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安市郊农田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取样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了西安市郊农田土壤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土壤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分析显示,CaO、MgO和Na2O含量明显高于陕西土壤、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值,重金属元素Pb、Ni、Zn、Cr、Co、Mn、As等严重超标。通过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土壤元素间的亲和性及赋存特征,为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尘源区示踪方法及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锋 《干旱区研究》2007,24(3):355-363
沙尘物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源区示踪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沙尘源区示踪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现代尘暴事件、中国北方黄土、冰岩芯和深海沉积物沙尘源区分布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对这方面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土壤硒富集特征及综合利用分区研究对于科学发展富硒农业,实现区域土地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我国旱作区为研究区,借助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富集特征和综合利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在0.01~0.46mg·kg~(-1)之间,存在强烈的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0.209,P<0.01);全区土壤硒冷热空间分布呈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高值区域集中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和北京市等地,低值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山东省,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类型、有机质、质地和海拔高度等;并根据土地利用等别,综合利用分区为富硒农业发展先导区、特色高硒农业挖掘区、基础农业保护区和土地综合涵养区4种类型区;以典型区为例,结合具体农业发展,划分为3种土壤硒开发利用类型:重点开发、综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提出不同的发展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土壤硒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环境监测统一分析方法对土壤、植物中Cu、Zn、Pb、Cd、Hg等5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了诸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等。并以元素含量为背景值,首次提出了植物(牧草)中有毒元素的含量。 ZGR大型露天煤矿土壤—植物系统背景值的研究,是煤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部分。它不仅为矿区环境质量提供标准,对预测矿区土壤及植物环境质量演变,预测预报污染趋势、制定矿区环境保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而且在农业化学、地球化学、环境医学等方面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土壤地球化学过程,即元素的生物积累过程与地质淋溶过程在同一空间的矛盾过程。在自然条件下,或人类经济活动条件下,各种土壤类型,无不打上自身特有的地球化学烙印。当环境发生变化以后,土壤也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特征。一些烙印消失了,一些烙印却能长时间的保留。那些被保留下来的地球化学烙印或痕迹,也就成为重要的土壤历史发生信息。  相似文献   

6.
荒漠草原土壤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东部的荒漠草原棕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从与土壤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土壤健康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退化程度荒漠草原土壤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植被数据的分析结果把研究区划分为未退化、轻度、中度、重度四个退化等级;2)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对放牧较敏感的8个荒漠草原土壤健康评价的指标;3)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荒漠草原土壤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未退化区土壤差异性健康综合系数为1,轻度退化区为0.9079,中度退化区为0.6789,重度退化区为0.5949。健康土壤评价系数为(l-0.90),亚健康土壤评价系数为(0.89-0.65)和不健康土壤评价系数为(0.64-0)。未退化区、轻度退化区土壤为健康土壤,中度退化区土壤为亚健康土壤,而重度退化区土壤为不健康土壤。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疆铁门关市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系统采集分析了3916件表层土壤样品和59件上游山体岩石样品,测定了岩石样品硒和土壤样品硒、pH、水溶性盐总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16个分析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土壤类型的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36mg·kg-1,富硒土壤面积113.12km2,无硒中毒和重金属污染土地。土壤硒元素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下统野云沟组灰岩、粉砂岩和砂岩,除了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的影响外,还受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磷钾等肥力指标的影响。对土地利用类型现状的研究发现,铁门关市具有提升富硒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萨拉乌苏河流域下游酒坊台剖面较高精度的主元素氧化物及比值分析,结合测年结果,恢复了流域内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演化历史,指示了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在该区有很好的沉积响应.尤其是末次间冰期对应的萨拉乌苏组,各主要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5)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同时,针对剖面中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古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元素的赋存状态对流域内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土区向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范围的关于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主要利用黑龙江省 1∶ 5 0万区域化探资料 ,选取五种重金属元素在 GIS支持下对黑龙江省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本区的地球化学环境质量是比较好的 ,大部分地区处于无污染的水平 ,只是在西北部的克山和克东一些地区处于轻度污染的水平 ;中度污染只出现在宾县和巴彦交接处附近的极小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典型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石羊河流域典型工业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用富集系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已受到严重污染,污染最重的Ni、Co、Cu的浓度以冶炼厂为中心呈扇形分布,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污染程度与研究区的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下风向污染程度大,背风向小。