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通过重复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等简单的3个温度循环,能将靶DNA扩增数百万倍,获得极高的检测敏感性。通过PCR技术对新生牛是否带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血清样本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卵形巴贝斯虫CCTη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巢式PCR引物,建立牛卵形巴贝斯虫巢式PCR诊断方法,对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样本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外引物扩增牛卵形巴贝斯虫基因组片段的长度为1 008bp,内引物为537bp;该方法扩增不出牛瑟氏泰勒虫、弓形虫、犬新孢子虫基因组DNA;最低检测DNA含量为16fg;通过对46份临床样本的检测,该巢式PCR较常规PCR阳性检出率高8.7%。本试验为牛卵形巴贝斯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为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内蒙古地区某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样中是否存在牛支原体,同时建立直接提取乳样中牛支原体DNA进行PCR检测的方法,本研究无菌采集乳房炎乳样,通过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分离株为牛支原体,然后提取液体培养基菌体DNA进行牛支原体特异性PCR鉴定,同时,采用Chelex-100法直接提取原乳样中菌体DNA进行PCR鉴定,并测序分析扩增片段序列。液体培养物提取DNA与Chlex-100法直接提取原乳样菌体DNA进行特异性PCR均扩增出目的条带,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牛支原体oppD/oppF基因的同源性达到99.8%,证实分离株为牛支原体。说明Chlex-100法可直接提取乳样中牛支原体DNA进行快速PCR鉴定。  相似文献   

4.
动物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肉骨粉、鱼粉、猪肉干和鱼肉干为研究对象,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DNA,18S rDNA片段的扩增结果表明提取到的DNA中不存在抑制PCR的物质。应用梯度PCR技术对牛、羊源性成分检测的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在单一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18S rDNA片段和牛、羊源性成分的多重PCR分析,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试验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对动物产品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更加准确、敏感的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猪附红细胞体特异的DNA序列(AJ504999)设计2对巢式PCR引物,建立了巢式PCR检测方法。筛选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样本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对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而对弓形虫、链球菌、牛瑟氏泰勒虫、牛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扩增反应结果均为阴性;DNA最低检测量为0.124 fg/μL;通过对55份临床样本的检测,该巢式PCR较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高23.7%。本试验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为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牛分枝杆菌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已发表的牛分枝杆菌的pncA的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294bp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了特异性检测牛分枝杆菌的PCR方法。对牛分枝杆菌国际参考株和国内分离株成功扩增出294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对人结核分枝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和草分枝杆菌DNA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本PCR方法检测的敏感度可达到50pg。对10份牛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和10份阴性样品的DNA分别进行了PCR检测,结果10份阳性样品中有9份样品为PCR扩增阳性,阳性符合率为90%(9/10);而10份阴性样品则PCR扩增全部为阴性,阴性符合率为100%(10/10)。本方法可做为牛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牛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31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牛布氏杆菌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602 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7%;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不能在非布氏杆菌 DNA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0.9 pg/μL。该检测体系的成功构建为牛布氏杆菌病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防止疯牛病和痒病的传播。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从动物饲料中提取牛羊动物基因组DNA的方法,并依据牛、羊基因组DNA的特异性序列片段,利用种属特异性的引物,通过PCR扩增这一特定的DNA序列,通过电泳分离PCR产物,以长度的PCR产物作对照。结论:实现了对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对PCR法鉴别动物胚胎性别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近10年来相关操作技术的进展,包括早期胚胎取样、胚胎细胞DNA的提取、引物的设计、扩增条件的优化、扩增产物的检测和性控胚胎的冷冻等,并提出PCR法鉴别牛早期胚胎性别的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有效的牛早期胚胎PCR性别鉴定方法,试验以12头已知性别的牛全血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分别运用常规PCR法、多重PCR法和巢式PCR法进行牛性别鉴定研究,用2对SRY(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引物和1对牛特异性引物扩增牛核基因组DNA进行牛性别鉴定,建立3种牛性别鉴定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3种方法准确率均为100%,其中巢式PCR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3pg,多重PCR法整个鉴定过程约需3h。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PCR法,检测动物产品中猪、牛源性成分。[方法]分别针对猪、牛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种间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PCR方法,在同一个荧光PCR反应中完成2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评估。[结果]对16种不同的动物DNA进行检测.仅猪、牛源性成分收集到相应的典型的S型扩增曲线,对猪、牛二联模板的检测,可同时收集到相应模板的扩增曲线.其余14种动物源性成分未发现扩增曲线。双重荧光PCR对猪肉、牛肉模板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5,与相应的单重荧光PCR方法的检出限一致。