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草剂对油菜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1种除草剂对油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精禾草克,拿捕净,收乐通和威霸等使用正常剂量或加倍量对油菜生长安全,适于油菜田使用;乙草胺,都尔和普乐宝使用低剂量对油菜安全,加倍量处理对油菜产生一定药害,可以较安全地用于油菜田;广灭灵,施田补,氟乐灵,利收施用正常剂量可使油菜产生药害,但能够恢复正常生长,加倍剂量药害加重;赛克,速收等20种除草剂的使用正常剂量能使油菜产生严重药害甚至使油菜幼苗死亡,不能作为油菜田除草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油菜种质资源征集,整理,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油菜种质资源在高产育种,品质改良及杂优研究上的应用,以及油菜特异种质资源筛选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综述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提出油菜资源研究的今后发展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白菜型无花瓣油菜突变体的花器官形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我国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余井花籽和国外白菜型油菜品种Am032中同时发现了无花瓣突变体。通过对白菜型油菜无花瓣突变体与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及正常油菜器官形态的鉴定和比较,认为白菜型油菜无花瓣突变体的花瓣缺失突变机制与甘蓝型油菜不同,白菜型油菜无花瓣突变体有花瓣转变成雄蕊的现象,推测白菜型油菜花瓣缺失突变可能与花器官同源异型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油菜脂肪酸代谢的基因工程改造,抗虫、抗病、抗(耐)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及基因工程杂交油菜品种等方面,综述油菜基因工程育种取得的进展,提出在今后的油菜育种中,基因工程技术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病理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韬 《作物研究》2014,(3):316-320
油菜菌核病严重威胁我国油菜生产,防控油菜菌核病对于保障我国油菜生产至关重要。就油菜菌核病病理机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油菜菌核病病理、防治等相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运胜 《作物研究》1996,10(2):38-39
旱地油菜营养土硬床育苗技术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安乡,415600)油菜生产是湖南省安乡县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项目,其面积、产量、产值均高于其它冬季作物。其中,旱地油菜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1995年为例,旱地油菜面积22980hm2,占油菜总面...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裂果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收获前和收获时容易裂果,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通过探讨油菜角果构造和开裂过程,裂果抗性评价以及提高裂果抗生的机理等,综述了油菜裂果抗性的研究进展,促使在油菜育种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室油菜在提高油菜产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是一种重要的油菜种质资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多室油菜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多室油菜的种类、解剖学观察、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及克隆等方面阐述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油菜多室性状研究的展望,为油菜多室性状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油菜品种的演变及现状官春云(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室)加拿大是世界油菜主产国之一,也是油菜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约4500万亩,亩产约80-90公斤,油菜产品一半以上出口.品种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加拿大油菜生产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定义了油菜理想株型的内涵,强调油菜的多功能性和理想株型的功能特定性。油菜理想株型是实现油菜某种特定功能,有利于相关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具备的植株形态。阐明了油菜单株株型和群体株型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油菜株型研究的基本脉络,提出油菜理想株型研究的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数字化阶段和分子生物技术阶段。系统构建了油菜株型的指标体系,株型指标包括了根、茎、叶、分枝、花、角果以及冠层结构形态等。归纳并提出了形态测量法、经验总结法、试验统计法、数字模拟法、栽培调控法和遗传改良法的油菜株型研究方法划分,提出了光合效能原理,形态结构原理,源、库、流原理,作物生理原理的油菜株型研究基本原理分类。介绍了基于籽粒丰产、基于机械直播、基于菜用或饲用、基于观赏性的四种典型油菜理想株型特征和内涵。分析了油菜株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油菜理想株型的基本特征、建构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利用HPLC法对284份种子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分析表明,新疆野生油菜依据中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可划分为9类,91.2%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8.8%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与黑芥和芥菜型油菜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一致。RAPD分析将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划分为3簇,表明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距离,相对而言,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间的遗传距离较近,与黑芥的遗传距离较远。新疆野生油菜可依据RAPD聚类分析结果划分为4簇,其中第1、2和4簇主要由来源于新疆塔城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组成,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第3簇为新疆巩留及其周边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研究为阐明我国芥菜型油菜起源进化途径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品种 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不显著,选用抗(耐)病性品种和适当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杂交亲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杂交亲和性的因素有杂交亲本、杂交组合方式和生态环境,芥菜型油菜作母本杂交亲和性高于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的组合,昆明夏繁配组的甘芥杂交亲和性比长沙春季配组显著提高。芥甘杂种一代形态发育特性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多介于双亲之间,株高、分枝数、花期、棕榈酸和花生烯酸含量有超亲优势。芥甘杂种一代自交结荚结实差,作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回交结荚率约25%,与自由授粉相当,但平均每荚粒数比自由授粉增加约50%;与芥菜型油菜回交和白菜型油菜杂交的结实性不如与甘蓝型油菜回交。  相似文献   

14.
