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玉米芯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分析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产出投入比和纯收入的影响,以优化平菇栽培配方。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和棉籽壳的混合培养料栽培平菇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试验获得优化配方为棉籽壳52.2%、玉米芯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中试示范表明,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较目前普遍应用的纯棉籽壳配方生物学效率提高11.24%,产出投入比提高0.42,纯收入增加1.06元/袋。  相似文献   

2.
随着平菇生产规模逐年增大,传统培养料棉籽壳和玉米芯用量日趋紧张,急需开发新的本地原料来满足平菇栽培生产需求。试验用米糠为N源,加入不同比例的棉籽壳、玉米秆、稻草,共设9个处理,探讨米糠、棉籽壳、稻草、玉米秆等栽培料对秋冬季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平菇菌株在9种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子实体产量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平菇菌株都能在稻草和玉米秆中生长,其菌丝生长速度比以棉籽壳为主料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一二茬菇的生物学产量高;平菇3806可选用处理Ⅱ(棉籽壳60%,米糠18%,玉米秆20%,石灰1%,碳酸钙1%)和处理Ⅳ(棉籽壳40%,米糠18%,玉米秆40%,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平菇703可选用处理Ⅰ(棉籽壳80%,米糠18%,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平菇150可选用处理Ⅱ(棉籽壳60%,米糠18%,玉米秆20%,石灰1%,碳酸钙1%)和处理Ⅲ(棉籽壳60%,米糠18%,稻草20%,石灰1%,碳酸钙1%)的配方栽培。  相似文献   

3.
黄鳞伞栽培的原料一般为棉籽壳、杂木屑和麸皮等,培养料组分对黄鳞伞的生物学效率影响较大。以菌丝体长势、颜色、子实体产量及经济效益等为指标,以棉籽壳、杂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野生黄鳞伞,筛选其最佳栽培料配方。结果表明,当栽培配方为63%棉籽壳、20%杂木屑、13%麸皮、2%玉米粉、1%石膏和1%石灰时,黄鳞伞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粗壮、致密,子实体产量为183.75 g/袋,生物学效率为61.30%。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的栽培原料一般为棉籽壳,其价格直接影响杏鲍菇的栽培效益。以青菜头叶部分替代棉籽壳栽培杏鲍菇试验,测定了栽培过程中不同培养配方对菌丝生长、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栽培杏鲍菇的最适配方是棉籽壳68%、青菜头叶20%、麦麸10%、石灰1%、石膏1%,产量比对照配方提高13.18%,生产成本降低23.88%。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应用于平菇栽培的高效低残留杀菌剂,本试验研究了复配杀菌剂(使百功+多菌灵、使百功+克霉灵、多菌灵+克霉灵)对尖孢镰刀菌与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复配杀菌剂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3.67、4.51和7.01 mg·L-1,均显著小于对应的单药杀菌剂;3种复配杀菌剂抑制平菇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156.41、121.97和237.38 mg·L-1,是其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EC50值的27~43倍。在平菇栽培发酵料中使用0.1%~0.3%的复配杀菌剂使百功+克霉灵,菌丝生长速度加快,生物学效率升高;与未添加杀菌剂处理相比,污染率降低6.1~8.8个百分点;与使百功处理相比,平菇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71.8%~76.6%。综上,复配杀菌剂能有效降低平菇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其中使百功+克霉灵复配杀菌剂效果最好,是一种高效低残留的平菇枯萎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外源营养物对菌丝体生物质材料的生长研究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菌丝体生物质材料配方和成品性能,该研究以菌丝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较佳外源营养物。再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KH2PO4,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对添加物进行分析,得到较佳外源营养物组合为:质量分数为4.7%葡萄糖、1%酵母粉和0.3%磷酸二氢钾。最后比较了未添加和添加外源营养物制得的菌丝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外源营养物制得的菌丝体材料,其菌丝粗壮且相对致密,菌丝直径增加了460 nm;复合材料压缩强度为114 kPa,较未添加对照组提升了43.7%,说明外源营养物的添加促进了平菇菌丝的生长,提高了菌丝体材料的强度和回弹性。研究结果为菌丝体生物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早秋气候高温多雨。以21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测试菌丝在34℃、36℃、38℃、40℃、42℃高温胁迫下的耐受能力,观察菌丝在胁迫解除后的恢复生长情况;同时,进行早秋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合重庆早秋季节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菌株。结果表明:34℃下华海2号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38.5 mm·d~(-1),其次是P558、茶39、9426和夏福2号,分别为37.17 mm·d~(-1)、37.17 mm·d~(-1)、37.0mm·d~(-1)、36.83 mm·d~(-1);36℃以上各个菌丝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早秋栽培试验中P558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综合认为,P558、夏福2号和华海2号等平菇菌株耐热性较好,生长势强,高产优质,适合重庆早秋栽培。  相似文献   

