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丝瓜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丝瓜酶促褐变的研究提供基础。以普通丝瓜果肉为材料,PPO以邻苯二酚为底物,POD以愈创木酚为底物,研究分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及测量波长、底物的浓度、PPO提取酶液添加量对丝瓜PPO、POD活性的影响。丝瓜褐变相关酶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1)PPO最佳反应体系:测定波长408nm、反应温度是35℃、pH为6.0、酶液用量0.15mL,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底物浓度为0.056mol·L~(-1);(2)POD最佳反应体系:测定波长410nm,反应温度为40℃,最佳pH为5.5,酶液用量0.1mL,底物是愈创木酚,浓度为0.067mol·L~(-1)。  相似文献   

2.
以木薯叶为原料,研究木薯叶多酚氧化酶PPO的最佳提取条件与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木薯叶PPO 的 最佳提取条件为磷酸缓冲液PBS的pH 值6.8料液比4 mL/g提取时间6 h;木薯叶PPO 酶促反应产物在399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的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m=0.8 mol/L动力学方程为V=2000[S]/0.8+[S]该酶最 适温度为37益,最适pH 值为7.0。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3种添加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寻求在果品的保鲜以及果肉初加工过程中抑制PPO活性的各控制手段与果品加工的有机结合方法,为防止褐变提供有效、合理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反应底物时,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适波长为420 nm,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8。90℃水浴处理5 min该酶已基本失活。3种抑制剂对该酶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单一抑制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抑制效果的强弱次序为: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其中L-半胱氨酸的有效抑制浓度为0.100 0%。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的适宜测定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最适反应体系为浓度0.10 mol/L pH值5.8的磷酸缓冲液和浓度0.20 mol/L pH值8.0的磷酸缓冲液;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酶液添加量为30μl;最适测定时间为1 min。此外,酶液保存在4℃条件下,脂肪氧化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菊苣根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菊苣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苣新鲜根为材料,从供试的3种三元酚、5种二元酚和4种单元酚底物中选出最佳反应底物,分析所选择底物的浓度、PPO提取液添加量、pH、温度及抑制剂对菊苣根PPO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PPO的酶促动力学特征。【结果】菊苣根PPO的最适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其最佳浓度为40mmol/L,菊苣根PPO的最适粗酶液添加量为0.4mL,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35℃。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常数为0.39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17.39U/min。控制pH在4.8以下,采用0.4mmol/L柠檬酸和0.8mmol/L L-抗坏血酸复配,90℃处理10min或者100℃处理6min,均可基本抑制菊苣根PPO的活性。【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同时结合化学抑制剂调控菊苣根PPO活性,可以减少菊苣根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从而提高加工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鲜菊芋块茎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鲜菊芋块茎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PPO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特性和不同化学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菊芋皮部的PPO活性和褐变强度分别是心部的2.04和1.88倍;PPO最适pH值为7.4,最适温度为35℃,85~90℃热处理1~5min可使该酶失活。[结论]0.4‰的亚硫酸氢钠(NaHSO3)或柠檬酸(CA)对PPO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高职学生实验《多酚氧化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筛选合适的实验材料.[方法]选取马铃薯和紫薯比较研究块茎与块根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最适底物、最适温度等特性.[结果]两者PPO最适底物均为邻苯二酚;马铃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紫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10 ℃.[结论]经综合比较,该实验以马铃薯作为实验材料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以菜花为原料制备粗酶液,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 nm波长下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菜花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建立相应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探讨了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等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花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50℃,50℃加热10 min仍保留61%的活性.其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是0.056 23 mol·L-1和8.650 5U·min-1.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增强菜花PPO活性,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可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金针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度、pH、抑制剂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金针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FVPPO)的酶促褐变产物在可见光波长29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pH为5.0—6.0范围内酶活力较大;在20—4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在40℃时PPO活性最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有抑制作用,在同浓度下,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次序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结论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抗坏血酸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为无核白葡萄干加工过程中褐变问题的解决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McIlvaine缓冲液从无核白葡萄中提取PPO,研究了反应温度、pH、底物浓度、酶液用量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该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了其催化邻苯二酚的催化动力学方程及其参数。【结果】以10 mmol/L的邻苯二酚McIlvaine溶液为底物时,无核白葡萄PPO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 ℃,最适反应pH为6.0。在最适作用条件下,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45 mmol/L和500 U/min。该酶在温度低于25 ℃时,能在60 min内保持较稳定的活性,30~60 ℃的高温处理只能破坏其部分活性,在70 ℃条件下保温处理10 min可使其活性全部丧失。【结论】高温短时处理能够破坏无核白葡萄的PPO活性,因此高温处理可在葡萄干加工的前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牡丹试管苗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因素,为牡丹的高效组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牡丹品种“乌龙捧盛”为供试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研究温度、pH值、PPO提取液添加量及底物的类型和浓度对牡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牡丹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分别为25 ℃和6.0,最适PPO提取液添加量为1 mL。牡丹PPO的最适作用底物为咖啡酸,其最适浓度为0.08 mol/L。【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pH值和培养温度,同时结合化学抑制剂调控牡丹PPO活性,可以达到在牡丹组织培养中减少褐化现象、提高试管苗生根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药阿里红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新疆稀有药用拟层孔菌阿里红(Fomes officinalis Ames)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光照、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培养温度、转速、培养方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采用YM发酵培养基,起始pH 6.0,培养温度20℃,装液量75 mL/50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避光条件下,采用间隔时间为4 h的静置震荡交替培养.[结论] 采用最佳发酵工艺,经12 d发酵,发酵液中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可分别达1.36和1.60 mg/m L.  相似文献   

