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推进病死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对于维护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公卫安全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北、河南和湖北3省346户生猪养殖户数据,从命令型规制、激励型规制、引导型规制和自愿型规制4个维度刻画环境规制,并在拓展决策实验分析法的基础上,探讨环境规制对养殖户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引导型规制中的与政府签订承诺书外,其他规制因素对养殖户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均存在显著影响。2)环境规制是通过规制因素相互作用对养殖户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行为发挥约束作用,各规制维度影响效应的序次为:命令型规制(0.5493)>激励型规制(0.4814)>自愿型规制(0.3575)>引导型规制(0.3096)。3)政府监管政策使得命令型规制的影响效应最强,合作社等组织规章制度乏力使得引导型规制的影响效应最弱。4)在废弃物资源化治理中,政府注重监管、处罚和补贴等法治政策,而忽视了社会自治机制的职能发挥。研究还根据相关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牧户亲环境行为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中以三江源地区牧户为调研对象,使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在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1)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2)环境规制对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约束型、引导型和激励型规制均能正向调节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据此,文中从提升风险感知水平和健全环境规制制度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中利用新疆69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社会规范为前因变量,生态认知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了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生态认知在社会规范和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规制中的经济补贴和经济惩罚正向调节"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地膜回收意愿"过程的后半路径和生态认知的中介作用,而宣传教育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农户地膜回收意愿影响路径,对践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地膜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污染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政府现行的环境监管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构建农民之间的约束机制使外部监管内部化,才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长远之计。社会规范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在引导农民自觉治理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从微观农户视角出发,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探讨社会规范对农户环境治理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只有被激活才会最终影响农户的环境治理行为;2)社会规范通过个人规范、感知行为能力和信任间接正向影响农户环境治理行为,其间接路径系数分别是0.403、0.492、0.151。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样本调研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亲环境意向的效应。结果表明:(1)态度对亲环境意向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都是最大,或者说农户对亲环境意向普遍具有很高的态度;(2)主观规范对农户亲环境意向也有较高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3)外部因素对农户知觉行为控制均有较强的影响,而且知觉行为控制与态度和主观规范之间相互反向变化,进而抑制了亲环境意向的进一步提升,呈现出显著短板效应。因此,应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努力解决亲环境意向提升中的短板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政策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视角,以全国5省238个生猪养殖企业为调查对象,设置了技术支持、排污费、技术标准、沼气补贴和粪肥交易市场五项畜禽污染治理政策属性,运用选择实验方法分析了养殖企业畜禽污染治理政策的选择行为,并引入廉价磋商方法降低选择实验方法的假设偏误。研究表明:全面技术支持、排污费、技术标准、沼气补贴和粪肥交易市场等五种畜禽污染治理政策对养殖企业的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一般技术支持政策对养殖企业的选择行为没有影响;养殖企业对粪肥交易市场政策的偏好最高,其次为沼气补贴政策和技术标准政策,再次为排污费政策,最后为全面技术支持政策;廉价磋商法在畜禽污染治理政策边际价值较高时,可以缩小假设偏误,当畜禽污染治理政策边际价值较低时,无法发挥纠正向上偏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4年中国西部五省(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山西)绒毛用羊农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GMM法对影响农牧户养殖规模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绒毛用羊单位养殖收益、单位养殖成本、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相关扶持政策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均有重要影响,单位养羊收益与成本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畜牧良种保护与补贴政策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户养殖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养殖时长与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养殖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畜牧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金融扶持政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养殖方式及家庭劳动力人口等影响因素不显著,可能会成为制约绒毛用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在因素,应给与特别关注.最后从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化程度、技术推广与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情景因素理论,在构建“外部情境因素-内生驱动因素-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采纳行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635个农户作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内生驱动因素对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以及意愿向采纳行为转化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并识别外部情景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等内生驱动因素显著影响农户的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并通过采纳意愿间接作用于采纳行为;就测量指标而言,水土资源保护认知、他人采用成功示范、自我效能实现、种植收入增长感知是主要驱动力。2)从总效应看,采纳意愿影响程度最大,但并不完全解释采纳行为;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效果相对较小。3)外部情境在内生驱动因素对采纳意愿影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采纳行为是内生驱动与外部情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促进农户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地膜回收率,防控"白色污染"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中以新疆1056户棉农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s模型研究社会规范、生态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地膜机械化回收行为和地膜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规范和生态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地膜回收行为群体之间呈现显著差异;社会规范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污染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地膜机械化回收行为和地膜资源化处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重要性认知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保护成本认知增加会降低农户地膜回收和资源化处理意愿,但是能够提高农户机械化回收地膜意愿。  相似文献   

10.
