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崛起的重要活力源头。本文通过分析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来提出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振兴乡村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本文围绕振兴乡村文化进行一些探讨,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升乡村文化底蕴的有效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在增进民众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针对农民思想素质有待提升、文化建设主体日益减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缺这四个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治贫"必先"治愚",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文化扶贫往往能用最少的钱,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很高。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建设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有力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的有效举措;是提高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素质和反贫困意识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基础,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农民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文化获得感、保障乡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是文化振兴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周边乡村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随着一系列乡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服务设施有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资本引入、服务内容和形式的供需匹配、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如何推进乡村文化兴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当前必须思考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新疆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就下一步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最能够引人深思、打动人心的符号内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之一,乡村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还是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自信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也是乡村文化振兴重要的精神基础。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坚定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强则农业强,水利兴则农村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童子坝灌区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完善水工程设施、改善水环境面貌、传承水文化、完善水治理体系、强化水支撑作用5个方面提出了水利支持和保障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水利支撑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作为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州的黔南州,其乡村振兴关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能够有力助推黔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帮扶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对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家庭向上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教育帮扶也应在延续脱贫攻坚时期行之有效的举措基础上,同乡村教育振兴相衔接。进入到新发展阶段,乡村教育发展仍然面临教育返贫致贫、教育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当前教育帮扶的重点也应放在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激发更大范围的内生动力上,以促进乡村教育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引领着国家的发展,支撑着民族的繁荣。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本文基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分别阐述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省委、省政府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的八项战略之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燕赵大地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前期扶贫攻坚工作积累的经验,从黔东南州扶贫攻坚的关键(乡村产业)、推动助力(民族文化和民俗产业)和重要力量(人才资源)等方面总结黔东南州扶贫攻坚工作实践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可从巩固乡村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并举;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产业和文化振兴等方面实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主体先行。乡村振兴的“兴”是通过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两个主体”,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两多”,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朝边境民族地区朝鲜族劳动力人口大规模、持续不断地离开乡村,向国内大城市、向 国外务工,致使乡村经济社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乡村人才匮乏、边境管控能力弱 化等问题。中朝边境民族乡村是集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兴边富民行动的持续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 进,为中朝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带来新机遇。然而,分析其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价值意 蕴及面临问题,进而提出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增强边境管控能力、实现振兴边境富裕边民等兴 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路径,不仅为中朝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依据,而且也为其他民族地区兴 边富民行动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农业振兴是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爱农村、爱农民是根本,当爱农村、爱农民成为一种文化,乡村振兴就有了内生动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文化兴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乡村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挖掘培育乡村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树立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以文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城乡融合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文化兴则乡村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振兴是其关键的铸魂工程,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存在贯穿于整个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之中.乡村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满足乡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就必须切实把握这一...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资源。乡村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风貌,而且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新时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2021,(8):47-4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思想基因、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和思想沃土。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鉴别力不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用优秀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占领乡村,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鲜活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一、注重传承优秀的家训、家教、家风,带动形成良好的村风乡风家教和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家庭稳定、社会安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