其污染程度顺序为:Ni>Co>Cu>Cd>As>Hg>Cr。污染源的空间差异性引起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不同功能区达到生态危害程度的顺序依次为:农业土壤>工业土壤>住宅土壤。石羊河流域典型工业区土壤中存在着潜在的化学定时炸弹,多年来研究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居高不下,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增加了起爆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西宁地区黄土地球化学元素所揭示的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球化学综合参数是一种对古气候反映较为敏感的指标;地球化学元素变化曲线说明西宁盘子山地区自13.6万年以来在长时间尺度上(万年到十万年)气候逐渐向干冷的方向变化;高原冬季风气候变动属于高频波动,存在短时间尺度的快速变化;夏季风气候具有渐变性,每一次气候变动过程持续时间都较长;盘子山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冬、夏季风的变化特征有不同之处,表现在夏季风最强与冬季风最弱不存在反相位关系,同样冬季风最强的时期夏季风也并不表现为最弱,体现了高原季风系统与东亚季风系统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The Alagxa Plateau, in the margin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ust source areas in East Asia, and the widespread sandy desert in the area is important both as a reservoir and a source of eolian silty.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ly-growing mountain belt on earth, and has large amounts of debris, with masses of fine grained material, which were continuously mobilized and deposited in the Alagxa Plateau by rivers, forming broad alluvial fan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role of fluvial sediments as a source of silty dust in the Alagxa Plateau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In this study,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by investigating the iron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vial sediments and the surface material of the sandy desert in the Alagxa Plateau,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paleo-eolian dust deposits(loess) in the adjacent Chinese Loess Plateau(CLP)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linkages among the fluvial sediments, sandy desert and the last glacial loess of the CLP.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ndy desert typically have high contents of goethite, and high ratios of goethite to hematite, similar to the fluvial sediments in the Alagxa Plateau. Based on the major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we found a genetic link between the silt component of the fluvial sediments and the sandy desert in the Alagxa Plateau with high value of Gt(goethite) and similarity of the Gt/(Hm(hematite)+Gt) ratio. But the silt component of the sandy desert main come from the adjacent fluvial sediments. The iron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χ(magnetic susceptibility), χARM(anhysteretic susceptibility), SIRM(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d SIRM_(AF100 mT)(SIRM demagnetized at 100 mT)) of the CLP samples overlap with those of the fluvial sediments in the Alagxa Plateau, but there is a mismatch with the sandy desert sampl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fluvial sediments are the source of a large amount of silty material which could be transported to the CLP.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he fluvial sediment in the Alagxa Plateau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olian silt, which is deposited in downwind region, and that this source has been previously und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土地详查、淤地坝普查成果为基本依据,结合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河龙区间南片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保存率,认为在空间尺度上,分行政区给出的保存率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程度及其主导关系,且有实际应用意义,据此文中进一步核实评述了该区水保措施的保存面积、措施结构及质量等。该区水保措施的状况在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析结果可作为水沙分析、水保规划、土地资源与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五寨县土地结构、功能与分区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地资源系统分析入手,通过探讨土地结构和土地功能,根据土地 功能分区,阐述了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五寨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11°28′——113°,北纬38°44′——39°17′之间,为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土地总面积为1391.3平方公里,人口9.3万余人,人均土地约1.5公顷。境内,土地结构复杂多样,土地功能各不相同。长期以来,土地遭受风蚀水蚀和人类滥垦、滥牧的影响,土地功能失调,大部分土地沙化严重,出现半流动沙丘,土地亟待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宁夏风沙区盐池县马儿庄村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和月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中层(30~70 cm)与深层(70~100 cm)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均较高,但相似程度柠条>天然草场>甘草>苜蓿,表层(0~30 cm)与深层(70~100cm)的灰色关联度最小,土壤水分变化态势差异最大;从各月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来看,甘草8~10月份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较大,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较高,7月份的差异明显;柠条在9月份的灰色关联度达到了最小,其他各月相似度逐渐增大;而苜蓿和天然草场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波动很大,变化趋势为大-小-大-小.