[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用于肉制品、奶制品、饲料等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牛附红细胞体单管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牛附红细胞体,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温氏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wenyonii)l6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AF016546)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建立了牛附红细胞体单管套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及应用试验。结果:建立的牛附红细胞体单管套式PCR检测方法扩增的片段大小为361 bp,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8%,该方法扩增不出牛瑟氏泰勒虫、新孢子虫、布氏杆菌及牛无乳链球菌等基因片段,检测出标准模板DNA的最小量为1.22 fgμ/L。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66份血液样本的临床检测显示,单管套式PCR检出率28.8%,高于常规PCR的21.2%和鲜血压片镜检的12.1%,具有准确、特异、敏感等优点,是检测牛附红细胞体的一种新型、可靠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技术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方法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的目的是优化胚胎PCR性别鉴定方法的条件,建立实用的鉴定方法。试验设计获得了牛种属和公牛特异的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模板DNA进行扩增,通过常规双重PCR法和巢式PCR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巢式PCR法大大提高了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的灵敏度。对组织DNA样品、血样、颗粒细胞和公牛冷冻精子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与实际性别一致;对于胚胎样品,判定结果与产犊性别一致。通过批量胚胎现场的检测,证明建立的胚胎性别鉴定方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选取牛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RY (sex region of Y chromosome),根据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应用PCR技术对5头荷斯坦奶牛DNA样品进行扩增,鉴定其性别;并对设计的引物灵敏度进行检测;对已有的公、母各20头荷斯坦奶牛DNA样品进行PCR盲检,获取奶牛高灵敏度特异性引物,用于奶牛性别鉴定。结果表明,4头公牛DNA样品可以扩增出目标条带(66 bp),1头母牛DNA样品无法扩增出条带,阴性对照扩增无条带;最佳引物灵敏度为1.6 pg/μL,可以很好地满足性别鉴定需要。40头个体中,20头个体DNA样品可以扩增出条带,其余20头个体DNA样品无法扩增出条带,检测结果与实际性别对比准确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引物灵敏度比较好,能够满足奶牛性别鉴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提取DNA是利用PCR技术检测纤维的关键技术难点。对牦牛绒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试验,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Ta Ka Ra Mini BEST Univers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 Ver.5.0试剂盒,将纤维样品尽量处理成粉末状,并在样品经裂解液处理后先离心除去其中尚未完全溶解的纤维,然后进行PCR扩增是比较有利的,完全能够得到满足PCR扩增要求的DNA样品。  相似文献   

16.
牛乳头状瘤的病理学观察及其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在我国对牛的致病性及基因型,本研究选取某奶牛场发病的犊牛,通过对皮肤肿瘤样物进行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应用DNA提取及PCR等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牛乳头状瘤呈现角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胞浆棕染呈BPV阳性;应用PCR对其DNA进行扩增,检测出阳性样品,测序结果表明与BPV-1和BPV-2同源性达98%~99%.表明该奶牛场犊牛发病由BPV-1和BPV-2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牛基因组DNA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哺乳动物基因组DNA的水煮抽提法,并将传统的酚仿抽提法和水煮法进行比较,水煮法即通过对细胞的煮沸和冷却,使细胞破裂、蛋白变性,从而获得用于PCR扩增的模板DNA的方法。通过电泳分析和PCR扩增检测了所提取基因组DNA的完整性、可行性。检测时采用3对引物对2种方法提取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同时对冷冻保存的基因组DNA也进行了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水煮法提取基因组DNA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牛SRY(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3对常规PCR引物作为牛性别鉴定特异性引物,对15头公牛、20头母牛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第2对引物可清晰扩增出公牛基因组DNA750 bp左右条带,而母牛基因组DNA无此扩增条带,证明这条引物可以应用于牛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参照Gen Bank中牛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序列(AF016259)和牛支原体opp D/F基因序列(AF130119),设计两对引物,在建立两种细菌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双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两种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核酸为模板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可同时扩增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支原体的265bp和439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4种牛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支原体的最低核酸检出限均为1pg。通过对30份临床病料检测,将建立的双重PCR技术和单项PCR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支原体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量竞争PCR技术定量分析猪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许多肉产品都可能由几种动物的肉按照不同比例组成。为保证消费者不受欺骗,有必要对复合食物产品的成分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监测,多聚链式聚合反应(PCR)等以DNA为基础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种类鉴定,但利用当前的技术不能测出某种特定成分的比例,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用于猪DNA检测和定量分析的定量竞争多聚链式聚合反应技术(QC-PCR的开发和评定,该技术采用一种以生长激素基因sus scrofa为基础的新型猪特异性PCR系统,构建一个与猪的目标序列在长度上仅差30bp的DNA竞争物,与目标序列一起用于PCR。用来自牛、羊、肉鸡和火鸡的DNA对这个新引物的特异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含有猪DNA和相应数量牛DNA的混合物的共同扩增使竞争物的浓度调到猪DNA含量的2%或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