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旨在从分子层面对藏区绵羊群体进行群体关系研究。本试验选取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和四川5个地区的20个藏系绵羊群体共384个个体进行Affymetrix Ovine 600K芯片扫描分型,基于杂合度和近交系数分析藏系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PCA、NJ-tree和STRUCTURE分析藏系绵羊的群体聚类情况。结果发现,西藏浪卡子绵羊的观测杂合度最低(0.235 0),近交系数最高(0.279 6);青海山谷型藏羊的观测杂合度最高(0.323 4),近交系数最低(0.009 0)。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能够单独聚成一支,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混乱聚集在一起。结果表明,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普遍低于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藏系绵羊,且西藏和云南地区的藏系绵羊基本能保持地域特异性,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在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中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青海地区藏系绵羊遗传结构、多样性和母系起源,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获得了青海地区高原型、欧拉型、山谷型和青海黑藏羊8个群体共187个个体的mtDNA D-loop序列片段,对序列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系统发育和网络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87个个体均获得长度为527bp的mtDNA D-loop序列片段,共定义了94个单倍型。青海地区高原型藏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欧拉型和青海黑藏羊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这与各类群藏系绵羊在青海地区的资源现状、分布范围相适应。种群间遗传分化及AMOVA分析均显示,欧拉型与其他类群间存在较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余类群间分化不明显。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青海地区藏系绵羊可能有3个母系起源,与以往研究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标记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其在绵羊遗传育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内外对绵羊第6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绵羊的多胎性状、体重性状、产毛性状密切相关,微卫星标记主要分布在第6号染色体上,而且第6号染色体上丰富的微卫星标记有利于评定绵羊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对于指导绵羊品种选育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藏系绵羊红原、贾洛、欧拉3个类群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以及其系统进化,测定该3个类群藏系绵羊的41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结果表明,41个藏系绵羊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长度均为1 140bp,有27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6个,简约信息位点11个,共定义1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72±0.078,核苷酸多样性为0.331%。藏系绵羊贾洛类群与欧拉类群遗传距离最远,为0.003 9,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遗传距离较近,为0.002 64。说明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亲缘关系较近,藏系绵羊有一个共同祖先,同时存在第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的直接反应。分子标记技术是在DNA水平上进行多态性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效率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在绵羊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不仅可以对绵羊的基因进行定位,而且可以对绵羊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重要的是可以进行绵羊的标记辅助育种,对绵羊的育种起重要作用。作者介绍了以Southern杂交、PCR扩增、重复序列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这些分子标记技术在绵羊的体尺、屠宰、繁殖等性状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时的应用,揭示了在实际生产中分子标记技术对于绵羊选种与选配、提高其经济价值的重要意义,并基于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运用,以及未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的直接反应。分子标记技术是在DNA水平上进行多态性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效率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在绵羊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不仅可以对绵羊的基因进行定位,而且可以对绵羊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重要的是可以进行绵羊的标记辅助育种,对绵羊的育种起重要作用。作者介绍了以Southern杂交、PCR扩增、重复序列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这些分子标记技术在绵羊的体尺、屠宰、繁殖等性状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时的应用,揭示了在实际生产中分子标记技术对于绵羊选种与选配、提高其经济价值的重要意义,并基于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运用,以及未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绵羊分为三大系,即蒙古羊系、藏绵羊系和哈萨克绵羊系。目前,对于藏系绵羊的研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仅表型、性能等方面的资料不全,来自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信息也不足,很难对藏系绵羊进行全面分析。这种情况限制了对藏系绵羊各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其起源和遗传分化的深入了解,也不利于定向培育新品种(系)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家畜的遗传资源[1]。象雄半细毛羊是西藏阿里地区良种场以西藏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青海藏系绵羊高原型祁连县种群和山谷型互助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水平,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获得了2个类群共63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全长(1 140 bp)。结果表明:排序后的序列存在35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7个简约性位点和18个单突变位点,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高原型祁连县种群和山谷型互助县种群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81±0.05,0.74±0.08,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03 7±0.002 1,0.004 2±0.002 3,比较而言,遗传多样性偏低,与目前的资源量和分布相适应。分子变异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结果均表明,祁连县高原型与互助县山谷型藏系绵羊类群间并不存在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和甘肃两省分布的8个藏系绵羊群体为对象,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o值平均为0.37,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1.51;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75.5%分布在品种群间,24.5%分布在品种群内;品种内个体间的平均D值为0.0177(0.0152~0.0197);品种群间的平均D值为0.0492(0.0419~0.0569).现有藏系绵羊可划分为高原草地型(AltiplanoMeadowType,AMT)和山谷草地型(ValleyGrassplotType,VGT)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0.
