5.09亩六年生密植茶园亩产超千斤,其中以点头公社东方红茶场2.43亩密植茶园为最高。这块茶园种植行70公分,分三行种植,行距×丛距为30×25公分。每丛两株,81年调查实有茶树9142株。历年干茶亩产量:78年44.8斤,79年640斤、80年807.3斤、81年1146.2斤。目前茶树骨架明显,层次分明,小枝稠密,绿叶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我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从1980年开始种植,到1985年春止,共发展密植茶园(4000~18000株/亩)2178亩.收获于茶4218担,获得产值126万元,占农业降资回收率54.8%.为探索适应本地区茶树种植的最佳密度,获得"早成园、早高产,早收益"的目的,我场于1981年进行茶树栽培密度比较试验,1984年试验已告一段落,现将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