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耕地减少,园地、建设用地增加,未利用地减少,土地利用强度明显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过于集中,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质恶化,大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显著,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在个别区域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取代了生态价值较低的未利用地,使得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议对快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不必强调集中连片扩展,可采取分散集中布局的模式,将耕地或果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加以保护,继续加强周边荒山的绿化,以缓解建设用地和绿色用地的矛盾,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不同地貌类型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彭阳古城乡黄土梁峁—茹河河谷剖面和西吉城郊乡黄土梁峁—葫芦河河谷剖面土壤样品地球化学测试的结果,分别对不同地貌部位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效态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大多数常量元素比较稳定,K+、Na+在河谷阶地区富集,在黄土梁峁及边坡流失;CaO和Fe2O3由于土壤水的作用和氧化还原条件的不同,其含量在河谷阶地区较少;大多数微量元素在土壤中比较稳定,Ti、P、V、Zn和Ba等元素的含量:黄土丘陵梁峁顶部<河谷阶地;B在土壤中的含量:黄土丘陵梁峁顶部>黄土丘陵梁峁边坡>河谷阶地;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河谷阶地>黄土丘陵梁峁顶部>黄土丘陵梁峁边坡。  相似文献   

18.
合理改良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地,能够有效促进灌区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描述性统计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紧邻排干沟土壤盐碱化与肥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属于重度氯化物型盐化土;Mg^2+为土壤盐化程度高的关键阳离子,Mg^2+含量过高减缓了Na+的吸收速度,加剧了土壤碱化进程。(2)0~40 cm土层土壤碱化度在13.0%~28.6%之间,土壤碱化度高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CaCO3不能阻止土壤吸附Na+,另一方面是因为土壤中Mg2+不能促进Na+吸附;土壤pH与碱化度、总碱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将土壤含盐量、Cl^-、Ca^2+、Mg^2+、pH、总碱度和碱化度作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4)研究区土壤钾素含量偏高,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偏低。紧邻排干沟的土壤属于氯化物盐化土与碱化土复合型盐碱地,导致土壤具有土粒分散、湿时泥泞、不透气、不透水、干时硬结、耕性极差的特点;同时土壤养分偏低,应大量补充除钾素以外的其他土壤营养元素。该研究对于分析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土、制定合理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资源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分析表明 ,土地资源数量大、质量差、利用率低 ,土壤类型多 ;草场面积大、质量差 ;森林覆盖率低、疏林、灌木林比重大 ;土地利用中存在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 ,绿肥和饲料作物面积过小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经营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不高 ;草场面积锐减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保护绿洲的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农业用地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增加对农业用地开发利用的投入 ,促进农业用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保护和更新胡杨林 ;保护和建设草场 ;大力治理盐碱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扩大绿洲规模 ,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持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Loc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assess plot quality in Central Sp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rmers’ land management is a key factor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yet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which constitutes its base is seldom incorporated in the land and soil academic literature. The need for a hybrid approach that combines local (farmer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formally recognized. Plot quality criteria are a component of both sources of knowledg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Yet there are few case studies comparing the criteria used by farmers and soil scientists when assessing plot quality, particular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 compare the plot quality assessment done by a sample of 31 farmers in a semiarid area of Spain with an edaphic quality index (EQI) obtained through laboratory analyses of soil samples from 61 farm plots. There is a coincidence between farmer and laboratory assessments in 70% of cases. Plots identified by farmers as being of good quality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QI than those identified as bad quality. The two key differentiating parameters were clay content (average 21% in good versus 18% in bad quality plot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1.6 and 1.3%, respectively), both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water retention ability. A holistic land vision, a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and large differences in EQI between good and bad plots as assessed by farmers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in the degree of coincidence between farmers’ and laboratory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