13.
降解菌DDS-1产3-AC-DON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降解菌Devosia sp. DDS-1产生的3-AC-DON氧化酶的酶学特性,掌握DDS-1降解3-AC-DON到3-酮基-DON特性,为该酶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LG培养基培养DON毒素降解菌Devosia sp. DDS-1后,用PBS离心洗涤菌体后采用超声波破碎,用硫酸铵沉淀菌体破碎液获得粗酶液;然后在不同的酶反应体系中检测3-AC-DON氧化酶的酶活性。【结果】降解菌DDS-1产生3-AC-DON氧化酶的最适条件为:pH 7.0、25℃、培养36 h;该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在20—40℃,pH 5.0—9.0的范围内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性;大多数金属离子在浓度为0.2—2 mmol•L-1对3-AC-DON氧化酶有促进作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该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酶的定域试验结果显示该酶为胞内酶;DDS-1产生的粗酶液能很好地降解小麦中的DON、3-AC-DON毒素。【结论】Devosia sp. DDS-1产生的3-AC-DON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表明,DDS-1产生的3-AC-DON氧化酶具有较好的温度和酸碱稳定性,该酶反应需要金属离子作为辅因子。  相似文献   

14.
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探讨防褐变技术。【方法】以采后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体成分和pH对果皮褐变的作用,测定了引起果皮褐变的主要物质单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单宁是石榴果皮褐变的底物;AAO、PPO、POD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石榴在pH 4.0、(5.0±0.5)℃、5.0% CO2+8.0%O2+87.0%N2的气体成分条件下贮藏,每隔5 d在(15±0.5)℃下间歇升温处理24 h,贮藏120 d褐变指数仅为0.15。【结论】石榴贮期酶促单宁变性是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pH、贮藏温度和气体成分条件下间歇升温贮藏,防褐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巴仁杏冷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0、0.1、1.0和5.0 μL/L1-MCP溶液对巴仁杏杏果进行处理,置于0℃条件下冷藏,测定巴仁杏果实冷害率、冷害指数、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1μL/L处理能够较好地降低杏果的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抑制MDA含量的上升;0.1μL/L处理对于保持CAT活性效果较明显;1和5 μL/L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冷藏期间POD活性和PPO的活性,对减轻果实褐变效果较好.[结论]1-MCP处理巴仁杏可以有效降低杏果的冷害情况,而以1μL/L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结果表明,试验最大吸收波长为400 nm,在4℃的条件下贮存的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 H为6.5,最适温度为35℃,在80℃以上失活。不同抑制剂对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不同,抑制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抗坏血酸、柠檬酸、D-山梨醇、D-果糖、Na Cl、EDTA-2Na。当抗坏血酸的浓度为1 mmol/L时,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仅为5.10%。  相似文献   

17.
孔庆新  祝冬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7-12028,12033
[目的]研究蒲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研究蒲菜PPO的吸收光谱和动力学性质,并对温度、pH、底物浓度、抑制剂等因素对蒲菜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索。[结果]蒲菜PPO催化邻苯二酚的产物在41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动力学方程为:V=0.982[S]/(4.97+[S]),其中,V为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蒲菜PPO最适温度为30℃,在95℃、2 min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抑制蒲菜PPO活性;蒲菜PPO最适pH为6.8,当pH(5.4或pH(7.2时可以有效降低蒲菜PPO活性;柠檬酸、亚硫酸钠、抗坏血酸、EDTA-2Na等抑制剂对PPO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蒲菜PPO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可为蒲菜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