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摘要:运用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RS和GIS等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对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2011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最大的为灌草丛(16177%),最小的为水体(942%)。相对于2011年来说,2015年裸地、耕地斑块总面积有所减少,林地和灌草丛面积有所增加;林地、道路和灌草丛的聚集度指数有所增加,表明这3类景观连通性增强,景观更加集中连片。据此,建议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减少各种人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好国家一级珍稀濒危物种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实行居民外迁是解决保护区内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重要措施.要顺利实施自然保护区居民外迁,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居民外迁生态补偿机制.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生态移民补偿标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以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居民外迁生态补偿标准及依据,提出了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我国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造成湿地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探讨了在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湿地生态保护内涵和意义,分析云南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社区参与下的湿地生态保护的构建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子玉  朱雅琪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46-249+255
为了保护环境并解决人民贫困的现状,世界各国陆续开展生态移民工作。在生态移民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兼顾公平,切实保障移民的权益。我国生态移民研究起步较晚,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移民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我国生态移民补偿实践的考察,学习借鉴国外的生态移民补偿经验,发现目前我国生态移民补偿存在生态补偿法规不完善、生态补偿内容不科学、公众参与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从完善生态补偿法规、细化生态补偿内容、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诸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态移民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处在边远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有着更迫切的需要。在政府加强保护的同时,社区居民的原有经济权利受到限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通过完善法律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补偿基金等措施来保障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协调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从宏观调控视角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献较少、政策有效性研究仍待加强、社区居民的精神利益研究不足、不同类型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可行性研究尚存在诸多空白。认为西部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未来需要加强生态旅游的宏观调控研究;关注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与感知影响研究;强调普法有效性研究以及执法有效性研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选择浙江天目山和陕西佛坪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处于发展阶段的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相比,处于参与阶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度更加强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效益的感知显著高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但是环境冲击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方面的感知则正好相反。这反映了两地居民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着不同的忍耐度。最后,还探讨了影响保护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的机制,发现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感知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旅游支持度,环境冲击感知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的感知则是显著负向的;而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的社会效益感知和环境冲击感知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2020鼠年初一,一场大雪把地处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桥乡念湖"粉刷"成一个冰雪世界。在此越冬的上千只黑颈鹤,在雪地上更显轻盈剔透。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662公顷,有鸟类179种,水禽总数达3万余只,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被誉为"鸟类的天堂,黑颈鹤的乐园",每年到会泽越冬的黑颈鹤有上千只,约占全世界黑颈鹤数量的10%。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还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顺畅等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构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临安市西天目乡人民政府和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以SWOT为分析框架,阐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强势与机会及弱势与挑战。强势与机会有:①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②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③基于非木质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结构;④当地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⑤社区共管模式雏形的出现;⑥强有力的林业科研力量支撑。弱势与挑战为:①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②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共享机制未完全形成;③社区共管机制尚不健全;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退化。提出了构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利益共享和伙伴合作机制的设想。表4参8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参与模式的设计是发展的关键。首先回顾了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现状,分析了社区参与目的地旅游管理的不同模式。分析对比了马达加斯加的马索拉国家公园和我国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模式。最后,从阶段社区参与模式、居民利益分配和社区居民教育机制等方面为我国即将建立的国家公园提出社区参与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环境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价值法(CVM)与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得武夷山、建阳市300位常住居民的支付意愿调查问卷数据,结合数据相关分析和Logit回归模型对居民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对其对环境资源改善居住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环境保护认知、参与态度是影响其决策的主导因素。所以,政府在森林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努力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平、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力度,以促进森林环境资源服务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北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保护对象,是我国北方红松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个通过森林认证的自然保护区。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有助于提高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为生态功能区划布局,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货币化补偿政策提供价值评定依据。  方法  根据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从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3个维度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全面重新估算。  结果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49 366.42 × 104元/a,平均每公顷价值8.22 × 104元/a,高于已有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价值研究和全国森林的平均水平。按具体项目划分,生物多样性保护(36.80%) > 涵养水源(21.34%) > 保育土壤(19.88%) > 固碳释氧(15.02%) > 净化大气(5.61%) > 累积营养物质(0.80%) > 服务社会(0.39%) > 社区发展(0.14%)。  结论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应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延续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可持续的源动力。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及保育土壤等生态功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内生存着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通过对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进行分析,认为"一区一法"的实施是保护区发展的客观需要,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和环境十分脆弱,植被具有典型性,同时拥有众多的珍稀动植物,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认为必须加快轿子山保护区立法实施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对保护和改善泰顺县和温州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  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评估规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  结果  2017年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总价值量为100.24×108元·a?1,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3.92×105元·hm?2·a?1。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可见,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和积累营养物质是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三者比例之和高达91.92%,占有重要地位。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竹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经济林。常绿阔叶林对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在50%以上,占据绝对地位。  结论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其他林分,因此通过把针叶林改造成阔叶林等林相改造技术,提高林分质量,优化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出和价值。表5参27  相似文献   

17.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对天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日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及科技人员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衣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主要冲突:①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9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③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④限制采薪烧炭,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⑤旅游开发后.环境质量和社会治安状况变差。并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成因进行了分析:①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是客观基础;②保护理念和模式落后是认知原因;③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是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南州麦秀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源头水源涵养、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掠夺式经营,对林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致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