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窄基础玉米综合群体ZPS14茎秆抗倒性的遗传分析JovanS.Djordjievic等茎秆质量对新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密度下的茎秆抗倒性是新杂交种相对于旧杂交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Crosbie,1982;Me...  相似文献   

2.
关于玉米籽粒灌浆期源库限制的问题已做过一些研究。在源受限制的条件下,对籽粒灌浆有用的同化物不足以达到籽粒潜在重量。当库受限制时。表现为籽粒产量受到单位面积籽粒数目的限制,因此籽粒数目越多籽粒产量越  相似文献   

3.
受异花授粉饰变的玉米胚乳的干物质和N素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籽粒产量受许多复杂过程的影响。但同化物源的强弱和籽粒库的大小通常被认为是决定最终产量的两个主要因子。在玉米上,关于究竟是源还是库限制产量的证据还有争议。一些研究已证明源的代谢活动影响籽粒产量(Egharevba等,1976;Tollenaar和Daynard,1978;Hunter,1980;Schoper等,1982)。既便是组培玉米果穗顶端的小籽粒也比田间果穗的大3倍多(Hanft等,1986)。这  相似文献   

4.
高产玉米籽粒和叶片的养分临界浓度和DRIS分析S.Roberts,J.K.Rhee现在,玉米的产量潜力大大超过1954年和1963年报道的产量水平(平均为9~10Mg/ha)。通过采用高产玉米杂交秒和适当的施肥管理,尤其是氮肥管理,玉米产量预计可达到...  相似文献   

5.
植株水分亏缺是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它同时影响玉米形态的和生理的进程。玉米因水分亏缺而造成的减产幅度取决于干旱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开始时期。在易旱地区,通过育种方案或农艺管理更有效地利用水分,会有助于降低水分亏缺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另一个途径就是灌溉。尽管灌溉不是降低水分亏缺对籽粒产量影响的最经济办法,但它可用  相似文献   

6.
耐密植饲用玉米杂交种饲用价值的变异L.Pinter等在过去50年间玉米的种植密度是增加籽粒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籽粒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反应也是很清楚的,并已用于某些育种计划。Meghyi等(1984)证实针对种植密度的反应进行育种是有价值的。就产量而言,...  相似文献   

7.
灌溉对受玉米根叶甲为害的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W.E.Riedell等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sp.)幼虫取食为害引起花期中度干旱(Riedell,1990)。干旱抑制玉米叶片生长,降低光合速率。玉米花期及籽粒灌浆早期的...  相似文献   

8.
王生 《杂粮作物》1995,(5):31-32
玉米籽粒含水量对计产的影响王生(铁岭市农科所112616)玉米籽粒的产量是品种试验中取舍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自然风干条件下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差异较大,严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使试验结果更可靠,笔者对12年来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差异进行...  相似文献   

9.
灌浆期玉米果穗水分及其与生理成熟和籽粒干燥的关系Ianr.Brooking玉米果穗的干物质与含水量从抽丝期到收获期都在变化着。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并且这一过程通常根据积累的速率和持续的时期而进行分析。在生理成熟期之后的失水决定了玉米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宪国 《玉米科学》1996,4(2):042-045
利用方差分析、F测验以及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试验调查结果和室内考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了在一定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四种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各种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叶向值均不呈相关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单位叶面积产量、穗长、单株生产力、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百粒重呈明显正相关,并且相关显著。通过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分析,证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较为理想,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可以大面积种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影响硬粒玉米苞叶发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to.  H 李社荣 《杂粮作物》1998,18(6):35-38
某些玉米品种的苞叶因能有效地运输光合产物而对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Sawada等,1995)。尽管其效率较高,因其叶面积较少,导致形成籽粒产量的光合产物总量仍相对较少。苞叶面积因马齿型玉米、甜玉米和硬粒型玉米等不同玉米类型而有所差异。且苞叶面积与其干...  相似文献   

12.
降低玉米杂交种籽粒水分的自交系间接选择P.M.Sweeney等降低玉米籽粒水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籽粒水分低的玉米可以提早收获,减少田间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并在不利气候和妨碍收获操作的田间条件到来之前收获完毕。籽粒水分提高,出籽率和籽粒品质下降(Juh...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国西南区的玉米育种者们在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每更替一个年代,杂交种籽粒产量均在上一年代基础上提高5%左右。与籽粒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以株高、穗粗和生育期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行粒数,而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当代阿根廷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与籽粒产量构成M.E.Otegui每株穗数多于1常被玉米育种工作者作为一个较理想的性状指标(Mol,Kamprath,1977;Mock,Pearce,1975;Prior,Rusel,1975)。近来研究(Tolenaa...  相似文献   

15.
玉米根系抗垂直拉力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是品种的抗倒性。倒伏因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茎倒和根倒。Bauman(1981)从美国公共和私人玉米育种者中调查的结果表明,提高籽粒产量、茎秆强度和根强度是玉米自交系培育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最近,D.L,Beck等(1988)阐明了关于玉米籽粒产量、茎秆品质,根系抗垂直拉力(根强度)和抗倒伏之间的关系。但对根强度,从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的报道不多。本文旨在对玉米根系抗垂直拉力进行双列分析,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克拉斯诺达尔395CBЛΚ.И.3ИМa等旨在提高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的育种工作的重要性非常清楚并且毫无意义。但是这不能弥补在用玉米饲养牲畜时一些营养元素的缺乏,这是因为普通的马齿型和硬粒型玉米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5个组合,对玉米的生育期等1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生育期外的9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实长、穗粗、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长和穗行数与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结实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0.4676),其次为穗粗(P=0.4170),而生育期等3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选育玉米高产杂交种时,要注重果穗结实长度和穗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位选择后的籽粒产量选择J.C.Burgess,D.R.West玉米数量性状的群体内改良选择方法是以有利于群体自身改进的单株或家系的表现,或有利于群体配合力改进的测交杂种后代为基础的(Hallauer等,1981)。Burton等(1971),G...  相似文献   

19.
在早熟玉米(Zea mays L.)种质中,收获期籽粒产量与籽粒含水量是呈正相关的性状(Mather 等,1989)。籽粒产量与籽粒含水量的比值已被 Guelph 大学及一些地区的玉米育种者作为一个选择标准,对晚熟群体应用这一标准选择有益于增加产量,降低籽粒含水量;对适宜熟期的群体有益于增加产量,并不  相似文献   

20.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骨干系法组配78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的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进行遗传相关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等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均达到极显著标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穗长对产量的总体效应值最大(0.733),其次是穗粗(0.698)。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高度重视选择果穗长而粗、行粒数多的类型,同时,保证一定的千粒重,对穗行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