藏系绵羊遗传多样性及其品种(系)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海和甘肃省分布的8个藏系绵羊群体为对象,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o值平均为0.37,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1.51;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75.5%分布在品种群间,24.5%分布在品种群内;品种内个体间的平均D值为0.0177(0.0152~0.0197);品种群间的平均D值为0.0492(O.0419~O.0569)。现有藏系绵羊可划分为高原草地型(Altiplano Meadow Type,AMT)和山谷草地型(Valley Grassplot Type,VGT)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6个地方绵羊品种(240只个体)15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的研究,结果共发现了179个等位基因。其中在藏羊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136个),兰州大尾羊最少(94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表明:在研究的6个绵羊品种中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兰州大尾羊和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A遗传距离和D s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和滩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预示这3个品种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而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其他5个甘肃地方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另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 10种 10碱基的随机引物 ,分析了我国 8个地方绵羊品种计 88只绵羊的随机扩增多态 DNA。结果表明 ,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36 % ,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3370 ,具有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但滩羊、小尾寒羊、藏绵羊和蒙古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应加强保种措施。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 .9172 ,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品种间的分子聚类关系基本上反映了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 ,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我国地方绵羊的起源进化学说基本一致 ,具有相同来源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分子聚类关系表明 ,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已经有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间遗传分化较低 ,湖羊与蒙古羊之间相对较高 ,而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湖羊和蒙古羊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SSCP技术及mtDNA D-loop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南昭通绵羊、腾冲绵羊、宁蒗绵羊及西藏的多玛绵羊、江孜绵羊5个地方绵羊群体共23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PCR-SSCP分析显示,在西藏的多玛绵羊和江孜绵羊中均检测到线粒体编码区的Cytb和ND2基因的3种单倍型A、B和C,且在西藏的多玛绵羊、江孜绵羊中C单倍型比例高于B型;而在云南的昭通绵羊、腾冲绵羊和宁蒗绵羊中只检测到单倍型A和B。根据不同的单倍型从5个群体中筛选出39个样品进行mtDNAD-loop区克隆测序,经过系统进化分析揭示西藏绵羊存在A、B、C3种mtDNA单倍型;而云南绵羊只存在A、B2种mtDNA单倍型。以上基于PCR-SSCP和D-loop区序列的分析结果一致提示西藏绵羊有3个母系来源,云南绵羊有2个母系来源。基于mtDNAD-loop序列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多玛绵羊和江孜绵羊的单倍型多样度(Hd)、核苷酸多样度(Pi)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均高于云南3个地方绵羊品种,提示西藏绵羊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云南绵羊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4.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survey of native sheep breeds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Central Asia were asse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luster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structure and F statistics all demonstrate that the native sheep breeds in these regions be classified into two genetic groups: Mongolia‐Tibetan sheep group and South‐Southeast Asia sheep group. The Mongolia sheep group and the Tibetan sheep group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gen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ncient tim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inese native sheep populations belonged to Mongolia‐Tibetan sheep group.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heep populations in Mongolia sheep group in China we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among sheep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对云南5个地方绵羊品种(腾冲绵羊(TC)、昭通绵羊(ZS)、迪庆绵羊(DQ)、宁蒗黑绵羊(NL)、乌骨绵羊(WG))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等对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群体间、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各品种内杂合度较低,在0.2894~0.3349之间,说明各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小;PIC值均大于0.5,呈现高度多态,说明5个绵羊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个绵羊品种之间的基因流分析结果发现,除与乌骨绵羊之间的基因交流较小外,其他4个绵羊品种之间的基因交流都较大。应用UPGMA法进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乌骨绵羊同其余品种亲缘关系较远,最近的是迪庆绵羊和宁蒗黑绵羊。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调查乔科型藏羊遗传资源现状,发现乔科型藏羊纯种数量当前仍有不断下降的风险,为了避免乔科型藏羊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作者分析了乔科型藏羊种质资源的优良特性,总结了开展乔科型藏羊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提出了乔科型藏羊遗传资源保护及制种供种体系建设的思路,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互助县某羊场藏系绵羊患病死亡,伴有腹泻、神经症状,为快速确诊发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采集病羊样品5份,通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分析。结果证明此次病原菌为羊致病性D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ε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昆明系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中分离到与藏羊病原相一致的细菌。三种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多样性。研究确定了本次藏羊致死的主要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结果可为该羊场梭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藏系绵羊的贾洛、红原、欧拉3个类群与新疆细毛羊、阿勒泰羊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试验对该5个类群89个绵羊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5个绵羊类群89个个体总共发现有168个多态性位点,单一多态位点(singleton variable sites) 82个,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86个,碱基A+T的平均含量达到了62.5%,明显高于C+G(37.5%),共检测到7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Pi)在0.01040~0.02892之间,单倍型多样性在0.640~1.000之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8.340,Tajima’s D中性检验发现这5个类群均不显著。通过构建NJ进化树结果表明,在藏系绵羊中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藏系绵羊中贾洛类群才与红原、欧拉类群聚为一类,再依次聚类的为新疆细毛羊、欧洲摩弗伦羊、东方盘羊;盘羊与羱羊单独聚为一类。该5个类群存在明显的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