8.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保持水土的理想植物,研究香根草在鄱阳湖沙区的生长情况及对沙区环境的影响,为南方治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测量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距湖距离和不同处理方式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以及香根草对土壤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1)距湖距离对香根草生长高度的影响不显著,对香根草的分蘖数影响显著;刈割和分蘖处理对香根草生长高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有促进作用,刈割处理可以促进香根草的分蘖,分蘖处理不利于香根草的分蘖;生长期末,香根草各指标存在差异;(2)香根草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量;(3)距湖距离、香根草生长高度均与香根草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根草在重度沙化区存活率高,距湖距离和不同处理方式影响香根草生长,香根草种植对沙区土壤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净化猪场废水漂浮栽培系统收获的3种植物残体作为番茄育苗基质的材料,与河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进行育苗基质筛选。结果表明以美人蕉(Canna indica)残体配制的基质均抑制番茄的生长,番茄在育苗后期全部死亡,而番茄在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残体配制的基质中均正常生长,其中以风车草残体配制的基质生长较好。香根草的生长相对较差,出现缺氮症状,在使用前应进行适当的堆沤或增加氮肥用量。结果认为风车草和香根草残体作为番茄育苗基质是可行的,而美人蕉残体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净化猪场废水漂浮栽培系统收获的3种植物残体作为番茄育苗基质的材料,与河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进行育苗基质筛选。结果表明以美人蕉(C anna ind ica)残体配制的基质均抑制番茄的生长,番茄在育苗后期全部死亡,而番茄在风车草(Cyp erus a ltern if olius)和香根草(V etiver ia z izan ioid es)残体配制的基质中均正常生长,其中以风车草残体配制的基质生长较好。香根草的生长相对较差,出现缺氮症状,在使用前应进行适当的堆沤或增加氮肥用量。结果认为风车草和香根草残体作为番茄育苗基质是可行的,而美人蕉残体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贵州灵芝产业发展过程中日益突显的"菌林矛盾"问题,同时实现农业副产物无害化处理。以酱香白酒糟、中药渣、皇竹草为主料,对本地及引进的8个灵芝菌株进行大试管和栽培袋菌丝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大试管中菌株黔芝5号和南GL11具有生长速度快、色泽浓白、长势良好等特点,而栽培袋中则表现为菌株黔芝5号和TF1号的菌丝萌发力强、吃料速度快、生长性状良好等。综合分析认为,菌株黔芝5号更适宜于上述副产物栽培,可作为后续基质配方筛选试验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2.
张坤  孙仕仙  石傲傲  郑毅 《核农学报》2022,36(9):1887-1895
为探究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去除效果,设置香根草和菖蒲生物量比例为1∶2、1∶1、2∶1及香根草和菖蒲单独种植共5个处理,以未种植植物的水体为对照,测定5 mg·L-1扑草净处理5、10、15、20、25、30 d时水体和植物体内的扑草净含量,并与单一植物处理相比较,分析不同植物搭配处理对扑草净的吸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物量配置处理下水体中的扑草净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和单一植物的水体;从第5天开始,2种植物搭配处理的水体中扑草净的含量已开始低于单一植物的水体;第20天时,香根草和菖蒲生物量比为2∶1的处理水体中扑草净去除率达89.6%,残留的扑草净含量仅为0.52 mg·L-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香根草对扑草净的吸收能力优于菖蒲,以香根草为优势植物(生物量大)时对扑草净的吸收效果优于以菖蒲为优势植物的处理。综上所述,2种湿地植物搭配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净化效果优于单一植物,其中香根草和菖蒲生物量比为2∶1的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深入挖掘湿地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潜力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平菇液体种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应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在设计的条件下,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最佳含量是:白糖2%,麦麸10%,pH6;在摇瓶振荡培养中,用液体种比斜面种移接的菌丝体生长明显加快2天以上;用摇瓶种移接固体培养料培养栽培种和接种到栽培料直接栽菇都获得成功,说明液体种应用于平菇制种与栽培是可行的,它具有省工、省时、省料、高产的特点,适于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15N标记土壤的箱栽试验,探讨了地下部分隔作用对植物篱/大豆间作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吸N量,无隔和网隔处理比板隔处理分别增加20.1%和0.6%,香根草吸N量分别高出7.4%和24.2%;而紫穗槐/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吸N量,无隔和网隔处理比板隔处理分别降低28.3%和15.9%,紫穗槐吸N量依次降低14.3%和24.3%。香根草/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植株15N丰度网隔处理低于无隔处理,而香根草15N丰度则表现为根系无隔时较高;紫穗槐/大豆间作系统中紫穗槐和大豆的15N丰度都表现为根系无隔时较低。在培栽条件下,间作抑制了大豆生长,影响到大豆N素的吸收利用;与大豆根系间相互作用抑制了紫穗槐生长,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香根草生长,推测根系分布在养分吸收利用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Cu对香根草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以及Zn、Cu在香根草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n、Cu刺激了香根草的生长,提高了香根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高浓度的Zn、Cu使香根草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下降,MDA含量增加;香根草根系中积累的重金属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处理浓度为60mg·L-1时,根系干重富集的Zn、Cu分别达到2581和6528mg·kg-1。两种重金属在香根草植株内的分布主要以根部积累为主,地上部积累的重金属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16.
对柏列氏白鬼伞的形态特征及菌丝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菌丝无锁状联合.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菌核。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以硝酸铵为氮源时生长速度最快,以酵母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生长速度一般,但长势最好。以pH7~8,温度35℃,料水比1:1.6~1:2.2为宜。在不同固体培养料中,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不仅与含氮量有关,也与透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香根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香根草在我国南方(N18°10'~20°10')北方(N35°38'~36°33')及中间过渡地带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在我国北方泰安能正常生长和分蘖,从而使香根草引种试验向北推移了9个纬度带。  相似文献   

