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西丰梅花鹿种公鹿茸重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西丰梅花鹿种公鹿茸重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生茸佳期为 3~ 8锯 ,生茸最佳年龄为 6锯 ,达 (5 0 2± 1 46)kg ,6锯的产茸量极显著高于 1~ 5锯的产茸量(P <0 0 1 ) ;1~ 6锯的种公鹿鲜茸重与年龄呈强正相关 (r =0 833,P <0 0 1 )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1 350 +0 679x ;各锯别与产茸量间相关系数统计及显著性检验结果为 :1与 2锯 ,2与 3,4,5,6锯 ,3与 4,5,6锯 ,4与 6,7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其余各锯相关不显著(P >0 0 5)。此统计结果为早期选种、制定生产计划和任务、产茸量标准及是否符合种用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茸鹿养殖业经济效益、减少饲养成本,在茸鹿饲料中添加超微粉碎加工的中药添加剂,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梅花鹿开始脱盘后应用中药添加剂,直至锯二茬茸结束,梅花鹿头茬茸及二茬茸产量均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地区的梅花鹿为对象,研究分析了梅花鹿鹿茸重量与其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它们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0.345x+1.186。梅花鹿3~8锯的鲜茸单产很高,平均水平达3.28kg/锯。公鹿鲜茸重的变异系数在2~6龄之间逐渐减小,7龄之后又有上升的趋势,其中以5~7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2%、6.1%、11.7%。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梅花鹿公鹿在1~4龄内经济效益较差,从5龄开始获利,年获利逐年增加,这种趋势与梅花鹿的茸产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地区的梅花鹿为对象,研究分析了梅花鹿鹿茸重量与其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它们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0.345x+1.186。梅花鹿3~8锯的鲜茸单产很高,平均水平达3.28kg/锯。公鹿鲜茸重的变异系数在2~6龄之间逐渐减小,7龄之后又有上升的超势,其中以5~7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2%、6.1%、11.7%。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梅花鹿公鹿在1~4龄内经济效益较差,从5龄开始获利,年获利逐年增加,这种趋势与梅花鹿的茸产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生茸期梅花鹿日粮中铜的最适宜添加范围,将20只2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成A、B、C、D共4组,每组5只。A组饲喂不添加铜的全价颗粒料,B、C、D组在全价颗粒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40、80 mg/kg蛋氨酸螯合铜。结果:梅花鹿生茸期日粮加铜,改善了营养物质消化率,除干物质外,对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变化趋势40 mg/kg时发生改变;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添加铜对血液生化指标有影响,其中对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影响最为显著(P<0.05),当日粮铜添加量为40 mg/kg时,其活性达到最大值;梅花鹿日粮加铜,对血清及毛中铜含量影响显著(P<0.05);梅花鹿鹿茸产量随日粮加铜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日粮铜添加量为40 mg/kg时,茸产量达到最大值;梅花鹿鹿茸氨基酸含量随日粮加铜量的增加而增加,鹿茸含铜量随铜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状态。综合各项指标,梅花鹿生茸期日粮铜的适宜添加量为40 mg/kg。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更好的锯茸止血效果,对梅花鹿锯茸时出血特点及锯茸止血药物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畸型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根围度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根围度为(20.3±0.6)cm的畸型茸时却不存在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型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根围度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生长规律和梅花鹿生理特点,选用由中药组成的外用锯茸止血药方剂,通过锯茸止血试验,结果表明,该锯茸止血药无刺激性,止血快,抗感染能力强,创面愈合良好,对再生茸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成年茸鹿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鹿1.1生茸期 公鹿在生茸期不仅要提供自身生存的营养,而且还得满足鹿茸生长所需的营养。梅花鹿三锯公鹿茸平均每天增长鲜重30.0克,东北马鹿1—11锯鹿茸日增鲜重55.3克。因此,生茸期必须有较高的营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头、二锯梅花公鹿生茸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在23%,三锯鹿应在21%时对体增重和生茸最佳。同时还应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在生茸之前(梅花鹿于2月末、马鹿于1月初)精饲料量应逐渐增加,促进公鹿增膘复壮,  相似文献   

8.
在养鹿生产中,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对茸用梅花鹿以后的鹿茸产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旦此期饲养管理不当,会对今后终生产茸性能造成影响,减少产茸量。从而影响鹿群的总体产茸性能,严重地影响鹿场经济效益。因而,加强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饲粮蛋白质水平与鹿茸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5岁以上生茸期梅花鹿和马鹿各120只,采用无添加剂和单一能量、蛋白质饲料精料补充料,以及劣质粗饲料饲粮,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茸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茸产量和质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或生茸期蛋白质食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极显著logistic生长曲线型,并提出鹿茸产量和质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与东北马鹿(C.elaphus xanthopygus)(?)种间杂交F1(简称花·马F1)和东北马鹿(?)与天山马鹿(C.elaphus Songoricus)(?)亚种间杂交F1(简称马·马F1)鹿茸产量与鹿年龄的关系。给果表明:花·马F1 1~10锯(2~11岁)公鹿茸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418,r=0.93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589+0.264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10锯,高达3.859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13锯,7~13锯相当稳产高产。4·马F1 1~9锯公鹿鹿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354,r=0.996,P<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826+0.647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9锯,高达7.431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9锯。  相似文献   