安乡县油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安乡县冬季主要种植作物,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油菜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品种和栽培技术、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种植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可知,安乡县油菜产业发展较落后,需调整发展思路,加强冬闲耕地开发,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农业适用技术综合组装应用,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油菜产业链,促进油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但材料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因此,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对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南大学近年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包括油菜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的遗传关系、不同环境下高收获指数材料的株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转录组特征、候选基因定位筛选、油菜中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研究等,可作为开展油菜高收获指数研究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RNAi载体抑制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表达,获得了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功能缺失突变体。经酶切及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完成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反向重复结构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油菜转化,经RCR及印染检测,获29个油菜转基因再生株系。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氮高效油菜资源提供参考,本研究建立甘蓝型油菜苗期氮效率评价以及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的鉴别方法,以162份油菜育种品系为材料,设置正常氮供给(氮浓度为9 500μmol/L)和低氮胁迫(氮浓度为237.5 μmol/L)两个氮水平处理,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氮水平下油菜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氮累积量,并对所有品系进行氮效率评价和基因型差异分类。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油菜生物量、主根长、侧根长、根冠比、氮累积量及氮吸收和利用效率在不同氮水平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氮水平下,油菜苗期生物量与氮累积量、氮利用指数、氮吸收效率极显著正相关,与侧根长显著正相关。低氮胁迫下油菜主根长、侧根长和根冠比增加,且根冠比与侧根长显著正相关,说明低氮胁迫下侧根伸长是油菜苗期适应低氮胁迫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氮利用效率,氮吸收效率对油菜苗期生物量的形成影响更大,油菜苗期生物量与氮吸收效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侧根长、氮累积量、氮利用指数与氮吸收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生物量可作为评价油菜苗期氮效率的主要指标,侧根长、氮积累量、氮利用指数可作为辅助指标。以不同氮水平下植株生物量的平均值为阈值,对162份供试油菜品系氮效率进行分类,其中双高效型油菜基因型23份、双低效型油菜基因型28份、中间型油菜基因型111份。进一步分析表明,双高效型油菜生物量、氮累积量、氮吸收效率均高于双低效型油菜,低氮胁迫下双高效型油菜在氮吸收累积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末,双低甘蓝型油菜和双低白菜型油菜在国内外相继问世并推广应用。然而,双低芥菜型油菜在国内外尚属空白,至今未见报道。加拿大油菜育种家H·K·Love和G·Rakow等用只含3—丁烯基硫甙的印度芥菜与含低硫甙Branowski基因的白菜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并与芥菜型亲本回交,于1988年获得低硫材料。1989年,我们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选育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低芥菜型油菜新品种。1选育经过新油9号品种是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SinapisarvensisL.)的含油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氨基酯组成和硫代葡萄糖甙组成等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的品质性状差异不大,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的相比,两种野生油菜与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相比较,虽然某些成分有些差异,但这些性状在目前利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饲料油菜种植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粮改饲”政策在我国的逐步推行,饲料油菜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推广面积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和养殖户的认可。本文回顾了饲料油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饲料油菜的特点,并对饲料油菜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种植制度、利用方式及饲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我国饲料油菜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饲料油菜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