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的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的巴氏杆菌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各种年龄的鸭均易感,但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病鸭和带菌鸭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  相似文献   

2.
鸭球虫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病,病鸭主要以血便、消瘦等为特征。而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主要以结膜炎、气囊炎等为特征,而两个疾病混合感染若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可给养鸭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该引起广大养鸭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患病鸭表现为高热,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病变以食道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或有灰黄色假膜覆盖为主要特征。2014年6月中旬,广州花都炭步镇某养殖户送检病死鸭,经诊断为鸭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鸭败血病、鸭疫里氏杆菌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感染2~8周龄的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  相似文献   

5.
<正>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是由于雏鸭误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或寄生曲霉污染了的饲料而引起。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上以肝功能障碍、全身出血、消化机能紊乱、腹水、神经症状为特征。各种畜禽均可发生本病,尤其以雏鸭最为敏感,表现为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相类似的神经症状,并出现大量死亡,容易被误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1发病情况广西桂平市某养殖场2014年4月初购进近  相似文献   

6.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一种由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引起的致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常引起雏鸭患病[1]。主要侵害3周龄以下的雏鸭,是致死率高、传播快的传染性疾病,以肝出血、肿大和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2]。是严重危害我国鸭养殖业的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为DHAV-1型与DHAV-3型。  相似文献   

8.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常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发本病发生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3月,四川省嘉陵区某鸭场发生了一起以20日龄雏鸭大面积死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  相似文献   

9.
鸭浆膜炎病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咳嗽、下痢、瘫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剖检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雏鸭的死亡率为5%~80%,耐过的鸭生长迟缓,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鸭瘟也叫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疫是由鸭瘟病毒感染鸭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肝脏出血、食管、泄殖腔粘膜出现坏死,下痢;病鸭两腿无力;病鸭头颈部出现肿大。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鸭均可感染,其中以番鸭、麻鸭、绵鸭、绍兴鸭等易感性较高。鸭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夏季、秋季发生的比较多。  相似文献   

11.
<正>鸭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鸭霉形成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鸭以出现眶下窦炎为特征,故又有鸭窦炎之称,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该病的病原体为鸭霉形体,其特征与鸡败血支原体相似。1.流行特点: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能经蛋垂直传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不食、泻痢、共济失调、眼鼻流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和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肝周炎、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病理变化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对雏鸭危害严  相似文献   

13.
李军 《四川草原》2010,(4):43-43,58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  相似文献   

14.
鸭的支原体病通常所见的有鸭支原体引起的鸭传染性窦炎和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鸭关节炎。 2004年以来,我们在鸭病诊治过程中时常遇到一种以张口呼吸、咳嗽;雏鸭及青年鸭生长迟缓,蛋鸭种鸭产蛋率下降;雏鸭、青年鸭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的传染性疾病,经临诊调查分析、病原分离和动物试验确定为鸭败血支原体病。  相似文献   

15.
鸭白点病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鸭病之一,主要为鸭疱疹病毒Ⅲ型感染所引起,常发生于番鸭、半番鸭、麻鸭等品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管理不善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感染鸭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以肝、肾、脾、胰等器官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可诊断本病,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当今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介绍2015年10月份笔者接诊的病例,某户饲养红头鸭200多只,最大6月龄,最小40日龄,属于自繁自养的套养模式。病鸭是40日龄小鸭。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1~6周龄鸭,临床特征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主要病变。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  相似文献   

18.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但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较多。  相似文献   

19.
<正>鸭肝炎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和高度致死性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发病急、死亡率高、角弓反张、肝肿大和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10日龄以内的雏鸭高发病、高死亡,死亡率是否因免疫和有无继发感染而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俗称"背脖病",它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程极短,传播快,死亡率高,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1~5周龄的雏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雏鸭突然发病,身体侧翻仰卧,头向后背,两脚痉挛后蹬,角弓反张。鸭病毒性肝炎有3种血清型,即鸭病毒肝炎Ⅰ、Ⅱ、Ⅲ型,它们都能引起雏鸭病毒性肝炎,但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以血清Ⅰ、Ⅱ型为主,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若防治不当,就可能时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