18.
桑枝屑栽培高温型小平菇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料配方及品种不同对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不同,以桑枝屑57%+甘蔗渣25%+麸皮15%+石灰2%+石膏1%的培养料配方栽培高温型小平菇夏丰一号为最优,此时的生物转化率可达88.86%.  相似文献   

19.
矿区土壤易发生重金属污染,是土地资源利用和维护的一大难题。以铜矿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按质量比添加0,1%,2%,4%,10% (w/w)的生物炭,进行香根草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添加生物炭对土壤pH和微生物活性、香根草富集与转运重金属的影响,探明重金属形态含量与生物炭、微生物活性的相关性,旨在为生物炭与香根草联合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能提高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促进土壤基础呼吸,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无显著影响;生物炭的添加使香根草生物量显著增大,降低土壤Cu和Pb的有效态占比,Cd的变化与此相反;添加生物炭促进香根草对Cd和Pb的富集,降低香根草对Cu的富集,减少Cu、Cd和Pb在香根草体内的转运,因此香根草可作为Cu、Cd和Pb的稳定化植物。土壤蔗糖酶活性与香根草叶片Cu、Cd和Pb含量、有效态和残渣态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基础呼吸与叶片Cu、Cd和Pb含量、有效态Cu、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生物炭可减弱矿区土壤重金属对香根草生长的毒害作用,并促进香根草对重金属的富集,两者结合可改善铜矿区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阳朔县金橘产业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在金橘园种植香根草等治理金橘园水土流失,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探讨香根草、多年生黑麦草不同治理措施对坡面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表明:香根草处理区泥沙为132.06 kg/hm2,分别与对照区和多年生黑麦草处理区减少水土流失量23.5%和33.04%;坡面径流量分别减少21.46%、52.41%。不同处理保水保土效益的总体趋势是:香根草>多年生黑麦草>对照区。以采用香根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