11.
东北梅花鹿产茸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东北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分析 ,证明长沙市养鹿试验场东北梅花鹿产茸量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产茸量与鹿年龄的大小存在曲线回归关系 ;头杠茸的重量与再生茸的重量不相关 ;体重与茸产量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这些指标可为华南地区发展养鹿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配种准备工作 首先,应根据历年的产茸情况、种用能力及育种方向选择好种公鹿,年龄3~7锯、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产茸量高的作种公鹿。要求产茸量为梅花鹿锯标准三杈茸鲜重单产在3.5千克以上、马鹿为5.5千克(三杈)或7.5千克(四杈)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1配种准备工作首先,应根据历年的产茸情况、种用能力及育种方向选择好种公鹿,年龄3~7锯、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产茸量高的作种公鹿。要求产茸量为梅花鹿锯标准三杈,茸鲜重单产在3.5千克以上。并从7月中旬后加强种公鹿的饲养。对繁殖母鹿应与8月中旬断乳,并按年龄、体况及育种规划组  相似文献   

14.
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钙、磷含量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选择45只健康和生茸正常的梅花鹿,采用3个日粮处理水平组(Ⅰ:0.60%Ca、0.32%P;Ⅱ:0.89%Ca、0.52%P;Ⅲ:1.17%Ca、0.71%P)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和茸血化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鹿茸产量和鹿茸于鲜比为主要依据,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分别为0.89%和0.52%;日粮Ca、P水平对锯茸时鹿茸血清中的Ca含量有影响,而对P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精料营养水平一致的前提下,研究饲喂不同方法发酵的EM菌对雄性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60只生茸期5岁成年公梅花鹿,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混合精饲料+不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玉米面与秸秆的混合发酵饲料。记录鹿茸生长时间、测量茸重、茸尺,并进行鹿茸的等级评定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鲜茸重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60.90 g,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156.84 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比试验1组的平均茸重高95.94 g,差异显著(P0.05);在鲜茸品质方面,试验组优等茸比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由于试验组产茸量提高,试验1组、2组比对照组收入分别增加27.61%、40.99%。因此,本次试验表明,EM菌发酵秸秆饲料可以提高梅花鹿的适口性,对梅花鹿的增茸效果显著,可以在梅花鹿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梅花鹿优良品种(品系)产茸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双阳、长白山、西丰梅花鹿品种 (品系 )的产茸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双阳、长白山、西丰的头锯头茬鲜茸产量双阳 >西丰 >长白山 ,2锯头茬鲜茸产量西丰 >双阳 >长白山 ;西丰 3锯时、双阳 4锯时、长白山 5锯时头茬鲜茸产量达到 30 0 0g以上 ,进入高产期 ;双阳 6锯时、西丰 7锯时、长白山 8和 9锯时达到产茸高峰 ;双阳具有经济早熟性 ,长白山具有高产期长而持久的特点 ;西丰、长白山、双阳的群体鲜茸平均单产分别为 2 895g、316 0g、32 0 5g;三者是我国人工培育的梅花鹿品种 (品系 )群 ,均具有优良的产茸性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梅花鹿生茸期饲养特点和营养需要,设计配方生产出全价颗粒饲料A和全价颗粒饲料B,并结合鹿场常规饲料,对60只生茸期3岁成年公梅花鹿进行饲喂试验,记录采食时间。在收茸后,记录茸尺、茸重和茸质,评定茸的等级,探讨增茸效果;根据饲料成本,鲜茸产量和鹿茸价格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可显著提高饲料的采食速度(P<0.01)和产茸量(P<0.05);在鲜茸品质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优等茸比率提高15%~20%;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收入15.25%~25.84%。所以,全价颗粒饲料提高了梅花鹿的适口性,提高了梅花鹿的鲜茸产量和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在梅花鹿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鹿茸市场需求的变化,许多梅花鹿饲养场观以生产锯二杠鲜茸为主,即使大锯龄的高产公鹿,也甚少生产三叉茸,尽量锯收二杠茸.  相似文献   

19.
1 鹿茸的种类 鹿茸的种类因茸鹿的种类、收茸方式、加工方式或茸形的差异,可分成多种类型与规格.按鹿的种类可分成梅花鹿茸、马鹿茸、白唇鹿茸、水鹿茸等;按茸形,梅花鹿可分三权茸和二杠茸,马鹿茸可分为莲花茸、三权茸和四权茸;按收茸方式可分为锯茸和砍头茸;按加工方式可分为排血茸和带血茸;另外还分头茬茸、再生茸、初角茸等.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9):19-21
以梅花鹿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factor-1,IGF1)作为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梅花鹿产茸性状的影响。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双阳梅花鹿群体64个个体IGF1基因多态性,并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双阳梅花鹿产茸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IGF1基因824 bp处TC突变;AB基因型在产茸重和主干围度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P0.05)。在IGF-I基因对双阳梅花鹿产茸量和主干围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