文中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数据,来探讨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对个人实践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亲环境行为可分为私域行为和公域行为,其公共性体现在公域行为之中。2)社会公平感对公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对私域亲环境行为不产生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对私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公域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男性更可能实践公域亲环境行为,女性更可能实践私域亲环境行为。4)尽管教育和媒体使用对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均直接对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更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基于河南、江苏、四川三省共836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亲环境意愿受绿色氛围影响,其中控制性绿色氛围对亲环境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支持性绿色氛围的影响不显著。2)支持性绿色氛围对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性绿色氛围仅对个人规范有正向影响。3)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个人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产生链式中介效应。该研究对厘清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山东省509家养猪场户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OLS模型探讨了经营特征和生态认知对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主效应影响和交互效应影响。结果表明:从主效应看,养殖规模、专业化程度和收购方的清洁生产要求等经营特征对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清洁生产趋势认知和清洁生产政策认知等生态认知对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交互效应看,清洁生产趋势认知能有效加强养殖规模对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正向作用;清洁生产政策认知既能有效加强专业化程度对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正向作用,也能有效减弱养殖规模对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正向影响;养殖环境污染认知能够有效加强收购方的清洁生产要求对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积极发展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游憩活动以发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价值认知与情感教育功能,是新时代有效解决遗产地生态价值实现困境以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途径。在“价值-情感-行为”理论模型下,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在遗产地生态游憩情境下的游客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应。研究表明:1)生态圈环境关心和利他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而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无显著影响。2)仅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愧疚感无显著影响外,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情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环境情感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3)仅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利己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无显著中介作用外,环境自豪感和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均产生显著中介作用。基于此,明晰不同价值导向的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遗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发生频度和强度,对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农户采纳气候适应性行为势在必行。基于黑豫湘3省1145份粮食种植户调研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价值感知、风险规避对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采纳的影响。研究表明:价值感知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纳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利益感知促进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纳,风险感知抑制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纳。风险规避能强化利益感知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纳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加剧风险感知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纳的抑制作用;价值感知、风险规避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纳的影响存在显著规模差异,其中大规模农户更易受到风险规避对气候适应性行为采纳的抑制作用,小农户更易受到利益感知对气候适应性行为采纳的积极作用。因此,为确保粮食种植户气候适应性行为采纳,需提升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利益感知,降低农户气候适应性行为的风险感知,针对不同规模农户精准制定气候适应性行为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中基于福建省2县11个乡镇240份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公众情境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了农业新技术采纳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农业资讯的畅通性和技术获取的难易度是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农户技术采纳行为,还会通过认知产生间接效应;农推机构分别经由涉入认知和技术扩散影响技术采纳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新技术采纳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技术更新成本只能通过认知影响技术采纳行为;惠农政策和市场环境对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不显著。此外,技术扩散也是影响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陕、晋、甘、苏、皖五省102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保护动机理论以秸秆亲环境处理为例研究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认知调节因子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反应效能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回报因子及反应成本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整体来看各正向认知调节因子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自我效能>易感性>反应效能>严重性,反应成本对农户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的影响程度略大于回报因子。此外,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及只从事农业劳动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秸秆亲环境处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黄海荣 《植物检疫》2021,(1):I0005-I0005
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而生猪养殖在养殖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生猪养殖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压力,例如养猪场的粪便及污水处理已成为广大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规模化农村养猪场在环境保护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高、管理随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村养猪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6月版)一书,由庆麦玉、刘安典等编著,作者从生猪养殖的品种、喂养、生产、培育、疾病防治、猪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农村养猪技术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提出采取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适度规模养殖、依靠科技进步等具体举措,以提高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污染治理能力,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技术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总览全书,具备三个方面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8.
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动机作为行为的先导,会直接影响行为轨迹。文中以行为经济学为切入点,结合认知评价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动机拥挤理论分析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内外动机及其交互作用机理,采用分层回归和Bootstrap法对云南省1050份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单项效应都显著促进农户亲环境行为,且外部动机中货币激励影响效应更大、内部动机中道德责任感影响效应更大。内外动机间存在"拥挤效应",货币激励"挤出"道德责任感、非货币激励"挤入"兴趣愉悦感,交互总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6年中国绒毛用羊主产区(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农牧户微观调研数据,综合运用模糊数学法和似无关方程组对标准化养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技术、政策和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要素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其中养羊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固定资产占养殖总成本比重对标准化养殖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粪便及污水处理等技术变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贴息贷款等政策变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是否加入合作社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草畜平衡奖励和年龄变量则对标准化养殖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一些农村居民具有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行为却与之悖离,阻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程。基于外部性理论,从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两个维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利用太湖流域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个体感知与邻里关系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1)制度约束、社会规范均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可能性,但制度约束的效果优于社会规范。2)从影响路径看,个体感知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而邻里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发现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对不同年龄、学历的农村居民影响不同。文中研究为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