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由慢性兔肺脓肿病例分离的D型巴氏杆菌人工感染20~40日龄,2月龄以上家兔,结果表明,由胸腔和鼻腔感染兔产生的纤维素性化浓性肺炎与自然慢性脓肿病例相似,经皮下感染可产生广泛性化脓性皮炎,经静脉,肌肉途径感染则产生败血症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獭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由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发病率高,各月龄獭兔均可感染,其中1~3月龄幼兔感染率高,现将该病诊疗经过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獭兔饲养场有500只獭兔,其中一些獭兔突然出现畏寒怕冷,磨牙的症状。粪便呈两头尖形,后拉水样或胶冻样粪便。2 d共死亡18只,死亡的患兔大多是1~3月龄的幼兔,经救治,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迅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在我国开始流行初期,主要感染2月龄以上的家兔,而2月龄以内的家兔却很少发病。但最近,笔者收治了一起2月龄以内的兔群中发生大批发病死亡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鉴定确诊为病毒性出血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兔肠毒血症,其特征为家兔发生急剧腹泻、脱水、死亡,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春两季。该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伤口感染。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污水中,病兔及带菌兔的排泄物、含有本菌的土壤和水源均为该病的传染源,各年龄的兔均可感染,但以1~3月龄幼兔易感。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河北省鸡泽县某养兔场2~3月龄青年兔发生兔出血症病毒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死亡率高达54%,经治疗,5d后兔群恢复正常。主要对该起病例的诊治过程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诊治兔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自山东省潍坊、临沂、淄博、滨州等部分地区送检114份病死兔病例中,经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到45株大肠杆菌。对上述大肠杆菌发病病例及发病日龄分析发现,1~3月龄发病数量占到64.4%;通过对其他病原的分离鉴定发现,不同病例存在球虫、魏氏梭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链球菌、兔瘟等混合感染问题,混合感染病例占总病例近50%;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其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其中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达95.6%,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新霉素的耐药性比率超过60%,而且二重耐药、多重耐药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兔疥螨病为兔疥螨感染而诱发的慢性体外寄生虫病,疥螨侵害病兔皮肤寄生内皮层,导致皮肤剧烈瘙痒、掉毛、形成痂皮,而最终会影响家兔的采食和精神状态.此病传播面积广,发病病情较激烈.不同日龄阶段中,幼兔的感染病例最大,发病时症状最明显.诊断此病,根据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判断.而确诊,需刮去病变部皮肤皮屑,加载载玻片,经实验室显微镜检查确诊.此病治疗,中兽医治疗效果俱佳,配用适量的西药治疗.治疗期间,建议先作小群试验,而后大群给药,能大大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8.
新生羔羊肺脓肿是由坏死杆菌经脐带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7日龄后羔羊。剖检变化以肺脏散布豌豆大的脓肿为特征。本病发病急,病程短,若诊治延迟失误,常引起病羔死亡。有关新生羔羊肺脓肿的报道鲜见,笔者在长期的羔羊疾病诊疗中,曾收治过新生羔羊肺脓肿78例,治愈56例,治愈率为71.79%,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原虫病,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兔肠毒血症,兔球虫病和魏氏梭菌病的发生都对幼兔产生严重危害,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化,病死率高。现将某养殖户兔球虫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家兔的黏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流涎、水泻、排鼠状粪便或胶冻状粪便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各种日龄和性别的兔子均易感染,对仔兔、幼兔损伤尤为严峻。急性暴发性传播快、死亡率高;慢性因为病情长久,且可出现混杂感染,难以根治。采用抗菌  相似文献   

11.
兔球虫病又称兔艾美尔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寄生于兔肠上皮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引起的疾病。断奶至3月龄的幼兔最容易感染,病情严重,死亡率达50%~60%,是对养兔业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笔者曾遇到几起兔球虫病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1病例1笔者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2.
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兔肠毒血症,兔球虫病和魏氏梭菌病的发生都对幼兔产生严重危害,两病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化,病死率高。现将某养殖户一起兔球虫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兔密螺旋体病又称兔梅毒,是由兔密螺旋体病原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原对猴、小白鼠及豚鼠无致病性,人不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繁殖兔,但家兔感染兔梅毒后,对于人梅毒仍有感染性。一般在气候温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易发病,病兔主要通过交配经生殖器传染,其所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等是重要的传染源。当兔群暴发该病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几乎无死亡病例。笔者在实践中,采用新肿凡纳明(914)和青霉素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兔密螺旋体病34例,治愈率达95%以上,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家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1流行病学
  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主要感染1~3月龄的仔幼兔,断奶前后仔兔的发病率较高,而成年兔偶见感染发病。本病经消化道传播,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中毒性传染病,各品种的兔均可感染,以1~3月龄仔兔发病率最高.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此时青饲料减少,谷类饲料过多,从而引起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及厌氧状态,使魏氏梭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本病的暴发,其特征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粪便.笔者最近遇到一例魏氏梭菌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过程和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兔瘟又叫“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热”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毁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实质器官点块状或片状出血,肝脏坏死,短暂的稽留热。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达90—10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由于农村养兔再次出现高潮,本病会呈相继上升的趋势。现就当前的防制问题提出意见。一、发病特点 1.本病只发生于家兔,主要是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2月龄以下的幼兔多在自然感染下发病,即使应用大剂量人工感染3~5日龄兔,也不发病。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某养兔场84只法国ELCO种兔发生肺炎球菌病。经病理学观察,主要病变为皮下脓肿、脚皮炎、乳房炎、慢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纤维索性肺炎、肺脓肿、胸腹膜炎,实质器官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和坏死,有的母兔发生流产、死胎,仔免发生出血性卡他性肠炎。成兔的病理特征是脓毒败血症,仔兔是败血症。  相似文献   

18.
<正>家兔脱毛癣又称家兔皮肤真菌病,是由多种真菌寄生于兔体表并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皮肤病,对毛兔、獭兔危害严重,主要感染仔兔和幼兔,3月龄以上的成年兔也可感染该病,但症状较轻。该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营养不良、兔舍卫生差、采光和通风不良及高湿环境易诱发该病。  相似文献   

19.
夏季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是兔球虫病的高发期。尤其是1~3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是严重危害幼兔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传统治疗方法通常用磺胺类、呋喃类和氯苯胍等药物,由于长期使用这些药,有些兔易产生抗药性而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病兔2万余只,疗效显著,现将1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兔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兔发病下痢,呈现胶冻样或水样粪便的临床特征,各种年龄兔均易感染,并且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1~4月龄兔更易发病。发病兔呈现剧烈腹泻和流涎,急性病例1~2日内死亡,亚急性者及时治疗可大部分治愈,也有的在7~8天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